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光乾(甘肅省隴西縣縣鄉公路管理站,甘肅定西 748100)
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幾點思考
段光乾
(甘肅省隴西縣縣鄉公路管理站,甘肅定西 748100)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大型車輛的頻繁通行對原本承載能力較差的農村公路的破壞作用不斷增大,路面龜裂、坑槽等病害現象嚴重,并呈現蔓延趨勢。同時由于一直以來受“重建輕養”觀念的影響,大大縮短了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為此,如何加強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
農村公路 養護管理 思考
近年來,隨著農村公路建設的不斷推進,逐步形成了覆蓋整個縣鄉的鄉村公路體系,縮短了城鄉距離,方便了農民出行,提高了生活質量。但是由于農村公路建設標準較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
(1)思想認識不到位。農村公路建設,是農民夢寐以求的,剛開始建路,大家積極性都很高,但隨著公路的建成,后續公路的養護經常無人問津。一方面,認為修好了道路就是完成了任務、造福了百姓。由于后續的養護不到位,導致線路常年處于無人管養狀態,雜草叢生、水毀塌方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由于相關部門政策宣傳不到位,村民缺少護路意識,認為道路的養護是政府應當承擔的職責,對道路的養護沒有明確的概念。
(2)道路規范使用不夠。農村公路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解決農民群眾的出行難問題,由于道路沿線的群眾缺少公共設施以及交通安全的保護意識,鄉村離城鎮比較遠,缺乏相關執法部門的監管,以致超載車輛、外來車輛隨意行駛,尤其是隨著鐵路、公路建設的開工,運沙、石子的車輛經常超載行駛,造成道路路基翻漿、路面沉陷、坑槽等情況。很多沿線村莊在公路兩旁私搭亂建、占道經營的現象非常普遍,把農村公路當成垃圾場、曬場、建筑淤泥堆場,不但將晾曬的雜草谷物堆在路邊,更有甚者占道堆放,這樣就為行車以及行人的出行安全帶來了隱患。
(3)道路養護的資金嚴重不足。道路養護需要大量的資金,而這些資金一般有政府劃撥,農村公路每年每公路養護經費為:縣級道路每公里一年是7000元,鄉道每公里一年是3500元,村道每公里一年是1000元。這個標準與實際要養護公路所需要的經費相比,就顯得是杯水車薪,遠遠不夠,維護與管理經費后繼乏力、力不從心。由于暴雨、超載、雜草等導致了農村道路裂縫、坑洼、路肩、邊溝等無法及時的進行維修,路面損壞越來越嚴重,到后來的維修必然會進一步加大投入。所以道路養護,需要政府強大的財政支持,以及相關部門合理的規劃。
(4)道路養護任務繁重。以隴西縣境內公路現狀為例,全縣管理養護農村公路1154公里(其中縣道6條181公里、鄉道11條143公里、村道145條830公里)占全縣公路總里程的80.2%。而全縣共有農村公路養護人員80名,人均14.4公里,養護人員與實際需要養護的公路里數嚴重失衡,道路養護任務繁重。
(5)路段隱患時常存在。農村公路技術等級低,抗災能力差。受到建設資金投入等條件的限制,建成的農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術等級偏低、抗災能力薄弱的缺陷。在自然災害來臨時,極易發生塌方、擋墻倒塌等險情,給公路安全和行車安全埋下了隱患。
基于我國農村公路養護現狀分析,充分發揮農村公路的效益,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強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已迫在眉睫。
(1)采取有效的管養模式。對農村公路的養護,根據農村實際,可以采用以下養護模式進行:一是專人專路養護。根據每條公路的實際路況,如路的長短、養護的易難程度等標準,確定固定養護人員進行養護,做到“專路有專人養護”。二是專業化養護。成立專業化的農村公路養護隊,對其養護的公路進行循環式的養護,規定時間輪一圈,做到“養護不留死角”。三是采取承包養護,將轄區內的農村公路日常養護承包給沿線村民,并與其簽訂養護承包合同,相關部門對其路況進行定期檢查、督導,做到路況檢查與承包金相掛鉤。 以隴西縣鄉公路養護為例,雇用沿線群眾80多人組成4個日常養護組,分片區進行養護,主要清掃路面、開挖邊溝、整修路肩、清理疏通涵洞,做到每條縣鄉公路能夠及時養護,養護工作得以全面開展。
(2)組建農村公路專業養護隊伍。農村公路養護是一項長期性、連續性的工作,要實現農村公路的有效養護,就必須成立專業的農村公路養護隊伍。對養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使其掌握科學的公路養護技能,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使其“有其識也有其能”。在組建專業養護隊伍時,可以考慮農民是農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對農村公路更有感情,將農民吸收到養護隊伍,有助于充分發揮養護人員的積極性,促進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進行。以隴西縣鄉公路養護為例,在具體操作中,將養護隊分為路基養護隊和油路養護隊。路基養護隊負責路基翻漿、路面沉陷、坑槽等病害處治以及水毀搶修。油路養護隊負責瀝青路面修補罩面等。可以雇用沿線群眾組成日常養護組,分片區進行養護,并對雇用人員進行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知識現場指導培訓,使每一個養護工掌握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基本常識。主要清掃路面、開挖邊溝、整修路肩、清理疏通涵洞,混凝土構造物修復,做到每條縣鄉公路能夠及時養護,養護工作能夠全面開展。在新形勢下對農村公路養護作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到每條縣鄉公路能夠及時養護,養護全覆蓋。改變過去簡單隨意的作業方式,嚴格按養護作業規范要求,精細化作業,以此提升公路外觀形象的整潔統一,在低等級公路上打造高標準養護作業水平,為推動全縣農村公路路容路貌的提升和改觀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精準、精細養護,全縣農村公路路況質量每年有明顯提升,為廣大人民提供便利的交通條件。
(3)優化日常養護管理。在日常養護中按照優先考慮小修、鼓勵提倡中修、適時安排大中修原則,采取路面灌縫、及時處理坑槽、翻漿,治理路面早起病害,加強針對性和預防性養護工作。堅持日常巡查、定期檢查和專項督查相結合,以路面、排水防護、安全通行為重點,抓好日常巡查。根據路況調查制定養護計劃,以養護計劃、養護任務落實為重點,定期對養護工作開展和成效情況進行檢查,始終做到路面平整無雜物,路肩平整無缺口,邊溝暢通無淤塞,設施完好無損壞。
(4)拓寬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渠道。要對農村公路實行有效的養護管理,保障養護資金來源渠道是關鍵。一方面,縣級人民政府是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的責任主體,要認真履職,負責籌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指導和督察農村公路養護工作,并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作為單位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進行。另一方面,采取多種方式拓寬籌資渠道。可采用縣級財政安排一點、聯村單位籌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各類企業幫一點、沿線群眾擠一點的靈活多樣的方式籌措資金,確保公路養護資金的落實。
(5)加強對鄉道養護工作的宣傳和指導。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除了專人養護外,沿線群眾的養路護路意識也直接關系著農村公路養護的質量。為此,必須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村公路養護知識和法律的宣傳教育工作,形成全員參與、人人有責的農村公路養護氛圍。
(6)實施公路養護與路政執法聯動機制。公路養護與路政執法都是圍繞公路安全暢通這一目標,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新形勢下,只有公路養護與路政執法形成聯動機制,既履行各自職責,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又做到分工不分家、及時溝通,協調聯動,實現養護與路政信息共享,才能形成強勁的護養合力,有效保障農村公路的安全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