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宇,黃冰慧
(河南省欒川縣林業局,河南 欒川 471500)
?
華山松大小蠹生物學特性及監測防控技術研究
白曉宇,黃冰慧
(河南省欒川縣林業局,河南 欒川 471500)
指出了華山松大小蠹又名大凝脂小蠹,是危害華山松的主要蛀干害蟲之一。基于近4年的系統監測調查與防治研究,介紹了華山松大小蠹的生物學特性、發生危害規律及監測預報方法,并針對該蟲的特性提出了一系列綜合防控技術措施,以期為華山松大小蠹的科學、及時、有效治理提供參考。
華山松;病蟲害;防控技術
華山松又名五針松、白松,屬松科松屬,常綠喬木,幼樹樹皮呈淡灰色或灰綠色,平滑,老時裂成方形或長方形厚塊片。小枝綠色或灰綠色,無毛。針葉5針一束,邊緣有細鋸齒,僅腹面內側各有4~8條氣孔線。花期4~5月,球果圓錐狀長卵圓形,次年9~10月成熟,成熟時黃色或褐黃色,種鱗微向外反卷或不反卷,種子無翅。喜溫涼濕潤氣候,稍耐干燥瘠薄,不耐嚴寒濕熱,是優良的園林綠化造林樹種,適宜作行道樹、公園綠化等。
華山松大小蠹又名大凝脂小蠹,屬鞘翅目小蠹科大小蠹屬,是危害華山松的主要蛀干害蟲之一,主要以幼蟲危害華山松的健康立木或衰弱木,為初期性害蟲。受害株在侵入孔處溢出樹脂,將蟲孔中排出的木屑和糞便凝聚起來,呈漏斗狀,同時樹冠漸變枯黃,受害1~3年后,整株枯死。由于該蟲隱蔽性強,世代重疊嚴重, 防治困難,嚴重發生時,造成成片華山松林木枯黃死亡,嚴重影響生態建設成果。
近年來,華山松大小蠹在河南省洛陽地區的欒川縣、洛寧縣、嵩縣等地華山松分布區多次造成嚴重危害,造成大范圍的華山松樹木樹勢衰弱,林相枯黃,遭危害林木極易引發天牛、象甲及其它小蠹蟲等次期性害蟲入侵危害,導致大量華山松林木死亡或瀕臨死亡。
該蟲在欒川縣主要分布在三川、叫河、陶灣、石廟、冷水等鄉鎮及龍峪灣、老君山兩個林場的華山松林區。其中叫河鎮、龍峪灣、老君山等地危害嚴重的部分片林內有蟲株率近10%,單株幼蟲蟲口密度達百頭以上,并呈擴散蔓延危害態勢。“十二五”期間,欒川縣為了有效預防和控制華山松大小蠹進一步擴散蔓延,保護生態資源安全,組織技術人員對華山松大小蠹的生物學特性、發生危害特點進行了系統監測研究,并針對該蟲的特性進行了一系列綜合防控技術研究,為華山松大小蠹的科學、及時、有效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撐,從而維護林木生態安全提供保障,進一步為奕川縣林業產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據觀察,該蟲在欒川縣年發生代數因分布區海拔高低而變化,多為年生1~2代,世代重疊嚴重,蟲態不整齊。主要以幼蟲、蛹等蟲態在樹干內越冬,也有極少數以成蟲越冬。在較高海拔年生1代分布林區,蛹期一般自5月上中旬開始,蛹期30~40 d,6月上旬開始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中旬為羽化高峰期,7月底至8月上旬羽化成蟲進行補食營養后開始交配產卵,8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卵產于坑道兩側,卵期30 d左右, 8月底開始孵化幼蟲并開始危害,10月底逐漸停止危害并在受害林木坑道內越冬。
華山松大小蠹主要棲居于樹干的下半部或中下部,成蟲蛀孔處有樹脂和木屑或該蟲的排泄物形成的紅褐色或和褐色漏斗狀凝脂,母坑道為單縱坑,子坑道由母坑道兩側向外伸出,最初危害時蛀道不觸及邊材,隨著幼蟲蟲體增大,子坑道逐漸加寬加大,蛀道觸及邊材,幼蟲排泄物積于子道內,幼蟲在化蛹前停止取食,化蛹于子坑道末端的蛹室內。羽化成蟲最初在蛹室周圍及子坑道處取食韌皮補充營養,大約在蛹室內停留10 d后向樹皮咬蛀羽化孔飛出。全年主要危害階段為:6~8月份成蟲蛀坑危害和8月底~10月底幼蟲蛀坑危害。
(1)該蟲主要危害30年生以上健康活立木或衰弱木,被害樣樹死亡或樹勢衰弱,針葉干枯脫落,樹干可見多處凝脂,樹皮塊狀脫落嚴重。
(2)觀察發現,該蟲對自身的新鮮排泄物與松樹松脂形成的漏斗狀凝脂有明顯趨性,常造成單株蟲口密度過大,導致受害株迅速死亡。從單株蟲口密度看,受害株樹高2/10~3/10處蟲口密度最大。
(3)該蟲發生危害程度和擴散范圍與林分結構、組成、樹齡、郁閉度等因子有關:華山松純林危害相對較重,混交林危害輕;陽坡較陰坡危害重;郁閉度大的危害較重;成熟林、近熟林較中齡林、幼林危害重。
4.1年度蟲情監測調查
(1)年度監測調查每年2次,春季(約在4~5月份)越冬蟲態開始活動時和秋季(約10~11月份)越冬前進行,以秋季監測調查為主。監測調查范圍重點是已發生區域和與發生區相毗鄰的未發生區域、高感區域。
(2)發生區內以鄉(鎮)為單位,沿森林資源小班分布圖或農林網設計路線進行先進行全面踏查。查清分布范圍、發生面積和危害程度。
(3)未發生區與發生區毗鄰地區,以交通沿線、風景區、松木加工銷售集散地等傳入小蠹蟲可能性較大的地區及附近的寄主林分做重點全面踏查。如發現有松木枯死、枯梢和蛀孔及漏斗狀凝脂等可疑癥狀,要在附近做進一步詳查。
4.2發生期固定監測
(1)發生期內,對重點發生治理區每0.2萬畝、一般治理區每0.5萬畝寄主樹設一固定監測點,每個監測點設置3-5塊固定標準地。配備專人定期監測成蟲羽化、產卵及幼蟲孵化情況、危害程度等。
(2)與發生區相毗鄰地區的未發生區在交通沿線、風景區、木材加工銷售集散地等傳入華山松大小蠹可能性較大的地段設立固定監測點,每1萬畝寄主林分設立一個固定監測點。定人定期監測松樹受害、枯死及蔓延危害情況。
4.3預測預報方法
(1)林分內枯萎木指標方法。由于新枯萎木首先受到危害,林內新枯萎木愈多,受到蟲害的威脅越大。枯萎木作為小蠹蟲發生的直接指示木,根據歷年出現新枯萎木的數量變動來預測預報發源地的擴大和縮小,并分析發展趨勢。
(2)危險級方法。按照林分內林木健康與否,即依健康木、衰弱木、枯萎木、枯立木序列,遞次訂出低、中、較高和高即Ⅰ至Ⅳ4個危險級。
(3)誘蟲餌木及聚集信息素測報方法。以餌木或餌木附加引誘劑方法,調查林內蟲口密度及其數量變動,借助于繁殖系數、增殖系數的計算與分析,預測發生趨勢,科學制定防治計劃。
由于華山松大小蠹具有隱蔽性強、毀滅性大等特點,發生分布區多在海拔較高的林區,防治難度高、成本大,搞好蟲情監測預報工作,及時發現林內的蟲害木,掌握該類害蟲發生分布危害動態,穩定林內天敵種群的生態平衡,結合物理+生物+無公害化防等綠色防控措施,治早、治少,切實降低蟲口密度,嚴防擴散,同時采取多種措施提高林木抗病蟲能力,是遏制該蟲危害的最有效途徑。
5.1檢疫防控
嚴格落實現場檢疫制度,嚴防蟲害木通過調運等途徑傳播危害,造成新疫情,對發現的疫木等及時進行藥物熏蒸、侵泡或集中燒毀等除害處理,嚴防疫情擴散。
5.2營林防控
加強營林措施管理,適地適樹,營造混交林,加強撫育管理,改造不良林分,及時清除蟲害木、風倒木、枯立木等,提高林分質量,增強抗病蟲能力。
5.3人工防控
在輕度危害林區可設置誘木或懸掛性信息素進行誘殺,采伐少量衰弱木,截成2 m左右木段,放置于危害區域內,加強日常觀察,在餌木出現大量新的子坑道而幼蟲尚未進入化蛹期,將餌木進行剝皮、噴藥處理。也可在林區懸掛華山松大小蠹性信息素誘芯和誘捕器,對成蟲進行誘殺,通過降低產卵孵化率,遏制該蟲危害。
5.4生物防控
通過控制林區用藥,穩定天敵種群,招引益鳥益蟲,結合釋放寄生蜂、寄蠅、捕食性昆蟲等,創造有利的生態條件,達到長期可持續控制的效果。
5.5化學防控
成蟲揚飛期,定期向樹干中下部噴灑觸殺類藥劑,如綠色威雷、殺螟松乳油、速滅殺丁等藥劑,防治效果能達到90%以上。
[1]謝紅偉.欒川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5.
[2]楊有乾.河南森林昆蟲志[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3]林曉安.河南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5.
2016-06-22
白曉宇(1978—),男,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行政執法、森林資源經營管護、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等林業技術工作。
S763
A
1674-9944(2016)15-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