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潔,葛吉生,羅一青(青島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
對快樂體育教學的思考與探究
于 潔,葛吉生,羅一青
(青島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他把“樂學”作為治學的最高境界。快樂體育的含義不能簡單從字面上來解釋,尤其在體育教學中,并非用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來代替教育,應從終身體育和學生個性的主動發展需要出發,從情感教學入手,對學生進行健全的人格和身體教育,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視為體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快樂體育起源于德國、日本,從20世紀 80 年代傳入我國。雖然經過30多年的共同探討和實踐,學者和老師們仍然被舊的教學觀、師生觀、課程觀束縛著,沒有對學生體育課程的學習和自覺、主動的參與體育鍛煉起到促進作用,學生沒有因此改變對體育的認識及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甚至出現了偏離體育課程本質和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等許多異化現象。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我們還需要繼續研究和探索。筆者認為,在現行的高校快樂體育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弊端及誤區:(1)快樂體育是一種思想,而不是一種形式,主張以育人為出發點和歸宿,面向終身體育。目前的教育現狀無法使學生正確認識健康的含義及其重要意義,學生沒有形成自身健康的意識。(2)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二者不能有機結合,只突出了興趣的絕對化,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良好意志品質。(3)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形成結合、統一、優化的教學主張。課堂結構應該是嚴密的教學組織紀律與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的緊密結合,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么統得過死,要么放得過松。放得過死,就形成了罰站式教學,統得過松,就形成了放羊式教學;教學活動是認知、情感、行動的統一,應該創建融知識、情感和身體發展為一體的三維結構,三者是統一的整體;優化課堂教學環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關鍵,教師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場地器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輕松、自由、平等、愉快地參加體育教學活動。(4)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的精神,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要淡化甄別,突出激勵。但各高校在現行的考試方法與標準中,并沒有突出“大綱”的精神和要求,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還是停留在“結構考核,綜合評分”的模式上,這種舊的評價體系不能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很難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1快樂體育基本內涵
快樂體育簡言之就是寓教于樂,這應該是教育藝術的最高境界。快樂體育是一種體育教育思想,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是一個具有較完整的理論和方法的教學實踐體系,側重從感情教學入手,創設生動活潑的教育氛圍,形成快樂體育教育模式。
2.2快樂體育基本要素
快樂體育是思想時代的產物,他是與體育教學改革相聯系的。教學實踐中,教育者運用“快樂體育”的方法或策略種類繁多,對于任何一種形式的快樂體育方法來說,有5個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優化的教學環境,身心同一的“快樂”,良好、民主的師生關系,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注重因材施教。
2.3快樂體育理論基礎
快樂體育的理論基礎是堅實而科學的,其理論基礎涉及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有哲學基礎、課堂教學技術學動機理論、認知理論、心理學基礎、生理學基礎、教育學基礎等。應當指出,快樂體育的各種理論觀點是互補的,彼此并不矛盾。
2.4快樂體育教學思想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是新時期普通高等學校制定的體育課程教學大綱,是體育課程教學的指導性文件,任何一種體育教學模式首先要認真貫徹《指導綱要》的精神。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教學思想的理論基礎雖是多元而復雜的,但其基本思想是打破了在體育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舊模式,學生被動變主動,形成了“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局面,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能、技能、心理素質。
現代教學中,陳舊、落后、枯燥和不實用的教學內容顯然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只有“新穎、科學、適用”的教學內容才能有效地吸引學生。而在推行快樂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把以傳授競技運動為主的體育觀轉變為以發展學生身心素質為主的快樂體育觀。因此,我們對原有的教學內容做了較大地更新和調整,在課程中增添一些形體、舞蹈、健身操、游戲等,并且在大綱規定的選用教材范圍內,選擇學生喜愛的活動項目進行教學。同時對有些過難的教材,如田徑項目中的中長跑、跨欄及體操項目中過難的動作等項目,適當降低了教材的技術難度。快樂體育主要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生理、心理體驗,從而培養學習興趣,增強信心,更有效地完成教學內容,同時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強度并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教學中通過快樂體育的活動過程,師生同樂和諧教學,增進師生情感,而不是強迫學生被動的學習和鍛煉,要通過教與學有機地聯系,學與用緊密地結合,使學生心境愉悅地接受教學和掌握知識與技能。
3.1快樂體育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快樂體育讓學生在樂中玩、在樂中練,不僅增強了體質,促進了其他素質的發展,而且順應了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3.1.1教學中主張靈活性、快樂化。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興趣和愛好,組成不同的專項興趣學習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各個興趣小組分散活動為主,根據體育器材、設施及學生自身的體能、性別、個性興趣愛好和身體條件選擇合適的活動項目,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要求做到:分散為主、集體為輔、分而不散、活而不亂。
3.1.2在教法上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個性能力和創新精神,強調采取靈活、多樣及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和思考去發現、探索、掌握體育運動的規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樂學精神,提高教學效果,使體育成為學生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1.3改革相應的考試方法與標準。現行的考試方法與標準是按照《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和省(市)頒布的大綱精神和要求制定的。在體育課考試上,一般都采用“結構考核,綜合評分”的模式。“結構考核、綜合評分”有不足之處:(1)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的測評,存在嚴重的主觀性和隨意性;(2)體育課成績考試“重結果,輕過程”,忽視了對學生努力程度和進步幅度的評價。因此,高校應加大對普通高校體育考試方法與標準的研究,對學習態度測評,應從運動參與性、運動意志、互助合作精神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測試方法采用多元評價主體,即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求平均值確定測評分數。對學習態度的測評,應加強過程性評價的力度,它不是簡單的將過程評價折算成一個分數,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體育學習和培養學習評價的自主意識、反思能力和責任心。
3.2快樂體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3.2.1由于快樂體育的實施對場地器材的數量及規格有較高的要求,這就限制了快樂體育的開展。在某些運動項目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快樂與嚴格、快樂與刻苦、快樂與質量的關系。避免只強調快樂性,而忽視了更快、更好地系統學習與掌握體育的知識與技能。
3.2.2快樂體育教學絕不是學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更不是“放羊”課。體育教學中的快樂,主要是獲得知識的滿足感、提高技術的喜悅感、戰勝主客觀困難的超越感以及運動后輕松喜悅感,還有自我選擇與自我實現目標的成就感。
快樂體育強調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也不能為迎合學生的興趣而放棄課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例如,在教材內容中選擇較簡單、容易掌握的教學內容,在教學組織上采用“放羊”課方式。推行快樂體育教學,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快樂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教學中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是學校體育教學方法的有益補充,這就要求我們認真研究教材與教法,根據實際情況避免盲目性和盲從性。
參考文獻:
[ 1 ] 張德敏.試論體育教學與學生抗挫能了的培養[ J ].體育教學,2008(1).
[ 2 ] 袁莉萍.大學生健康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 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2).
[ 3 ] 王水泉.“快樂體育”的源頭[ J ].體育與科學,2014(2).
作者簡介:于潔(1959~),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學。
收稿日期:2016-02-06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4-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