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華
電離平衡圖像問題是電解質(zhì)溶液相關題型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高考命題的熱點。突破圖像問題要按以下三步走:識圖像、想原理、找聯(lián)系。識圖像,是指識別圖中坐標的含義,包括原點、起點、拐點、終點的含義,數(shù)據(jù)與數(shù)量級、曲線和平臺的含義等。想原理,是指找到電離平衡圖像涉及的原理,影響平衡移動的因素。找聯(lián)系,是指將圖像與原理聯(lián)系起來分析題設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以下從五種電解質(zhì)平衡圖像進行分析。
一、水的電離平衡
【突破技巧】突破水的電離平衡圖像問題要抓住以下幾點:(1)水的電離是吸熱的,溫度升高時,水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會增大;(2)不論在中性溶液中還是在酸堿溶液中,水電離的c(H+)、c(OH-)是相等的,水的離子積只與溫度有關,與溶液酸堿性變化無關;(3)水的離子積和水電離的c(H+)、c(OH-)既有區(qū)別,也有聯(lián)系,在純水中,水的離子積等于水電離的c(H+)、c(OH-)的乘積,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水的離子積是溶液中c(H+)、c(OH-)的乘積,而水電離的c(H+)、c(OH-)與水電離平衡的移動方向有關。
【例1】一定溫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濃度變化曲線如圖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升高溫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變化
B. 該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為1.0×10-13
C. 該溫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變化
D. 該溫度下,稀釋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變化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水的電離平衡圖像與影響水電離平衡移動的因素,涉及溫度、濃度對水電離平衡的影響,意在考查識圖能力和綜合推理能力。水的電離方程式為H2OH++OH-,升高溫度,c(H+)和c(OH-)都增大,c點向曲線右上方遷移,A項錯誤。該圖像中b點表示該溫度下水的平衡狀態(tài),故KW=c(H+)·c(OH-)=1×10-14,B項錯誤。氯化鐵在水中水解生成氫氧化鐵,使溶液呈酸性,引起由b向a的變化,C項正確。溫度一定,水的離子積不變,在c點溶液呈堿性,加水稀釋后溶液的堿性逐漸減弱,c(OH-)減小,c(H+)增大,c點沿曲線向b點遷移,D項錯誤。
【方法點撥】該圖像表示一定溫度下溶液中c(H+)、c(OH-)的關系,溫度不變,水的離子積不變。a點表示酸性溶液,b點表示中性溶液,c點表示堿性溶液。
二、弱電解質(zhì)稀釋
【突破技巧】從以下幾點突破弱電解質(zhì)稀釋圖像問題:(1)弱電解質(zhì)只有部分電離,弱電解質(zhì)溶液中有大量弱電解質(zhì)分子存在;(2)稀釋過程中,溫度不變,則電離常數(shù)不變,但是弱電解質(zhì)濃度越小,其電離度越大,離子濃度越小;(3)大多數(shù)弱電解質(zhì)電離是吸熱的(常見弱電解質(zhì)中,只有HF電離是放熱的,分析溫度對弱電解質(zhì)電離的影響時要注意),升高溫度時弱電解質(zhì)電離程度增大,解題時一般不考慮溶液體積的變化,也不考慮弱電解質(zhì)揮發(fā)問題;(4)弱電解質(zhì)電離程度很小;(5)稀釋相同的倍數(shù)時,弱電解質(zhì)越弱,則其離子濃度變化越小(或者說稀釋相同的倍數(shù)時,強電解質(zhì)溶液的離子濃度變化較大,而弱電解質(zhì)溶液中離子濃度變化較小)。
【例2】(2015年全國新課標I卷13題)濃度均為0.10 mol·L-1、體積均為V0的MOH溶液和ROH溶液,分別加水稀釋至體積V,pH隨lg的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
敘述錯誤的是( )
A. MOH的堿性強于ROH的堿性
B. ROH的電離程度:b點大于a點
C. 若兩溶液無限稀釋,則它們的c(OH-)相等
D. 當lg=2時,若兩溶液同時升高溫度,則增大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強堿、弱堿稀釋的圖像問題,以及考生的識圖能力和數(shù)形結(jié)合能力。加水稀釋之前,MOH溶液的pH=13,說明MOH完全電離,它是強堿,同理,類推ROH是弱堿,A項正確。相同溫度下,b點加入水較多,加水越多,ROH溶液越稀,ROH的電離程度越大,B項正確。溶液無限稀釋后相當于純水,呈中性,C項正確。ROH是弱堿,ROH溶液中存在大量ROH分子,升高溫度促進ROH電離,溶液中c(R+)增大,而MOH是強堿,升高溫度時c(M+)不變,故減小,D項錯誤。
【思維引申】MOH、ROH溶液經(jīng)無限稀釋后呈中性,但是無論怎么稀釋,溶液都不會呈酸性。當弱堿電離出來的離子濃度很小時,水的電離起主要作用。
三、酸堿中和滴定
【突破技巧】 從以下角度突破酸堿中和滴定的圖像問題:(1)注意滴定前酸、堿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pH、溶液體積等數(shù)據(jù);(2)注意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3)從酸、堿的電離程度確定電解質(zhì)的強弱;(4)區(qū)別滴定終點和中性點,滴定終點指酸和堿恰好完全反應時對應的點,而中性點指溶液呈中性時對應的點;(5)分析電解質(zhì)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要運用“三守恒”原則,即電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質(zhì)子守恒;(6)聯(lián)系電離度計算溶液pH,以及根據(jù)酸和堿的性質(zhì)選擇指示劑。
【例3】298 K時,向20mL 0.1 mol·L-1CH3COOH溶液中滴加0.1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與滴加NaOH溶液的體積V之間關系如圖3所示。已知0.1mol·L-1CH3COOH溶液的電離度為1.3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起始醋酸溶液在X點的pH=1
B. 開始至V=40mL過程中,水的電離度逐漸增大
C. 該酸堿中和滴定實驗,可選擇酚酞作指示劑
D. 滴定過程中都存在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電離度與pH、弱酸與強堿反應的圖像問題,意在考查綜合分析能力和識圖能力。 c(H+)=0.1mol·L-1×1.32%=1.32×10-3mol·L-1,pH= 3-lg1.32> 2,A項錯誤。當醋酸完全中和時,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水的電離度減小,B項錯誤。滴定終點時生成醋酸鈉,溶液呈弱堿性,故用酚酞作指示劑,C項正確。在醋酸和氫氧化鈉的混合液中都存在電荷守恒,c(Na+)+c(H+)=c(OH-) + c(CH3COO-),只在Y點存在物料守恒,c(Na+)=c(CH3COOH)+c(CH3COO-),只有Y點對應的溶液中存在c(OH-)=c(H+)+c(CH3COOH),D項錯誤。
【易錯警示】對于強酸強堿中和滴定,選擇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劑;對于強酸弱堿中和滴定選擇甲基橙作指示劑;對于強堿弱酸中和滴定,選擇酚酞作指示劑。
四、難溶電解質(zhì)
【突破技巧】難溶電解質(zhì)圖像問題可以從以下角度突破:(1)難溶電解質(zhì)電離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促進難溶電解質(zhì)溶解;(2)難溶電解質(zhì)電離平衡移動原理類似化學平衡移動原理,主要受溫度、濃度影響;(3)圖像中離子濃度與溶度積常數(shù)有關;(4)溶度積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溫度不變,平衡移動不會改變?nèi)芏确e常數(shù);(5)判斷外界條件的改變對離子濃度的影響時,要聯(lián)系溶度積表達式、溶解平衡式等。
【例4】已知:298 K時,Ksp(MnS)=4.65×10-14,Ksp(MnCO3)=2.24×10-11。298K下,MnS、MnCO3在水中溶解曲線如圖4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圖像中a點處溶液c(Mn2+)≈5.0×10-6
B. 其他條件不變,加熱含固體的溶液可使e點升到f點
C. 常溫下,加水稀釋X溶液可使d點到f點
D. 在MnS和MnCO3飽和溶液中加少量MnCl2, 增大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難溶電解質(zhì)溶度積圖像及溶解平衡原理的應用。根據(jù)硫化錳、碳酸錳的溶度積常數(shù)值知,X代表碳酸錳,Y代表硫化錳。圖像中a點處溶液中的c(Mn2+)≈2.0×10-7,A項錯誤。加熱含硫化錳固體的溶液,硫化錳溶解度增大、溶度積常數(shù)增大,B項正確。加水稀釋X溶液,陰、陽離子濃度都會減小,C項錯誤。在硫化錳、碳酸錳的飽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錳,溶度積不變,陰離子濃度之比值保持不變,D項錯誤。
【方法點撥】(1)對于極稀溶液,兩種稀溶液混合的總體積近似等于兩種溶液體積之和;(2)改變溫度,一般不考慮稀溶液體積的變化;(3)大多數(shù)難溶電解質(zhì)電離是吸熱的,只有少數(shù)難溶物溶解時放熱,例如氫氧化鈣溶于水放熱Ca(OH)2(s) Ca2+(aq)+2OH-(aq)△H<0,這就解釋了“升高溫度,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減小”;(4)溶度積只是溫度函數(shù),溫度不變,溶度積不變,即一種離子濃度增大,另一種離子濃度必減小;(5)兩種難溶物轉(zhuǎn)化,平衡常數(shù)可由溶度積計算得出,以分別代表相同溫度下兩種溶度積不同的難溶電解質(zhì)的溶解曲線,也可以代表一種難溶電解質(zhì)在兩種不同溫度下的溶度積曲線。
五、酸式鹽和酸與堿反應
【突破技巧】有關化學反應與溶液導電性的圖像問題,要抓住化學反應過程與離子濃度之間的關系,分段分析化學反應及溶液中離子濃度的情況。例如,在反應的不同階段,寫出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可以看出離子濃度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溶液導電性的變化趨勢。
【例5】在兩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別滴入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導電能力隨滴入溶液體積變化的曲線如圖5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 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變化曲線
B. b點,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是Na+、OH-
C. c點,兩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 a、d兩點對應的溶液均顯中性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酸堿溶液混合時對溶液的酸堿性以及導電性的判斷。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O4+Ba(OH)2=BaSO4↓+2H2O;硫酸氫鈉與氫氧化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OH)2 + NaHSO4= BaSO4↓+ NaOH + H2O,NaOH + NaHSO4=Na2SO4 + H2O。當硫酸和氫氧化鋇恰好完全反應時,離子濃度最小,導電性接近于0,①曲線代表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A項正確。b點表示加入硫酸氫鈉恰好完成反應第一階段,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B項正確。在c點曲線①代表溶液中含有硫酸,曲線②代表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和硫酸鈉,因為硫酸根離子濃度相等,②中的鈉離子濃度大于①中氫離子濃度,所以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不相同,C項錯誤。a點表示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完全沉淀,d點溶液中只有硫酸鈉溶液,溶液都顯中性,D項正確。
【方法點撥】在氫氧化鋇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氫鈉溶液,離子反應為Ba2++H++SO42-+OH-= BaSO4↓+ H2O;在硫酸氫鈉溶液中滴加少量氫氧化鋇溶液,離子反應為Ba2++2OH-+2H++SO42-= BaSO4↓+2H2O。
綜上所述,分析電解質(zhì)圖像問題時,應該要抓住原理,如電離平衡、鹽類水解平衡、難溶電解質(zhì)溶解平衡等,聯(lián)系外界條件對離子濃度的影響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