麥田田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時候,別人把不好的情緒傳染給你,你心情頓時不美好了,心里有氣沒撒出來,直到你找到可以撒氣的對象,這個對象可以是一面墻或者一個枕頭,但多數時候也有可能是愛你的父母或者是朋友。
在心理學上,我們把這種壞情緒傳染的過程稱呼為“踢貓效應”(Kick Cat Effect)。和踢貓效應有關的一個典型案例: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上司的批評,很生氣,但苦于無處發泄。回到家,看到孩子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就把孩子給臭罵了一頓。孩子覺得無辜,感到窩火,就狠狠地去踹正在他身邊打滾的貓。而貓咪為了避免繼續挨揍,憤怒地跑到街上的時候嚇到了開卡車的司機,結果司機為了避讓貓把路邊的小孩給撞傷了。
運用社會心理學的知識,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系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的尖端一直擴散到底層,無處發泄的最弱小的那個人則成為了最終的受害者。
踢貓效應在一些影視劇中也可以看到,比如趕在里約奧運會前熱播的韓劇《W-兩個世界》,有看過這部劇的童鞋應該對里面女主角的爸爸吳成務印象很深吧。在劇中吳成務作為一名著名網絡漫畫家,性格乖僻,嗜酒成癮,總是對工作室的徒弟劍拔弩張,結果徒弟樸秀峰看起來更加的柔弱和害怕他,更不用說在貧窮時對他妻子傳染不好的情緒,而他這種不好的情緒也間接地傷害到了童年時期的女主角吳妍珠。
不管是《W-兩個世界》還是生活中,總有“踢貓”的事情發生。當你覺得委屈的時候,想把氣撒出來的時候,不妨換種思維想想傳染壞情緒給我們的那些人可能也在生活中遇到不順的事,也是“踢貓效應”的受害者。
心理學表明人是一種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動物。未來防止成為踢貓效應的受害者,我們可以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在遇事時一定要冷靜,及時地和對方做一個換位思考,這時才會有一個理性的判斷,對不良情緒適時地做了一個很好的疏導和化解,同時也就能于無形中避免把壞情緒傳給下一級的人。當然這里不是要求我們一定要原諒那些傳染壞情緒給我們的那些人,而是提倡我們可以換種思維,提高自己管理情緒的能力。
當然實在管理不了自己情緒的人,可能就像《W-兩個世界》里多次想致男主角姜哲于死地的吳成務,在最后一次壞情緒的爆發后,被讓漫畫家設定為正義化身永遠不會殺人的姜哲憤怒地拿槍給射中了……
可能別人對你撒氣是因為你沒做好一件事,所以嚴厲批評你。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的道理聽過很多次,但是在檢討自身好像沒犯什么錯以后,不妨大方地像下面的A同學那樣與情緒失控的B同學交流。
A:“你今天踢貓了嗎?”
B:“啊,什么踢貓?”
A:“你踢貓了。”
B:“我哪有踢貓?”
A:“你就是踢貓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