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強,張 驍,王起喚
(湖南省懷化市氣象臺,湖南 懷化 418000)
?
基于EC細網格產品對懷化地區日最高氣溫的預報及訂正分析
王 強,張 驍,王起喚
(湖南省懷化市氣象臺,湖南 懷化 418000)
利用EC細網格(ECMWF-thin)0.125°×0.125°格距20時起報地面2 m氣溫資料,使用反距離加權法插值至懷化11個國家氣象觀測站點上,計算出模式預報的日最高氣溫,對模式預報準確率的時空分布特征以及利用N日誤差滑動平均值、天氣分類方法分別對模式預報進行訂正分析發現:隨著預報時效的延長ECMWF-thin日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降低,存在明顯的時間變化特征,但空間差異不明顯;ECMWF-thin日最高氣溫預報較實況普遍偏低;利用N日誤差滑動平均值方法訂正,日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的提升16%~20%,訂正后預報準確率在54%~73%,此方法操作便捷、簡單實用;進行天氣分類訂正后,各類型天氣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對特定類型天氣提升明顯,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對日最高氣溫預報均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氣溫,訂正,滑動平均,天氣類型
懷化地處湖南西南部,地型呈西南—東北向狹長帶狀,南北長353 km,東西寬229 km,總面積2.76萬km2。全境地勢起伏,溝壑縱橫,東南部有雪峰山,西北部有武陵山,海拔在300 m以上的山地占總面積的73%,特殊的地形分布,海拔高度差異顯著,也導致懷化各地氣溫分布特征各異,加之日最高氣溫對天空狀況的敏感性強,模式預報在日最高氣溫要素的預報上往往達不到直接使用的要求,而在實際預報中,對于差異顯著的氣溫要素預報,隨著預報時效延長,預報員對氣溫要素的能力顯著減弱。為掌握氣溫分布規律,探索有效的氣溫預報方法,國內學者做了許多研究,周青[1]等、李軍[2]等、汪衛平[3]等利用標準化均方根誤差分析、氣溫空間分布的地形調節統計模型等方法分析地面氣溫分布特征;周婷婷[4]等、李莎[5]等、邱學興[6]等、劉宇[7]等、周繼先[8]等、陳曉燕[9]等利用 MODIS影像數據和數字高程模型差值、Kriging插值、Barnes 插值和一階卡爾曼濾波訂正方法、空間卷積算法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積法等方法探索適合中國區域的地面氣溫插值方法;薛志磊[10]等、張杰[11]等也將數值預報的動力釋用方法、多模式集合等應用到氣溫預報中。社會公眾對氣象預報關注度越來越高,最高氣溫預報是公眾氣象預報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作為城鎮預報的考核之一。數值預報產品,尤其是氣溫預報產品已成為預報員在日常氣象預報的主要參考依據,但是由于模式預報中對氣溫的預報資料局限性以及模式自身預報偏差,導致模式預報很難直接應用到城鎮預報中去,本文試圖從ECMWF-thin日最高氣溫預報誤差出發,尋找適合本地訂正方法,指導日最高氣溫預報。
2015年1月15日之后,ECMWF-thin對地面2 m氣溫的要素預報由0.25°×0.25°的格點預報場調整為0.125°×125°的格點預報,預報時間間隔仍然是0~72 h為每3 h一次,72 h之后每6 h一次,為保證資料一致性,本文選取研究時段為2015年2月1日—2016年1月31日,共計365 d。
2.1 資料選取
選取歐洲中心每天20時起報,對未來120 h時效的高溫預報資料,利用反距離加權法將每個預報時次溫度預報插值到懷化市11個縣預報站點上,以20時為日界,計算出逐24 h氣溫最高值作為日最高氣溫預報值;選取懷化市11個國家氣象站逐分鐘氣溫資料,以20時為日界,獲取每天最高氣溫值為日最高氣溫實況;從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風云衛星遙感數據服務網下載FY-2F總云量(CTA)逐小時數據,根據日最高氣溫出現的時段,選取每日的10時、12時、13時、14時、15時、16時、17時的總云量來計算平均總云量,結合每日的降水情況,將天空類型分為以下3個大類型6個小類型。

表1 天氣類型分型
2.2 資料處理方法
根據《全國城鎮天氣預報質量檢驗方案》、《湖南省城鎮天氣預報質量檢驗方法》、《中短期天氣預報質量檢驗辦法(試行)》中日最高氣溫檢驗標準,首先利用實況資料對ECMWF-thin的日最高氣溫資料進行檢驗,總結模式日最高氣溫預報的時空分布特征。溫度預報具體檢驗標準為:



溫度預報準確率的實際含義是溫度預報誤差≤2 ℃的百分率。
根據ECMWF-thin日最高氣溫預報與日最高氣溫實況誤差,以前N日預報與實況誤差的滑動平均值作為訂正值,對未來最高氣溫預報進行訂正并檢驗。
其中,前N日預報與實況誤差滑動平均值=(預報前1天的誤差值 +預報前2天的誤差值+…+預報前N天的誤差值)/N。
結合天氣類型的分型和ECMWF-thin最高氣溫預報偏差分析,對不同天氣類型下模式最高氣溫預報分別進行訂正并檢驗,具體天氣類型分型如表1。
3.1 模式預報準確率檢驗分析
3.1.1 時間變化特征 從ECMWF-thin不同預報時效全市各站日最高氣溫月平均預報準確率圖(圖1)中可以看出:

圖1 ECMWF-thin不同預報時效全市各站日最高氣溫月平均預報準確率圖Fig.1 ECMWF-thin monthly mean forecast accuracy diagram of all stations'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forecast time limits
①模式預報準確率隨著預報時效的延長,呈下降趨勢,在2—4月尤為明顯;最高值出現在12月份24 h時效,為78.30%;最低值出現在4月份120 h時效,為15.99%。
② 0~120 h各預報時效逐月平均預報準確率在15%~79%之間,各月之間差異很大, 1—4月呈下降趨勢,4月達到全年最低值,出現第1個波谷,各時效均值為25.27%; 5月開始上升,5—8月又呈下降趨勢,8月迎來第2個波谷,各時效均值為26.42%;9月有所升高,10月又出現波動性下降,各時效準確率均值為35.49%;之后準確率呈現逐步上升趨勢。
3.1.2 空間變化特征 ECMWF-thin對懷化11縣逐24 h預報時效日高溫預報準確率均是隨著預報時效的延長而減小,在0~24 h時效內,麻陽縣最低為47.34%,辰溪最高為59.66%,平均53.55%;24~48 h時效內,新晃縣最低為36.93%,辰溪縣最高為53.69%,平均47.62%;48~72 h時效內,新晃縣最低為38.31%,沅陵縣最高為51.55%,平均45.97%;72~96 h時效內,新晃縣最低為35.71%,沅陵縣、洪江市最高為41.43%,平均40.05%;96~120 h時效內,懷化站最低為36.08%,辰溪最高為43.18%,平均39.93%,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各時效內,ECMWF-thin對各縣日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有所差異,但相差較小。

圖2 ECMWF-thin對懷化市11縣日最高氣溫各預報時效預報準確率(a)ECMWF-thin(b:24 h,c:48 h,d:72 h,e:96 h,f:120 h)時效11縣日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時序變化圖Fig.2 ECMWF-thin forecast accuracy diagram of 11 counties'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forecast time limits (a); ECMWF-thin forecast accuracy time series diagrams of 11 counties'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in the time limits of b:24 h, c:48 h, d:72 h, e:96 h, f:120 h
分析0~24 h、24~48 h、48~72 h、72~96 h、96~120 h時效內懷化市各縣日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時序變化(圖2b~2f),各時效范圍內與懷化全市對應時效內的預報準確率(圖1)具有相似的變化趨勢,且相同時效范圍,模式對懷化各縣日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具有相似變化趨勢。
3.2 ECMWF-thin日最高氣溫預報誤差分析及成因探討

表2 出現各預報偏差概率(T=ECMWF-thin日最高氣溫預報值-對應時段日最高氣溫實況)
注:Ⅰ、Ⅱ統計內容為各預報偏差段占全年所有站次比重,Ⅲ統計內容為指定預報偏差占絕對誤差>2 ℃(判定為預報錯誤)中比重。
從表2中可以出,ECMWF-thin的日最高氣溫預報73%以上的預報都較實況偏低;日最高氣溫絕對誤差在2 ℃以上的(按照評分標準判斷為預報錯誤),其中模式偏低情況,各預報時效均在83%以上,0~24 h更是達到了87.6%。
成因探討:
①懷化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不同季節氣溫差異較大,變化幅度也不盡相同,由于氣溫升降明顯,變化幅度大,加大了日最高氣溫的預報難度。從圖3中可以看出懷化市高低溫溫差與模式對日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呈明顯負相關關系。

圖3 懷化市日高低溫實況溫差和ECMWF-thin日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時序變化圖Fig.3 Difference between actual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in Huaihua and ECMWF-thin forecast accuracy time series diagram of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②ECMWF-thin對地面2 m氣溫要素預報格式和日最高氣溫出現時間導致了預報偏差的存在,進而影響預報準確率。ECMWF-thin對地面2 m氣溫要素預報在前72 h時效是對逐3 h整點氣溫也就是每天的02時、05時、08時、11時、14時、17時、20時、23時的8個時次的整點氣溫進行預報,72 h~120 h時效范圍內是對逐6 h也就是02時、08時、14時、20時的4個時次的整點預報進行預報,在實際預報中,我們是根據具體的預報日界,將預報范圍內的所有整點數據的最大值作為日最高氣溫的預報值,從對懷化全市2015年日最高氣溫在全天各時段出現頻率的統計來看(圖4),極少數日最高氣溫出現在整點,日最高氣溫主要出現在11—18時之間,占90.77%,12—17時占80.78%,而在14—17時之間ECMF-thin沒有氣溫預報數據,這個時段的高溫出現概率則高達63.40%,這也直接影響了ECMWF-thin日最高氣溫預報的預報準確率。

圖4 懷化全市2015年日最高氣溫在全天各時段出現頻率Fig.4 Frequency of Huaihua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occurrence in each time period, 2015
4.1 誤差滑動平均值訂正
假設ECMWF-thin對氣溫要素預報偏差具有一致性,利用模式起報前1~5 d最高氣溫預報與實況的誤差計算前N日誤差滑動平均值,本文選取1~5 d誤差滑動平均值分別對ECMWF-thin日最高氣溫預報進行訂正,從圖5中可以看出,各預報時效的預報準確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預報準確率提升16%~20%不等,各預報時效的日最高氣溫預報利用滑動平均誤差訂正后都有明顯的提升,對比所選取的各不同日誤差滑動平均值訂正效果,選取2~5 d誤差滑動平均值作為訂正值的并沒有太大差別,訂正后的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在54%~73%,尤其是前48 h日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超過65%,基本滿足城鎮預報要求。

圖5 利用N日誤差滑動平均值訂正前后最高氣溫準確率Fig.5 Maximum temperature accuracy before and after using moving average of N days' deviation
4.2 天氣類型訂正
通過對ECMWF-thin日最高氣溫預報誤差分析可以看出,模式預報主要是較實況偏低,但是簡單的對模式預報進行上調,效果不理想,達不到日常預報要求,現根據不同天氣類型(表1),分別對不同時效的模式預報添加1~5 ℃,對訂正前后的預報數據進行檢驗(圖6)并進行討論:
4.2.1 無降水天氣條件下ECMWF-thin日最高氣溫預報訂正分析 對于晴朗或少云(Ⅰ型a), 模式預報的準確率隨著預報訂正值的增大,預報準確率逐漸升高,在訂正值為4、5 ℃時,準確率開始下降,但都較未訂正有較高提升;訂正值為3 ℃時,00~24 h,24~48 h,48~72 h和96~120 h 4個時效達到最高值,分別為78.27%,75.50%,73.30%,67.03%,隨著訂正值的再次增加,高溫預報準確率呈下降趨勢;72~96 h訂正值為4 ℃時,達到最高,為70.84%。
對于多云到少云(Ⅱ型a)在對模式日最高氣溫預報進行訂正時,出現與Ⅰ型a天氣類似的特征,在訂正值為1、2 ℃時,預報準確率上升至55%~74%,00~24 h,24~48 h,48~72 h時效,較訂正前,提高7%~12%,訂正值為1 ℃時,準確率達到最大,之后準確率減小;72~96 h,96~120 h訂正值為2 ℃時達到最大。
對于多云到陰天(Ⅲ型a),各個時效的ECMWF-thin最高氣溫預報訂正后的準確率走勢不盡相同,00~24 h,24~48 h,48~72 h時效范圍內,不訂正或訂正值為1 ℃時,準確率較高,之后隨著訂正值的增大準確率減小;而72~96 h和96~120 h時效,在訂正值為1、2 ℃時,準確率較高。

圖6 6種天氣類型訂正前后日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Fig.6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forecast accuracy before and after revising with 6 kinds of weather types
總之,對于沒有降水的天氣,ECMWF-thin對地面2m日最高氣溫的預報需要根據具體天空狀況添加1~4 ℃進行訂正,訂正后預報準確率均有所提升,尤其Ⅰ型a天氣類型,提升明顯。
4.2.2 有降水天氣條件下ECMWF-thin日最高氣溫預報訂正分析 對于少云有陣性降水(Ⅰ型b)的天氣類型,模式自身預報準確率較低,且訂正之后沒有明顯的提升。對于多云到少云有陣性降水Ⅱ型b的情況,訂正值為1 ℃時,準確率有所升高,在56%~75%之間,之后隨著訂正值的增加,準確率逐漸下降。
對于陰天有雨(Ⅲ型b),訂正值選取1~5 ℃時,預報準確率呈下降趨勢,為了更好的驗證偏差,尋找恰當的值進行有效訂正,所以將訂正值范圍擴大至-5~5 ℃。Ⅲ型b天氣模式自身預報準確率在64%~80%之間,訂正值后的曲線圖如圖6Ⅲ型b所示,呈拋物線形式,訂正前預報準確率在波峰。
綜上所述,對于有降水的天氣,當天空狀況為陰天(Ⅲ型b)時,模式自身預報準確率較高,訂正效果差,但模式自身預報準確率較高,對于多云(Ⅱ型b)時,訂正值為1 ℃時準確率有所提升,而對于少云(Ⅰ型b)時,模式自身預報準確率較低,且訂正效果較差。
①ECMWF-thin模式日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隨著預報時效的延長而下降,單一時效內日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存在明顯的月際變化,在不同預報時效內對全市11縣日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有所差異,但整體變化趨一致,模式預報準確率普遍偏低,無法直接應用到實際業務中。
②ECMWF-thin日最高氣溫預報較實況以偏低為主,預報值低于實況值的占73%以上;導致模式出現這種誤差的原因一是懷化自身的氣候特點,再者,模式對地面2 m氣溫要素預報格式和懷化地區最高氣溫出現時段也直接導致這一結果。
③利用1~5 d誤差滑動平均值對ECMWF-thin最高氣溫預報進行訂正,不同日數誤差滑動平均值對高溫預報準確率訂正差異較小,訂正后的預報準確率在各時效范圍內都有所提升,基本滿足城鎮日最高氣溫預報需求,且訂正方法簡單,操作方便。
④對不同天氣類型的天氣分類進行訂正檢驗,發現對于沒有降水的天氣,模式預報需要根據具體天空狀況添加1~4 ℃才能達到業務應用需求,而對于有降水的天氣,需針對不同類型選取訂正值。針對不同天氣類型分類訂正,整體效果好,尤其是對天空狀況較好的天氣,日最高氣溫預報準確率提高非常明顯,但是此種訂正方法雖然準確率提升明顯,但是要以預報員對天氣類型有較好的把握為基礎。
[1] 周青,趙鳳生,高文華. NCEP/NCAR 逐時分析與中國實測地表溫度和地面氣溫對比分析[J].氣象,2008,24(2):83-91.
[2] 李軍,黃敬峰,游松財.不同空間尺度DEM對山區氣溫空間分布模擬的影響——以浙江省仙居縣為例[J].地理科學,2012,32(11):1 384-1 390.
[3] 汪衛平,熊偉,陳余明.貴州省日最高氣溫氣候特征分析[J].貴州氣象,2013,37(1):7-10.
[4] 周婷婷,陳文惠.基于MODIS數據和氣象觀測數據的氣溫空間插值方法比較[J].地理科學進展,2011,30(9):1 143-1 151.
[5] 李莎,舒紅,徐正全.利用時空Kriging進行氣溫插值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2012,37(2):237-241.
[6] 薛志磊,張書余.氣溫預報方法研究及其應用進展綜述[J].干旱氣象,2012,30(3):451-458
[7] 邱學興,王東勇,朱紅芳.鄉鎮精細化最高最低氣溫預報方法研究[J]. 氣象與環境學報,2013,29(3):92-96.
[8] 周繼先,聶云.思南縣各鄉鎮氣溫分析及氣溫預報訂正方法研究[J].貴州氣象,2016,40(1):30-34.
[9] 陳曉燕, 趙玉金, 孫文英,等.支持向量機方法作溫度預報試驗[J],2006,30(1):31-33.
[10]張杰,羅嵐心,韓曉令.CMIP5模式對長江流域氣溫模擬與預估[J],2014,38(2):15-18.
[11]劉宇,陳泮勤,張穩,等.一種地面氣溫的空間插值方法及其誤差分析[J].大氣科學,2006,30(1):146-152.
Analysis on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forecast and revisal method in Huaihua District based on ECMWF intermediate-level resolution model
WANG Qiang,ZHANG Xiao,WANG Qihuan
(Huaihua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Huaihua 418000, China)
Based on the ECMWF-thin forecast data of 2 meters above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with the resolution of 0.125°×0.125° which were forecast from 20∶00, model forecast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was calculated by the method of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nterpolating to 11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f Huaihua. by amending the model forecast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with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model forecast, the moving average of n days and synoptic classific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ecast accuracy declines in the forecast period extended which indicate remarkable monthly variations but no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s. The ECMWF-thin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is generally lower than the actual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The forecast accuracy rose 16%~20% by the means of deviation moving average of n days, and the accuracy is about 54%~73% after revisal, and the whole procedure is convenient, simple and practical. Revised by the method of weather classification, the accuracy of all kinds of weather types has risen variously, especially for certain kinds. These two method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oth benefit the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forecast.
temperature; revisal; moving average; weather types
1003-6598(2016)05-0032-06
2016-06-20
王強(1984—),男,工程師,主要從事短中期天氣預報及氣象服務,E-mail:wangqiangxm@163.com。
P457.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