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軍
出“海”之路越走越寬
文/李建軍
曾幾何時,國產手機被認為是山寨的象征,不過短短數年時間,由于國產智能手機的進步,這種局面就得到了改觀。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今天,中國國產智能手機憑借著良好的質量、較低的價格和齊全的功能等獨特優勢迅速趕超,已昂首走出國門,受到國外用戶的歡迎,不少國產手機品牌已具備了與蘋果和三星等國際品牌分庭抗爭的實力,國產手機的實力已不容小覷。
2016年,中國品牌手機出貨量超過三星和蘋果的總和!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份額逐漸縮小甚至出現賣不動的情況,而國產華為、小米、中興、魅族等國產品牌正在崛起,國產手機正以更快的創新速度沖擊著手機市場。國產品牌在不斷的完善中增強自身的實力,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關注國產品牌,優秀的性價比,不遜于進口高端手機的性能或為消費者青睞國產手機的重要因素。
短短數年,手機行業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霸主諾基亞黯然退出手機市場,曾經的經典摩托羅拉變成聯想旗下品牌,曾經輝煌的蘋果、三星銷量日趨下降。而華為、小米、聯想、中興等國產手機不僅占據了國內近八成的市場,還拿下了海外市場1/3的份額。
自主創新成新常態
“‘十二五’期間,中國智能手機產業對全球產業生態的參與度和貢獻度不斷增強,產銷量均躍居全球首位,并持續向中高端邁進。”工信部電子信息司有關人員在記者采訪時說。
“國產手機發展勢頭強勁,在海內外市場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據賽迪顧問通信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劉若飛介紹,國產手機占國內手機市場份額從2011年的37%上升至2014年的近80%,國產手機占全球手機市場份額也從2011年的幾乎為零躍升至2014年的40%。
重視創新促使國產手機厚積薄發。國內手機企業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機遇,不斷創新,打破了國外產品對智能手機市場的壟斷局面,提振了國產品牌信心。
更重要的是,國產手機逐步掌握了智能手機關鍵技術。華為的海思麒麟系列芯片已成功應用于其高端機型。中興發布了自主操作系統中興OS,并推出自研芯片“迅龍芯”。此外,2015年,包括基帶、射頻、應用處理器在內的智能手機核心芯片的自給率突破了20%,相比2014年有了大幅提升。在全球20億的手機芯片出貨量中,有5.6億來自于我國的展訊公司。
“對國內手機企業來說,在企業戰略、技術研發、工藝設計、生產制造、推廣營銷等每個環節都存在創新和創造新價值的機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劉多說。
正因為如此,幾年之前,中國手機還扮演著代工廠和勞務輸出的角色,如今國產手機品牌則越來越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在最新公布的2016年國內手機銷量排行榜前十名名單上,國產品牌占據8席,并且雄踞前4名的均為國產制造,由此可以窺見國產手機的實力及影響力。
各顯神通進軍中高端
2015年9月,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微笑著用獲贈的AXON天機與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終端CEO曾學忠來了一張自拍。此后,塔吉克斯坦、波黑、埃塞俄比亞等多位國家元首先后收到了來自中興的禮物—刻有姓名的定制版AXON天機。
中興AXON天機是中興迄今為止推向國內外的頂級智能手機,也代表了其立足中美、輻射全球高端市場的全球化戰略。
“高端手機市場的布局和競爭要看綜合實力和品牌形象,包括核心技術的積累和專利布局,產業鏈整合與掌控,以及在中低端市場的強大基礎等。”曾學忠表示,中興的目標是讓中高端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占到所有智能手機出貨量的45%。
技術創新支撐著國產手機成功進入中高端市場,國產高端手機的價格也是伴隨著高性能和高品質而節節攀升。比如,華為系列的高端機P9系列,其配置的超強攝影鏡頭,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在國內銷售市場上不遜于國外知名產品,也為華為品牌贏得了贊譽。小米繼推出大屏手機Max后,其6.44英寸的超大屏幕,全網通的通信模式,也贏得了眾多米粉的喜愛。后來居上的OPPO依靠閃充技術分得了手機市場的“一杯羹”。美圖手機則將美顏作為賣點,贏得了眾多少男少女們的喜愛。
國產手機廠商高端市場上使出了渾身解數。包括中興、小米、華為、酷派等在內的本土手機廠商推出的售價在3000元及4000元以上的高端產品已有幾十款之多。尤其是2016年,國產中高端手機取得了集體突破,3000元以上機型出貨量均超過了百萬級別。
“對中國手機廠商而言,高端市場銷量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打出了名氣。”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說。

而事實上,國產手機不僅在高端市場打出了名氣,市場表現也不俗。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國內市場出售的2000~3000元的國產手機占比從2014年的28%提升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88%,3000元至4000元的國產手機占比從2014年的8%提升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77%。
“這主要得益于三星高端市場下滑、國產手機產品設計與制造能力增強、供應鏈優勢顯著提升、品牌營銷移動社交化等因素。”有業內人士分析說。
精準對接拓展新市場
摩托羅拉手機是多少消費者的“初戀情人”,經典的“Hello Moto”鈴聲猶在耳邊,摩托羅拉移動卻幾次易主,甚至黯然離開中國市場,直到2014年1月被聯想收購,獲得重生。
正如通信業專家、飛象網CEO項立剛所言,聯想有雙品牌運營的經驗,在國內建立了強大的銷售渠道、服務支持渠道和產業鏈,這些都是聯想重塑摩托羅拉的優勢。
與外國品牌手機相比,國產手機顯然更具性價比優勢。此外,國產手機更對國人胃口,在系統、設計等方面中國廠商更勝一籌,大多數從國外進入中國市場的手機在產品設計、系統定制等方面沒有國產廠商更懂用戶的喜好和需求。比如國產手機的定制系統百花齊放、各有特色,小米手機miui是小米公司旗下基于Android系統深度優化、定制、開發的第三方手機操作系統,能夠帶給國內用戶更為貼心的Android智能手機體驗,還有專門在手機上增設的紅外遙控裝置,可以應用在家庭的家用電器上,手機的娛樂節目可以延伸到小米電視上,與小米電視融為一體;華為系列EMUI主打親情關懷,都更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魅族的Flyme是極簡設計等。OPPO和vivo成為2016年國內手機市場的新秀,自成體系的線下運營加上對綜藝冠名和明星代言的嫻熟,使其在線下有著極高的品牌知名度,并一舉拿下了二三線城市過半的線下份額。反觀在銷量上同樣出色的華為和小米,前者通過一系列的營銷行為夯實了“創新者”的形象,并成為一些人心目中的民族驕傲。OPPO和vivo也開始借助“新國貨”等營銷點來刺激消費者,為對自主創新或國產品牌比較熱忱的消費者增添了多項選擇。相比之下,錘子和美圖手機等則給人一種“小而美”的感覺。錘子更擅長煽情,早期吸引了大批的“錘粉”,美圖偏向于垂直人群,僅靠“美顏自拍”就俘獲了不少忠實用戶。
在海外市場,隨著國產手機的品質穩步上升,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也大大提高。目前,華為的全球銷量中,海外市場已經占據半壁江山;TCL的全球出貨量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非洲、拉美等新興國家市場;在印度打開市場的小米,又開始進軍巴西市場;依靠運營商渠道,中興手機在美國市場也大獲成功;善于并購的聯想在接手摩托羅拉移動品牌和專利的同時,也接手了美國、巴西等地摩托羅拉的市場影響力;VIVO、OPPO等廠商則在東南亞市場有所布局。
如今,智能手機已然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品,甚至進化為人類的“新感官”。無論在硬件工藝還是軟件功能上都有了極大的進步。然而,智能手機發展的頂點還遠遠未到,科技進步必為未來帶來更多的意外驚喜。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手機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預計在2016~2020年,我國手機市場需求主要來自手機的更新。而隨著4G網絡的普及,未來我國智能手機的銷售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在4G網絡的基礎上,將迎接5G網絡的新時代。
手機行業前景雖然美好,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國產手機發展的道路上,仍然有許多難題需要克服,要早日讓國貨手機從內核到外殼成為真正名副其實的民族產品,徹底丟掉關鍵零部件依賴國外產品的尷尬現狀。
手機系統期待“中國魂”
借助龐大的生態系統,谷歌和蘋果目前占據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90%以上的市場份額。曾經在市場中被譽為“三足鼎立”之一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統,如今在全球市場份額大跌到了1%。曾經謀求進入智能手機行業,并開發出火狐OS操作系統的Mozilla內部也已經實施裁員,并調整項目團隊的方向。
在此種情況下,能否頂住壓力開發出屬于國人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呢?
據了解,國內手機操作系統的市場競爭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態勢。一大批廠商開發了自家基于Android定制的操作系統。較為主流的有MIUI、Flyme、EUI等定制Rom,其后也有360 OS、氫OS、Smartisan OS等一些新的定制系統。這些定制操作系統雖然算不上真正自己研發的操作系統,但也為人們帶來了希冀之火。
更令人振奮的是,除了定制操作系統之外,國內也出現了獨立研發的操作系統。國內的Yun OS因為魅族、朵唯等手機廠商的采用,成為了市場中的一匹黑馬。市場研究機構賽諾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Yun OS在國內市場份額已經增長至7.10%,成為國內第三大操作系統。而Yun OS在市場中取得一定成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采用了兼容Android應用的方式,不必自建應用生態圈,與Android的操作邏輯幾乎無異。

不過從目前看,國產手機操作系統的整體實力較弱,尤其是非Android定制系統存在很大的生存難題。雖然在手機層面上已經很難有大的突破空間,但在未來的智能家居、物聯網領域,傳統硬件企業、互聯網企業正借助自身資源、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資本、渠道、影響力等優勢,建立完整的智能硬件生態系統平臺。而國產手機操作系統可以利用軟件優勢和此類廠商進行合作,發揮更多聚合效應。MIUI、Flyme、EUI分別依托小米、魅族、華為終端廠商,不斷與智能家居、智能電視等產品進行連接。Yun OS則是和美的等智能家電廠商展開了合作。所以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無論是定制系統還是自主系統,競爭的核心都是運營用戶,連接世界,加強對用戶價值的發掘才是致勝之道。
另有消息稱,華為收編了原諾基亞智能手機開發團隊的工程師,擬研發脫離Android的自主操作系統。開發手機操作系統,對于財富500強中排名第129位的華為來說,資金不是問題。技術方面,除了挖來諾基亞智能手機開發團隊的工程師外,還在去年底招攬到參與第一款iPhone設計的美國頂級用戶體驗設計師Abigail Sarah Brody,加上華為自身擁有數萬技術研發工程師,已是準備得相當周全。
但是要全新開發一個手機操作系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蘋果iOS的最底層是基于UNIX的二次開發,Android的底層則是基于Lunix的二次開發,但本源都在于UNIX,兩者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取得的成果,它們開發成功這兩大手機操作系統都花了數年的時間。
手機硬件渴盼“中國芯”
當前,我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居全球首位。小米、華為、聯想等廠商崛起,以及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廠商帶動數據中心爆發,使得國產廠商對存儲等硬件需求量巨大。以手機的存儲芯片為例,在國內仍舊是空白,幾乎100%依賴進口。
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曾說:“如果沒有自己的芯片,我們永遠是二流廠家。”如果不能改變制造業研發薄弱這一現狀,中國制造可能將徘徊在中國組裝的水平線上。
據悉,美國芯片巨頭高通已先后與TCL、中興、華為、小米、海信、酷派、格力、聯想等眾多手機廠商簽署了移動通信技術相關的專利授權協議。這意味著,在芯片專利方面,高通正式向中國廠商“收租”。
據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今年一季度,高通在芯片市場的份額超過40%,中國大陸的兩家芯片企業展訊和華為海思,其市場份額僅為13.5%和2.2%。芯片設計能力是最頂端的技術,如果掌握不了,做手機只能簡單拼裝元件,生產千人一面的大路貨,受制于人。由于高通芯片在上游的壟斷,國內手機企業要向其繳納高額的專利費。據報道,一部2000元的手機,需要繳納65元的專利費。這對于競爭殘酷到利潤微薄的手機生產企業而言,是很沉重的負擔。
有行業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存儲芯片作為國家存儲信息安全關鍵抓手之一,一旦國產廠商能夠生產制造性能優越的存儲芯片,政府將引導眾多廠商采購國產存儲芯片,其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但目前我國存儲芯片仍面臨技術差距大、行業市場集中度高、周期性強、資金投入大四大特征,使我國存儲芯片國產化任務艱巨,國內單一企業力量難以攻克。國際主流堆棧是32至48層,三星的技術可達64層,而與之相差甚遠。存儲芯片的制造工藝異常復雜,其中3DNAND閃存的制造更為困難,全球各家存儲廠商對3DNAND的制造工藝都十分保密。目前國內NANDFLASH、DRAM制造技術基本處于缺失狀態。


和CPU一樣,存儲器是芯片領域的戰略制高點,我國存儲器產業一定要正面主戰場。首先需抓住核心技術,既要引進尖端人才,又要外延快速獲取。中國廠商要想在存儲產業取得突破,必須做好長期大規模投入、大規模虧損的心理準備。
據記者了解,當前國內已有多方力量著手攻克存儲芯片。紫光集團投資600億元建設存儲芯片工廠,未來5年300億美元主攻存儲器芯片制造;武漢新芯240億美元打造存儲器基地;福建晉華投資370億元,合肥聯手兆基科技投資460億元建DRAM工廠。近期,市場傳紫光集團攜手武漢新芯,共同逐力存儲芯片,更加凸顯國家建設存儲芯片的決心。

手機品牌展現“中華風”
早期手機品牌以低成本模仿為主,以至于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一個基于廣泛認知所達成的共識:國產品牌都是低端品牌,都應該走廉價模式,這是原有的舊國貨概念,也是人們認知國貨的藩籬。但隨著國內工業水平的崛起,新國貨概念應運而生。新國貨最大的意義是“新”,其不僅是品質、品牌的提升,而且是化解國人對于國貨的認知偏見。例如華為P9手機與徠卡合作,借力打力,再加上自身品質出色,從而在國內外獲得了相當高的知名度。
國內的手機品牌對比國外著名品牌(如蘋果iphone)技術還有很大差距。只不過大多數國產手機對標的是所謂“配置”、“價格”,而強調所謂“性價比”,很少有國產手機廠商能夠與國外著名品牌對比“技術創新和專利積累”。正因為存在這樣的差距,國內手機品牌更應奮起直追。
值得欣慰的是,在國內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及“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雙創”戰略等全新背景帶動下,華為、小米等智能手機市場的領頭羊,為大家帶來了不少驚喜。
小米手機在2014年征戰印度市場,遭遇愛立信專利阻擊后,便加快了專利收購步伐。2015年10月23日,小米收購了博通公司31項無線通信專利。2016年2月4日,小米從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公司(Intel)購買了332件美國專利。2016年6月1日,小米再度從微軟購得1500件專利。
中興手機也依靠文化營銷提升品牌親和力,不僅成為NBA火箭隊2013~2014年賽季的官方指定專用手機供應商,還攜手火箭隊在全球范圍內舉辦美國街頭籃球賽等一系列活動,并合作制作大量周邊產品,“零距離”接觸籃球迷。
聯想手機為讓國外用戶所熟知,在多個時尚平臺展現了多款新智能手機產品的魅力。在《北京遇上西雅圖》等電影,以及米蘭設計周、倫敦時裝周等時尚潮流領地,用戶都能看到聯想智能手機的身影。
近來市場表現搶眼的OPPO也高度重視構筑“專利池”,除去積極與高通、華為、中興、三星等參與5G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同時,也在中國、日、韓、美國、歐洲等地收購了一定數量的標準必要專利,用作防御。
樂視手機海外成長迅速得益于與國內相同的全渠道的操盤模式,其中與運營商伙伴打破了傳統單純的銷售關系,告別以硬件溢價盈利的模式,而以全生態合作,通過終端、流量、會員為紐帶,共同經營用戶、服務用戶,通過服務獲得長期的良性循環的收入。
……
立足已有優勢!在突破更多核心技術之后,中國手機這張名片將會更加亮麗多彩,必將發展成為廣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的國際一流手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