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賢
(福建省將樂縣林業局,福建 將樂 353300)
?
雜交鵝掌楸組培育苗技術
楊玉賢
(福建省將樂縣林業局,福建 將樂 353300)
探討了雜交鵝掌楸的組培及育苗技術,重點分析了雜交鵝掌楸組培時的最適宜誘導培養基、最佳增殖培養基、適宜的光照、適宜的生根培養基等。探討了雜交鵝掌楸育苗時的土壤要求、水的灌溉、如何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并對雜交鵝掌楸的組培育苗技術進行了未來展望。
雜交鵝掌楸;組培;育苗
雜交鵝掌楸又稱雜交馬褂木,葉大形似馬褂而得名,是由中國的馬褂木和北美洲的鵝掌楸通過雜交培養而成的新型園林觀賞樹種。它具有生長速度快,樹形美觀,花期較長,抗逆性強,幾乎無病蟲害等諸多優點,被廣泛用于庭院、公園園林、寺廟等地的綠化美化,也可用于山上造林綠化。雜交鵝掌楸的繁殖能力較差,種子發芽率低,難以保持實生苗雜種優勢,人工雜交的方法進行培育繁殖周期太長,不能很好的滿足市場的需要。組培完成之后對雜交鵝掌楸幼苗進行育苗,使幼苗能夠快速生長,也是一項技術較高的工作。因此,建立雜交鵝掌楸高效率的組培育苗體系,是解決目前種苗需求矛盾的有效途徑,具有理論和現實兩方面的意義。
2.1材料與方法
(1)以雜交鵝掌楸成年樹半木質化帶芽的莖段為培養對象,在晴朗的天氣將半木質化的嫩枝作為外植體,將多余的莖葉去掉,所需培育的部分用洗潔精溶液浸泡后用軟毛筆清洗葉腋,然后用流水沖洗。
(2)建立無菌培養體系。在清洗干凈的工作臺上用75%的酒精浸泡30 s,按材料的幼嫩程度用0.1%的升汞消毒3~10 min,用無菌水進行沖洗,取一個腋芽的莖段,剝去芽外面包著的2片未展開的苞片,將帶芽莖段放在外植體誘導培養基中進行接種,不同的誘導培養基的激素處理組合會對雜交鵝掌楸外植體腋芽產生不同的誘導影響,培養基中要加入瓊脂粉7 g/L和蔗糖30 g/L。
(3)叢芽增殖。當誘導產生的腋芽長到1.5 cm左右時,再進入叢芽誘導培養基中進行叢芽的增殖培養。以MS做為基本培養基,培養基中添加球脂粉7 g/L和蔗糖30 g/L。每個小瓶中接種6個葉芽,每次接種5瓶,這樣反復操作3次。通過對不同類型的激素和濃度的調配增加繁殖量,并生出更多的葉芽 。15 d后統計生長情況。
(4)生根培養。選一些生產健壯,高度在1 cm以上的芽,將它們接種在生根培養基里誘導生出不定根。鵝掌楸進行誘導生根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延長幼苗和生根的時間。將1/2MS做為基本培養基,加入蔗糖20 g/L、瓊脂粉6 g/L,pH值要達到5.8。根據不同生長素和不同的濃度,研究生根培養。每個小瓶接種5個芽,每次芽接種6瓶,重復3次,并進行根系生長的統計。
(5)瓶苗移栽。移栽前要將生出根系的瓶苗在溫室中存放7 d,將生根苗從培養基中取出,將幼苗根上粘附的培養基清洗掉,移栽到已經作好消毒措施的基質中,澆水覆膜,以便于進行保溫保濕。7 d揭膜、澆水、施肥一次。1個月后觀察移栽成活率。
(6)培養條件。將已接種好的葉芽放入培養室,溫度控制在25 ℃以上,用日光燈進行照射,要保證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
(7)幾個計算參數。誘導率=(萌發腑芽的外植體數/接種的外植體數)×100;增殖系數=每個處理接種出的總瓶數/每個處理的母瓶數;生根率=(生出根來的芽數/接種的芽數總和)×100。
2.2影響組培效果的幾個因素
2.2.1不同的激素處理組合對外植體腋芽的影響
外植體在誘導培養基接種3~5 d后,有可能會出現褐變現象,培養基也會變褐。這時應將外植體移到新的培養基中來阻止褐變的蔓延。激素的種類、濃度配比對雜交鵝掌楸腋芽的生長起著很重要的影響作用。不同的激素處理組合產生的外植體腋芽誘導是不同的,在MS培養基中不添加任何激素,不會產生腋芽萌動,誘導率為零。在培養基中加入濃度較低的激素,腋芽會發生較慢的萌動,變褐死亡,隨著激素濃度的不斷增加,腋芽的萌動速度加快,誘導率提高,芽的生產速度變慢。當激素的濃度過高時,芽基部和培養基接觸的部位會產生嚴重的愈傷化,芽心黑死,芽苗無法生長。
2.2.2不同的基本培養基、激素配比對增殖的影響
MS作為基本培養基與1/2 MS作為基本培養基相比,雜交鵝掌楸的增殖效果要更好,會促進芽的健壯生長,使葉片飽滿。
細胞分裂素濃度(6-BA)可以有效誘導不定芽的增殖,當6-BA從0.1 mg/L提高到0.5 mg/L時,增殖系數會升高,從0.5 mg/L提高到1.0 mg/L時增殖系數會下降,出現一定程度的玻化和褐化,當濃度達到2.00 mg/L時,不定芽生長不旺盛,葉片暗淡,會產生玻璃化。充分說明幼苗玻璃化的程度大小和細胞分裂素的濃度高低呈正比。
為研究生長素的濃度對雜交鵝掌楸增殖生長的影響,在6-BA濃度為0.5 mg/L時添加不同濃度的IBA。實驗表明,當IBA濃度從0.01 mg/L升到0.05 mg/L時,增殖系數和芽的生長沒有明顯的增長,隨著IBA濃度的不斷增加,增值系數下降,出現嚴重的玻化、褐化和爛根現象。
綜上所述,當6-BA濃度為0.5 mg/L、IBA濃度為0.1 mg/L時增殖系數最大,不定芽的生長狀況最好,葉片伸展茁壯,是最好的增殖培養基。
雜交鵝掌楸組培完成后,已經生根的瓶苗就可以進行培育移栽。移栽是進行組培育苗的重要一環,進行生根培養20 d以后,將瓶苗放入溫室進行煉苗,使幼苗從溫室環境逐步接觸并適應外部環境。經過陽光的充分暴曬,在基質中培養30 d左右,用800倍的多菌靈溶液對基質進行消毒,將幼苗洗凈后移載到土層中。應選擇土質肥沃疏松,無堿性的沙壤土。澆透水,用薄膜覆蓋,后用遮陽網進行遮陰。實驗結果顯示,移栽后第15 d左右會萌發出新芽,后萌發出新的根系,一個月后苗生長良好,移栽成功。
排水灌溉要方便,應在移植地的兩邊設排水溝,便于及時將水排出,排水不及時容易造成積水爛根。要施足基肥,定期施肥,可以進行根外施肥,原則上可以每次少施次數多些,先施稀薄的再施濃稠的。秋天過后適當增施肥料,促進樹苗的木質化。
為了防治病蟲害,每隔一段時間噴灑一些濃度為0.1%的托布津溶液或濃度為0.25%的敵克松溶液,或者用三唑磷乳油溶液噴灑。后期可根外噴施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濃度為0.5%,以增強抗寒性,保持生長健壯,要及時清除各種雜草,每次拔草前應該澆水一次。
為了使雜交鵝掌楸能夠快速、成功地完成組織培養和育苗,使它的繁殖生長技術更加完善,并使它能被廣泛應用到諸如園林綠化、美化環境、防治污染等社會方面,同時滿足市場的需要,必須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只是初步探討了雜交鵝掌楸組培時的培養基成分及不同濃度的6-BA、IBA對生長的影響以及育苗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其他方面的因素對組培及育苗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還沒有達到規模化生產的需要。今后一個階段必須要對組培育苗流程進行改進優化,以求達到降低培育成本、提高苗木成活率和質量的目標。
要加強不同的培養基質對雜交鵝掌楸組培效果的影響研究,不同的育苗方法對雜交鵝掌楸成活率的影響研究,不僅要保證苗木的成活率和苗木質量,還要降低經濟成本,形成大規模生產的局面。
[1]李周歧,王章榮.中國馬褂木的研究現狀[J].林業科技開發,2000,14(6):3~6.
[2]王章榮.中國馬褂木遺傳資源的保存與雜交育種前景[J].科技通訊,1997(9).
[3]季孔杰.雜交鵝掌楸的無性繁殖[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5(1).
[4]李火根,施季森.雜交鵝掌楸良種選育與良種育苗[J].林業科技開發,2009(5).
2016-07-01
楊玉賢(1976—),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工作。
S722
A
1674-9944(2016)15-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