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瑩 曹舒婷
讓學生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主題閱讀活動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主題閱讀活動是針對某一主題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大量相關閱讀的一種閱讀實踐,這種形式的閱讀實踐更便于學生運用所習得的閱讀策略,對同一主題內容進行多角度、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讓學生在加深記憶的同時,順利完成閱讀后的框架性思考。
少數民族文化淵源流長,豐富多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篇章。弘揚本民族文化是推進兒童閱讀的重要使命。在推進“南寧市‘親近母語,快樂閱讀課題實驗”和教育部“新課改視野下壯族地區兒童快樂閱讀的策略研究——以廣西南寧市為例”課題實驗的過程中,我校以“傳承壯族優秀文化”為切入口,圍繞“壯鄉風情”這一主題對閱讀資源進行了深入挖掘,整理出壯族服飾文化、民間傳說、民俗藝術、風情活動、傳統工藝、特色建筑等幾個專題內容,并以原創精神精心打造閱讀精品素材,將一則神奇的傳說繪本、一輯動態的風情視頻、幾首短小的情趣童謠組成該項主題閱讀活動的自創選文,發展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壯鄉風情”主題閱讀實踐活動。該項主題閱讀實踐活動面向三年級學生,以感受“壯鄉文化”、探究“壯鄉風情”為目標,以激發學生提取圖文關鍵信息的興趣為引線,在教學過程中貫穿了“教—扶—放”的教學策略:在賞讀繪本時學習并嘗試運用圖文關鍵信息提取的閱讀策略;以小組合作形式,研習圖文并茂的閱讀素材,在實踐中自由運用圖文關鍵信息提取的閱讀策略,感受壯鄉文化魅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
活動板塊一:賞讀繪本故事
【壯鄉情境導入】
用多媒體播放下面一組山水畫面:清澈如鏡的漓江,翠巒疊嶂,奇峰林立;氣勢磅礴的梯田,流光溢彩,熠熠生輝;細雨朦朧中的風雨橋,安靜淳樸,獨具韻味;泛舟暮歸的漁家,清歌一曲,夕陽沉醉……
師:美麗的壯鄉有一個專屬于壯族人民的節日——三月三。對于壯鄉文化,同學們知道些什么?了解些什么?這一節閱讀課,老師將帶著你們乘上閱讀的翅膀,飛越壯鄉,了解壯鄉。
在主題閱讀開啟之前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機是非常必要的。當一幅幅色彩明艷、生動形象的山光水色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的注意力會被牢牢地吸引。教師在此時提出該主題閱讀的要求,不僅有利于學生把握本次主題閱讀的主旨,而且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繪本封面概覽】
師:今天老師帶來的是一個有聲繪本故事。觀察繪本封面(見下頁圖),說說你從畫面和文字中獲取了哪些信息?
生:畫面中的大樹爺爺和小男孩是故事中的人物吧,好像他們在說著什么。
師:從畫面中獲取的信息,可以讓我們產生豐富的閱讀猜想。
生:圖中的銅鼓在生活中經常見!壯鄉人民最喜歡在“三月三”對唱山歌。
師:畫面中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迅速捕捉到壯鄉的習俗和風情。除了看圖,別忘了讀文字,文字中有更為關鍵的信息喲!
生:從書名《壯鄉傳說》,我們了解到這個繪本講的是一個傳說故事。
師:傳說是人們口口相傳、代代傳承的。只有用心,才能提取到更多的圖文信息。就連畫面下方這個銀杉路小學的校徽圖案,都在向我們傳遞著一些信息,同學們不可忽視喲。
生:除了書名,封面上還有作者。我發現這個繪本故事既有文字作者,也有繪圖作者。咦,作者就是我們的老師喲。
師:是的,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個繪本故事,就是我們南寧市銀杉路小學的老師們根據民間傳說創編的一個繪本,它文質兼美、圖文并茂,正是老師們要送給你們的特殊禮物呢。
堅持“得法于課內”的閱讀教學原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入繪本閱讀的起始便力求授生以“漁”,讓學生在“封面概覽”的閱讀體驗中學會從畫面中捕捉壯鄉風情、猜想故事情節,從書名中知曉文本體裁,在文字閱讀中獲取出版資訊,等等。
【聆聽賞閱繪本故事】
師:讓我們一同走進繪本,聆聽壯鄉的傳說吧!(播放視頻,并打出繪本字幕,生安靜地聆聽、欣賞和閱讀視頻中的故事)
單篇閱讀通常采用“精品細讀”的方式,這種方式顯然并不適用于多文篇的主題閱讀,為此,我們需要發展多元、適切的閱讀策略。人們從外界獲取信息主要靠視、聽覺。聆聽,是人們從外界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聆聽、賞閱視頻中播放的有聲繪本故事《壯鄉傳說》,學生如同在觀賞一部由圖畫、文字、聲音交織而成的微電影。而“聆聽賞閱”,對學生提出的是一種“無聲視讀”的要求,要求學生逐步掌握“瀏覽”“速讀”的閱讀方法。
【趣聊繪本傳說】
師:故事很精彩,同學們都聽得很入迷?,F在我們來聊一聊繪本中哪一幅壯鄉的山水畫面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吧!
生:壯鄉風景很美,我很喜歡。
師:繪本精美的山水風光畫面讓大家產生了美好的感受。讓我們用這樣的方式(課件出示詞語填充: 的壯鄉風景),調取豐富的詞語來表達吧!
生:我想說,這是令人沉醉的壯鄉風景。
生:群山上長滿了青翠的草和樹,還有漫山遍野的花,我想說,這是秀麗多姿的壯鄉風景。
師:壯鄉的山美,水美,故事中的壯鄉人民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課件出示詞語填充“ 的壯鄉人民”和繪本中的主要人物金妹和銀妹的畫面)看到金妹銀妹,你想說——
生:美麗善良的壯鄉人民。
生:能歌善舞的壯鄉人民。
師:(課件出示人們對唱山歌的畫面)當清澈婉轉的山歌唱響,你想說——
生:載歌載舞的壯鄉人民。
師:(課件出示壯鄉人民采茶的畫面)看到背著竹簍上山采茶的壯鄉姑娘,你想說——
生:心靈手巧、勤勞勇敢的壯鄉人民。
師:(課件出示戰場畫面)看到身披戰袍,與惡霸軍團兵刃相交的壯家少年,你想說——
生:英勇善戰的壯鄉人民!
師:壯鄉的山美,水美,人更美!讀了故事,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壯鄉傳說?(課件再現繪本封面,要求續編故事題目“ 的壯鄉傳說”)
生:精彩、神奇的壯鄉傳說。
生:令人回味無窮的壯鄉傳說。
師:美麗神奇的壯鄉傳說。繪本中的畫面與文字讓你了解到壯鄉有哪些特色習俗,特色風情?說說大家提取到的信息吧!
生:壯鄉人民的服裝與我們平常穿的很不一樣!
生:布洛陀是壯鄉人民的天神!
生:每逢農歷三月三,壯鄉人民就會唱山歌、拋繡球、放花炮、敲大鼓……
師:同學們,聆聽賞閱《壯鄉傳說》,圖文激起情感,圖文傳遞信息。這就是閱讀的魅力!在故事的結尾處,銀杉古樹爺爺有這樣一句交待(播放錄音)——“美麗的壯鄉不僅有神奇的傳說,還有特色的民俗風情呢!熱愛家鄉、善于觀察的孩子才會有新發現”。
畫面、文字、聲音是構筑信息的基本元素。精美的繪畫,無論是構圖還是色彩都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愉悅,且圖畫與圖畫之間還能呈現出獨特的敘事關系。圖畫、聲音、文字組合在一起,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
圖文關鍵信息提取的閱讀方法貫穿于“趣聊繪本傳說”的聊、敘之中:教師引導學生嘗試信息提取,并通過對壯鄉山水、人文、風俗等的系列印象表述,逐步實現對圖文信息的提取、內化、統整、運用,進而建構起屬于學生自己的文本閱讀意義,使學生閱讀的過程真正成為其自覺的信息解碼過程,本能的語言建構過程,以及具有生命價值的自我精神塑造過程。
活動板塊二:拓展閱讀,展開主題探究
【閱讀策略點撥與視頻閱讀】
師:一個故事結束,恰恰是一個探究話題的開始。讓我們再次走進壯鄉,欣賞秀麗的壯鄉風姿,領略獨特的壯鄉民俗。在這之前,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個“溫馨提示”。(PPT出示“溫馨提示”)
溫馨提示:善于觀察的孩子,最擅長捕捉畫面與文字中的信息,通過把握關鍵詞句,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生齊讀“溫馨提示”。師依次播放“美食”“工藝”“建筑”“山歌”等主題的壯鄉風情畫面。
從視聽閱讀到純視覺閱讀,體現了圖文關鍵信息提取閱讀策略從“教”到“扶”的過程。播放一輯以畫面為主、標題文字為輔的壯鄉風情視頻,對學生視讀瀏覽速度與捕捉圖文信息能力等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個環節,不僅有策略點撥,更凸顯了策略的自覺運用與信息的整合。
【主題拓展閱讀與小組合作探究】
師:多姿多彩的壯鄉風情,與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基因相連。為了幫助大家了解更多的壯鄉文化知識,老師還準備了幾組圖文并茂的紙質閱讀素材,讓我們分別組成特色食俗探究(1)(2)、精致工藝探究、別致建筑探究、智慧對歌探究五個專題探究小組,分頭展開閱讀探究,更深入地感受壯鄉民俗的文化特色,完成下面的工作紙吧。
生齊讀小組合作要求,然后開始分組閱讀、探究。師向各組發放主題閱讀工作紙。
小組合作要求:小組采用喜歡的方式閱讀工作紙;人人有任務,承擔思考題;5分鐘后匯報與分享。
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壯鄉文化”探究。我們選取了“特色食俗(1)(2)”“精致工藝”“別致建筑”“智慧對歌”四個壯鄉文化探究的角度,把學生分成五組,并應用工作紙指導學生開展相應主題的梯級式、多元化、圖文結合的閱讀探究活動。每個專題都包含有兩個板塊的內容,一是“讀童謠”,二是“提取信息,合作探討”,而后者又包括A、B、C、D四項分級探究內容,對閱讀能力的要求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層級而上:或者從文字、圖表中直接提取重要信息;或者依據信息做出要點歸納,形成一定認知;或者根據資訊進行信息篩選,進行分析、比較、推斷、總結;或者結合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運用所掌握的信息建構新的閱讀意義,拓展讀寫,創編童謠。下圖為別致建筑探究工作紙示例。
為強化運用“從圖文素材中提取關鍵信息”的策略,落實“人人承擔任務”的學習要求,促使學生親歷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閱讀全程,教師通過劃分不同學習區域、組合不同學習群體、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方式方法,組織學生展開分組探究,引領學生為解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而主動甄別、篩選和整理信息,進而對壯鄉文化的這些特定知識點、文化點進行自我重組、創造與升華。
活動板塊三:各專題探究小組分享閱讀收獲,嘗試創新表達
五份工作紙閱讀內容容量大、密度高,都是多維度的靈動設計,可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同時為學生創設廣闊的自主探究學習平臺,以便于學生進行系統的知識架構和思維重組。而且五份閱讀工作紙都具備篇幅簡短、結構劃一的特點,利于學生拓展讀寫,模仿、創新。
【各專題探究小組匯報展示】
特色食俗探究(1)(2)組匯報
師:特色食俗一組領到的是一首有趣的童謠。請說說你們從中提取到的圖文信息。
生1:通過閱讀,我知道了童謠中介紹的壯鄉特色美食是艾葉粑粑。
生2:“山野寶貝”是制作艾葉粑粑的材料,我從童謠中讀懂了它指的是艾草和糯米。
生3:糯飯香甜甜、艾粑圓滾滾、米花糖甜滋滋,用ABB式的詞語來表達會更有韻律感,瑯瑯上口。
……
精致工藝探究組匯報
生2:讀童謠,從“巧手扮靚家鄉美,錦繡前程展宏圖”語句中,我感受到壯族人民對自然的崇拜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生4:開動腦筋,我們串詞成句,完成了這首童謠:扇帽形彎彎,銀鐲亮閃閃,衣衫艷洋洋。腰佩龍鳳祥,香包佑兒郎,舂舞歌飛揚。
……
智慧對歌探究組匯報
生1:細品對子歌,我發現對子歌中每句的最后一個字是押韻的,韻母是[ɑ][o]。我還知道對子歌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與壯鄉人民山歌對唱的形式是一致的。
生2:從對子歌中可以看出,壯鄉人民在勞動生產中對日常事物的觀察很仔細。我能開動腦筋,自己編寫幾句對子歌。什么唱歌呱呱叫?青蛙唱歌呱呱叫。什么身披花棉襖?梅花鹿身披花棉襖。
生3:我也能編幾句。什么圓圓照容顏?鏡子圓圓照容顏。什么圓圓報時間?鬧鐘圓圓報時間。
……
別致建筑探究組匯報
生1:看圖讀詩,我知道壯家風雨橋能遮風擋雨,所以就叫“風雨橋”。
生3:開動腦筋,我們串詞成句,完成了這首童謠創編:壯鄉的吊腳樓,細細觀察心中留。/木梁柱,灰磚墻,/青瓦片,尖檐角。/遮風擋雨身姿秀,/掩映山間碧水流。
生4:“咯咯”笑聲飄滿樓,/“哈哈”歡唱歌聲猶。/家鄉的吊腳樓,/難忘媽媽美美的笑,/難忘爸爸暖暖的手,/濃濃鄉情醉心頭。
師:整體閱讀能更準確地把握圖文信息。觀察吊腳樓的畫面,關注注釋語,大家對壯家建筑的特點有了新的了解,妙筆生花,創編的童謠動人、感人!
分享與評價對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采用小組分享的形式匯報展示各組合作搜集和處理的閱讀信息,并通過教師評價對學生的閱讀探究予以肯定、鼓勵和引導,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和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提煉小組內最有價值的閱讀信息的能力,組際間的交流還可以將各組的學習收獲最大化,便于全體學生獲取更多更有價值的信息。學生合作探究中完成的童謠創編,取材貼近生活、內容淺近,且富于音韻、節奏明快,非常適合三年級的學生在誦唱中感受語言的韻律美。
圍繞主題,依托創意教學資源發展學生的閱讀策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壯鄉風情”主題閱讀超越了傳統的、單一的、離散的、壁壘化的閱讀模式,提出了一種以全面性、整體性、聯結性、統合性、探究性為特征的主題閱讀模式,有效地實現了閱讀目標,并達成了由文字到文學再到文化的梯級提升。
(責編 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