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 徐思遠 宦達 李昶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蘇州 215021)
弱勢群體體育健身權利的法理思考①
鐘華 徐思遠 宦達 李昶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蘇州 215021)
弱勢群體體育健身權利的立法、政策頒布,條例實施對推動我國全民健身的普及與發展,提升我國體育公共服務起到重要作用。論文梳理了我國的憲法、體育法、殘疾人保障法及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老年人體育工作意見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為弱勢群體體育健身權利提供法理依據,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
弱勢群體 體育健身權利 法理
強國強種,國家長足立于世界之林是一直追求的目標。當下,我國群眾體育雖然得到最先發展,但社會的一員弱勢群體享受到的權利仍有很多限制與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還處于缺失狀態。弱勢群體應是被廣泛關注與投入大量精力幫扶群體,其健康與發展是保證社會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分之一。弱勢群體在體育健身中需要有法律援助和保護、需要社會給予大量幫扶與關愛的人群,人人應享有能達到最高體質和心理健康標準的權利。
法理之意為法律的理論依據,法理指形成某一國家全部法律或某一部門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學理。雖然法律具有概括、具體、嚴謹、規范性以及它具有國家的意志性,但是與社會的多變性相比,法律仍是有很多地方不到位。我國社會弱勢群體因為家庭負擔重、經濟壓力大、情緒低落、文化素質低,又忙于生計,大部分的貧困人員缺乏健身的意識手段有效的組織手段,弱勢群體參與全民健身的狀況是令人擔憂的。
《憲法》第四十五條國家和社會保障殘廢軍人的生活,撫恤烈士家屬,優待軍人家屬。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
相關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頒布的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六條、第四十六條都涉及到弱勢群體體育健身權利,從精神、設施、措施等方面都給予了充分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都涉及到對弱勢群體體育健身,尤其是第五板塊,重點指出為殘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顧,有計劃地興辦殘疾人活動場所。《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七條 、第三十八條專門針對老年人合法權益與文化體育活動提出了針對性的要求。
相關的行政法規文件有:《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第六條指了出鍛煉標準施行辦法的對象要求。《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九條針對學校中弱勢群體體育課程專門進行安排。《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第四條、第八條、第十二條、第十六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都有涉及到弱勢群體的體育健身。其中綱要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八條強調了對弱勢群體體育參與的關注。《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第十二條和第二十一條涉及弱勢群體健身公共設施,針對弱勢群體設置專門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國家體委關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縣級體育事業的意見》縣級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對于弱勢群體的發展提供了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構建群眾性體育服務體系,著重抓好三個環節;構建群眾性體育服務體系,要堅持政府支持與社會興辦相結合;各級政府要增加對體育事業的投入;各級政府要重視體育設施建設,加強城鄉公共體育設施規劃。每一步都為弱勢群體體育健身發展提供了重要物質保障。《國務院批轉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的通知(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2006年-2010年)》第五板塊文化、體育:任務指標與主要措施專門圍繞著弱勢群體的體育健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殘疾人體育工作的意見》針對殘疾人體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隊伍建設、發展環境、組織領導要求方法都進行了詳細描述,具有參考和指導意義。《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至2020年的主要目標,著力點在于提升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板塊中專門有針對殘疾人體育健身的內容,強化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體育總局等12部門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老年人體育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應對人口老齡化過程中起積極作用,推進全民健身事業全面發展。共六大部分全部圍繞老年人體育健身展開。中國殘聯辦公廳關于印發《殘疾人自強健身示范點建設辦法(暫行)》的通知,全面圍繞怎樣建立殘疾人健身示范點的要求展開敘述,目的是為通過社會體育指導員普及一批適合殘疾人的體育健身項目。
2.1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對象受到限制
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中只涉及到健康人群,針對殘疾人之類的沒有可參考的價值。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只適用于6~69周歲的健康公民,而且按年齡分為兒童、少年、青年、壯年和老年五個組別,其中雖然有涉及到老年人,但是也只是健康人群而言,并沒有涉及患有疾病或者有殘疾的弱勢群體。
2.2部分政策法律法規缺乏不同性質的專業化
弱勢群體的法律分類已經比較詳細,雖然有專門涉及弱勢群體的生活,但還是宏觀的,各種保障條例、公共服務設施條例等條例,沒有細化的指導條例,涉及弱勢群體的體育健身權利方面更是不夠完善,很多的法律條例都是原則性的,沒有具體的實施指導意見。
2.3弱勢群體體育健身相關的人員的職責與責任不清晰
除了弱勢群體自身的認識,周圍相關人員的認識與采取的措施還未充分到位。弱勢群體要自身努力與相關人員的配合至關重要,雙向互動才是良性互動。對弱勢群體體育健身權利的認識反饋機制,雖然已經設立,但是仍舊無法被大部分的弱勢群體所認知,需要周圍相關人員的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實施。
2.4對弱勢群體參與體育健身權利的相關理論研究不夠
在查閱資料中,沒有找到關于弱勢群體體育健身權利的專門文獻或者是法律法規、指導文件,各級政府應重點考慮到弱勢群體參與體育健身活動是否有社會保障、交通能否更加便利、是否可以結合社區開展活動、開展活動有沒有科學指導,是否有專門的社會指導人員或者專業的經過培訓的志愿者幫扶、能否有效收集弱勢群體的反饋等。
3.1設置具體細化的鍛煉標準,適用于弱勢群體
針對部分特殊人群,需設立對應的方法。科學化具體化鍛煉標準的要求,適用對象不僅僅是健康人群,還可以拓展到弱勢群體,針對具體人群進行具體的分析與設置,確定不同的鍛煉標準與要求,為弱勢群體體育健身鍛煉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參考。向擴大面向人群的方向改革改進,加大涉及范圍與深度,進一步保障弱勢群體體育健身的權利。
3.2強化相關法律政策條例的科學性與指導性
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法律權利保障研究上,可參考國外弱勢群體的法律與保障,給弱勢群體提供更多更充足的物質保障,在法律條文的普及上加大投入力度,爭取更多的弱勢群體了解運用自身權利的方法。在弱勢群體的權利保障方面,應充分考慮他們的需求,再結合實際完善相應的法律條例。
3.3明確相關人員的責任與義務,建立清晰的責任監督制度
設置專門、部門或者人員針對弱勢群體的健身提供專業指導與幫扶,從科學負責的角度給予合理適度的幫助。建立責任監督制度,加強弱勢群體體育健身權利的宣傳,拓寬傳播面,加大涉及人群,做好對不同人群的意見信息反饋收集工作。根據地方的具體情況,細化弱勢群體體育健身條例,防止條文過于宏觀所帶來的不便。
3.4完善弱勢群體參與體育健身權利的理論研究
深化對于弱勢群體體育健身的研究,開設有關的課題研究,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講座,學習國外的相關理論,適當地引用與創新。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細化,在實踐中驗證,在實踐中創新。頒布相應的政策條款,展開相關的體育健身活動,保障其體育健身的權利。
[1]余少祥.法律語境中弱勢群體概念構建分析[J].中國法學,2009(3):64-72.
[2]陳華榮,王家宏.體育的憲法保障——全球成文憲法體育條款的比較研究[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4.
[3]張健,張建華.和諧與共榮:新時期西北地區殘疾人體育健身服務保障體系的構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2,11(4):136-139.
Legal Considerations for Physical Fitness Rights of Vulnerable Groups
Zhong Hua Xu Siyuan Huan Da Li Chang
(Sport institute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215021,China)
Abstrsct:The legislation,policy-formulating and regulation-enforcing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access to the sports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promoting the prevalence of nationwide physical fitness and physical public service. This paper collates relevant documents, including constitution,sport law,the disabled protection law and pushing the sports activities of the ol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It provides the judical gist for the vulnerable groups' access to the sports activities and it gives feasible advice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The vulnerable groups;The access to the sports activities;Juridical
G8
A
2095-2813(2016)09(b)-014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6.149
2014年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課題(14TYB001)江蘇城鄉公共體育服務一體化發展機制研究;2014年國家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課題(201410285012Z)蘇州市弱勢群體體育健身權利及其保護研究。
鐘華(1964—),女,漢,黑龍江牡丹江人,本科,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