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吉 王彥華
(河南四建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開封 475000)
冷卻塔混凝土施工外觀工藝與質量通病的控制
李吉 王彥華
(河南四建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開封 475000)
冷卻塔是火電廠的建設工程中的最富有重要意義的建筑之一,冷卻塔在建造過程中不但要求高質量地完成,還要要求冷卻塔的功能齊全,并且對冷卻塔混凝土的外觀工藝也有進一步的要求。本文通過對冷卻塔混凝土施工外觀工藝與質量問題上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總結,并探討一下控制這些問題的方法。
冷卻塔;溫度裂縫;筒身施工
冷卻塔是火力發電廠眾多建筑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來,關于冷卻塔出現問題導致的事故和災難的報道一直不斷。對于冷卻塔事故頻發反應的問題仔細研究一下,不難發現,冷卻塔混凝土施工在外觀工藝和質量上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并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而是很長時間也得不到解決的通病。我國北方目前的主要發電方式就是火力發電,如果任由這些問題發展惡化下去,對我國北方電力系統會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影響社會的安全與穩定。
1.環基標高
環基標高就是環基墊層在施工以前沿著徑向設置3個砂漿塊,在墊層澆筑時用來控制其他地方高度的一個標準高度。環基標高的誤差值越小,之后進行的工序質量就會越高,為其他的環基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大體積混凈土溫度裂縫
冷卻塔的環境基礎在冷卻塔的環形結構中屬于大體積混凝土。氣溫高低的變化而產生的應力將會造成混凝土的變形,從而產生了裂縫,所以加強冷卻塔混凝土施工的質量監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要想防治基礎混凝土出現溫度裂縫,要做到以下幾點基本要求:
首先,澆筑前,在混凝土的配制過程中,保證混凝土的強度不會受影響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如渣水泥之類的東西,也可以加入一些粉煤灰。可使得混凝土的水熱化等到相應的控制,從而對溫差產生混凝土裂紋。其次,在澆筑后應該快速對其進行保溫保濕的工作,讓其降溫變得緩慢一些,從而受到的應力也會減少很多。第三,在模板拆除以后馬上就要進行回填的工作,使用分層趕漿的手法進行施工,用來加快熱量的傳遞與發散,使溫度慢慢地分布均勻。第四,在混凝土初步凝結以后,要對成品持續觀察,注意溫度的變化。
為了防止在施工的過程中因為溫度的變化產生的裂縫,在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對于原材料的使用以及一些添加劑的使用準確無誤,使用的砂石泥漿的含量應該控制在規定允許的范圍之內,在石子的選擇上盡量選擇大顆粒的石子。
第二,在混凝土的調配過程中,盡量少用水泥,對水灰的比重也要嚴格地控制,在混凝土的調配過程中應該摻加粉煤灰等緩凝集用來延長混凝土的凝固時間。
第三,混凝土在澆筑的時候對分層澆筑有嚴格的要求,不能將兩層同時澆筑,一定要控制好上下兩層澆筑所用的時間,最好是在一個半小時以上,這樣就可以避免混凝土的澆筑在這個環節上出現裂縫,并使得澆筑后的混凝土在整體的溫度上達到一個均勻的狀態。
第四,在施行振搗的工序時一定要對澆筑后的模型進行密實地振搗,要認真仔細不要出現漏振,要嚴格控制振搗的順序和振搗的時間。
第五,對于外部模型應在拆除后立即拿去驗收,并迅速填土,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減少環境帶來的溫度影響,提高混凝土對于外來因素造成的裂損的能力。
第六,對于混凝土澆筑完的模型要進行測溫,測溫用的測溫孔應該設置在混凝土澆筑完成的模型上,或者是在各個結構部位中溫度變化比較大的位置。對于混凝土中心的溫度與表面溫度的溫度差最大不能超過25℃,這也是冷卻塔混凝土施工中對于溫度差可以承受的最大范圍。
第七,測溫工作以及養護工作。大體積混凝土能否及時放熱也是關系到我們能否防止溫度裂縫的出現。要通過測溫工作的不斷進行,對保溫的方式進行不斷地調整,尤其是混凝土內部與外部的溫差,對其能否控制妥當,是大體積混凝土能否產生溫度裂縫的關鍵。
測溫:混凝土澆筑完成以后,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2~3次的壓光,達到初凝以后就開始著手對混凝土進行測溫,并對測量得到的溫度進行有效地記錄。前3~5天每4~6個小時進行一次測量就可以。在冬季施工的時候,在調配混凝土的時候,要在混凝土內加入一定的防凍劑。澆筑完成以后要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測量記錄的工作,如果溫差超過25度的范圍時,應該在混凝土的表面加厚覆蓋,以免出現溫度裂縫。
養護方法如下:養護時間兩周左右,當混凝土內外溫差小于25度時,在白天應短時間揭開保溫層,使混凝土表面溫差與環境溫差小于20度,方能結束保溫工作。夏季混凝土養護還應根據塑料布內濕度情況調整,濕度不夠時,揭開塑料布灑水濕潤,然后蓋好保溫層保濕、保溫。
第八,冷卻塔環基在施工中可以采用分段間的隔跳施工,相鄰段的混凝土澆筑不能同時進行,間隔時間應該大于5天以上,這樣才不會導致它們之間造成溫度上的影響。
在池壁的施工中外表工藝的良好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施工中應該采用規定數值的鋼板做成大模板,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因為使用模板使用過多產生的縫隙。模板的表面一定要打光擦干凈,并且涂抹高質量的機油。模型建完以后要立即進行澆筑,如果不能立即開始澆筑也應該對其進行遮蓋,防止版面因為外來因素造成污染。
人字柱的施工版面需要使用整體式的鋼制模具,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潔度,提升人字柱混凝土外觀工藝的整體美觀性與質量。如果在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出現了氣孔,一定要使用二次振搗的方法加強振搗,正常在表面使用振動趕氣法,也就是在二次振搗的時候從高處向低處進行逐段敲打,這樣做對消除氣泡有一定的幫助。
我們研究的冷卻塔是鋼筋混凝土雙曲線冷卻塔,是屬于高聳薄壁構建筑物,筒壁主要是使用懸掛式三腳架翻模法。目前,施工中經常蹲在筒壁半徑偏差超標和筒壁滲水等一些質量上的通病,關于這些通病產生的原因和如何預防這些通病的分析如下:
1.筒壁半徑偏差超標
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還是測量方法的落后。翻模施工中一般都是使用激光找正的方法進行測量、找正。這種方法對半徑的測量準確性很差,主要是因為吊盤是需要移動的,所以在測量的時候吊盤的上下、前后的移動都會引起吊盤尺的晃動,從而對測量值產生影響。而且尺長很容易受到溫度、風等各種外力的影響而出現偏差。這種方法出現偏差的情況較多,而且對于偏差多少的計算難度也是很大。而使用光電測距儀進行半徑的測量的時候,測出的數值與實際的數值基本是吻合的。但是這種測量方法的缺點就是測距儀的造價比較昂貴,為了能保證施工的準確性,應該對如何降低測距儀的成本進行系統地研究,早日開發出一種測距精準造價低廉的測距儀器。模板找正后,需要將模板和操作架等相關系統安裝牢固。筒壁半徑的偏差只要不超過相關的范圍都是可以使用平滑糾偏的方法進行校正的,如果偏差太大就要使用其他的方法加以解決。
2.筒壁漏水、滲水
冷卻塔在使用的過程中,筒壁內的環境通常是水汽繚繞,在筒壁的表面肯定會有很多的水蒸氣,是一個水蒸氣和流動空氣相結合的環境。而水蒸氣與冷凝水就會通過施工時候的筒壁裂縫以及表面的縫隙向筒壁進行滲透,使鋼筋生銹腐蝕。當氣溫下降到冰結點一下的時候,滲透進入筒壁力的水會凍結成為冰從而使得這些水的體積不斷增加,使得他們滲透進入的裂紋也不斷擴張,最后導致鋼筋和混凝土無法再緊密地固定在一起。而且這種滲漏水絕大部分都是在施工縫處出現。對拉螺栓孔滲、漏水的原因主要是對拉螺栓未退出,長時間運行導致螺栓的生銹腐蝕,在混凝土的內部產生了一股膨脹的力量,將混凝土從內部漲裂,從而產生裂縫導致滲水。其實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看似復雜,其實很簡單,因為對拉螺栓十分容易推出,取出后用塑料塞子黏膠封住就可以也或是內加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外封石棉水泥,十分方便。施工的滲水、漏水主要是因為施工縫處理不當造成的。常規的處理方法很難保證徹底解決滲水、漏水的問題。這樣長此以往,不僅對冷卻塔的質量問題產生了隱患,也影響了冷卻塔的外觀。
3.翻模施工模板漏漿的控制
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支模不嚴,壓條的安裝過于緊,導軌和補償器等設施出現了變形,使用模板進行加固了的木楔發生了松動。
防止問題出現的方法和解決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控制好縫隙的程度,縫隙的程度越小越好。安裝壓條的時候對拉螺栓擰得不要太緊,以免設備被壓變形。第三,那裝好壓條后,要對木楔進行二次加固。第四,在相關設備的制作過程中,對損壞變形的設備要進行及時地更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冷卻塔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通病,有的是外觀工藝上的問題,有的是質量的問題。尤其是冷卻塔在建造的時候出現的溫度裂縫,以及建造完成以后出現的漏水、滲水問題。所以這就要求冷卻塔的建造方在建造的過程中以及日后的維護工作中要細心、認真。冷卻塔是我國火力發電廠的重要建筑之一,也是我國北方電力系統正常運行的保證。
[1]吳書娟.淺談冷卻塔人字柱表面質量通病與控制措施[J].河南省建筑業行業優秀論文集,2010(1):111-113.
[2]劉世新.冷卻塔筒壁滲漏原因的分析及討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3):123-125.
TF7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