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日院,鄧榮林,黃彩芹
(江西省上猶縣林業局,江西 上猶 341200)
?
上猶縣生態公益林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曾日院,鄧榮林,黃彩芹
(江西省上猶縣林業局,江西 上猶 341200)
以上猶縣為例剖析了該縣在生態公益林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從調整區域、生態林管護、林權糾紛調解、資金發放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生態公益林;建設;問題;對策
生態公益林以提供公益性、社會性產品或者服務為主要利用目的的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1],對國土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承擔著生態建設和林產品供給的重要任務[2]。抓好生態公益林建設,事關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國土生態安全,鞏固穩定現有生態公益林,對于充分發揮和利用森林的生態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003年起,上猶縣開始實施森林分類區劃,根據生態區位不同和森林結構等不同因子,將森林區劃為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全縣區劃生態公益林3.6797萬hm2(其中國家級生態公益林3.013萬hm2,省級生態公益林0.6667萬hm2)、商品林8萬hm2,實施分類經營。通過10多年的建設,上猶縣生態公益林面積一直保持穩定,森林結構不斷得到優化,森林蓄積顯著增加,森林質量明顯提高,森林生態功能不斷完備。上猶縣對生態公益林采取封育措施,嚴禁商業性采伐,嚴防森林火災和林業有害生物危害,落實管護主體,完善管護責任,嚴格考核兌現補助資金,生態公益林的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持續發揮生態效益。
在生態公益林建設過程中,由于工作失誤和對生態公益林建設認識的偏差,造成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生態公益林建設的順利進行,影響了生態公益林的穩定發展。
3.1公益林區劃不盡合理
2001年區劃國家級生態公益林1.88萬hm2,2006年又新增國家級生態公益林1.133萬hm2,省級生態公益林0.6667萬hm2。落實區劃時由于時間緊迫,要求在規定時間內上報區劃成果資料,由于趕進度導致區劃質量不高,出現該區劃為公益林的地塊沒被區劃為公益林,而不該區劃的又劃成了生態公益林,如一些油茶林、毛竹林等生態功能較低下,所起到的生態作用有限,也被區劃為公益林,同一區位地段國有林區劃為生態公益林,而集體林則沒有被區劃為公益林。
3.2管護措施不到位
上猶縣生態公益林根據權屬不同,分為國有林和集體林,國有林為國有林場所管理經營。其中除純粹的國有林外,還有國鄉合約林,國鄉合約林是指林地所有權為鄉村集體所有,由國有林場統一經營管理,收益實行分成。集體林現為農戶承包經營的責任山或自留山。國有林由于集中管理,管護措施基本能夠到位,出現盜伐濫伐等情況較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集體林已分散至農戶自行經營管理。近幾年由于植被增多,森林火災出現頻次增多,生態公益林每年都有部分被森林火災燒毀。全縣雖然聘請有生態公益林專職護林員,但由于護林員履職情況缺乏監督,這些現象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生態公益林的健康發展。
3.3權屬糾紛增多,影響生態公益林的穩定
2004年江西省開始實施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對森林進行確權發證,由于確權工作不扎實,急于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龐大工作任務,導致漏發、錯發權屬證書現象相當普遍,現在區劃為公益林后,由于涉及經濟利益,造成林權權屬糾紛增多,林農在有糾紛的山場極易采取盜伐、濫伐林木等行為,導致生態公益林受到破壞。
3.4補助資金發放不到位,影響林農積極性
中央及省級財政下發的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每年都在數百萬元,如2014年全縣中央財政補償資金768.23萬元,省級公益林補償資金170萬元,共938.23萬元。由于各種原因下撥的補償資金沒能及時準確下發到位,造成資金滯留,據統計2011年至2014年全縣滯留的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高達447萬元。造成資金滯留的主要原因有,森林權屬糾紛未能及時調處;農戶提供的銀行帳號、身份證號碼等信息不一致或不正確;林權所有人未提供林權證,或林權證權利人與補償人不一致;補償面積與實際面積相距甚遠等。
3.5監管力量薄弱,監管工作不到位
生態公益林管護工作的監管,主要有縣林業主管部門和鄉鎮林業工作站,而具體管護責任由林權所有人和專職公益林護林員負責,全縣公益林涉及林權所有人有1.36萬戶,監管任務非常繁重,對于生態公益林管護工作的具體監管措施,縣林業主管部門一般每年組織一次考核檢查,平時主要靠鄉鎮林業工作站履行監管職責,而鄉鎮林業工作站人員少,工作任務多,很多時候無暇顧及,監管多流于形式。
4.1對區劃明顯不合理的應作適當的調整
生態公益林的調整需得到批準部門的同意,建議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統一組織一次生態公益林區劃調整,將一些原來區劃明顯不合理應退出列入補償的生態公益林,以縣為單位保持公益林面積不減少,只作局部調整,使調整后的生態公益林更符合生態建設的要求,布局更加合理。
4..2落實好各項管護措施
全面落實封禁措施,禁止在生態公益林地中開墾、采沙、采石、取土[3],按照200~333.3hm2公益林配備一名專職護林員的要求,劃定管護責任區,簽訂管護合同,全面落實管護責任。同時加強對護林員的管理,制定考核辦法,對護林員履職情況采取平時檢查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對不稱職的護林員要及時更換,確保事有人管,責任到人。
4..3加大林權權屬糾紛的調解力度
有權屬糾紛長期得不到解決,既不利于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又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對出現的山林權屬糾紛,按照《江西省山林權屬爭議調解處理辦法》公平公正及時調解處理,同時要加強山林糾紛調處機構的建設,配備必要的工作人員,改善辦公條件,對在林改確權發證中出現的錯證要及時更正。要充分發揮鄉村兩級在山林糾紛調處中的作用,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4..4加快補償資金的發放,提高林農的獲得感
生態公益林的補償資金滯留在鄉村未發放到戶,根本原因在于鄉村干部工作不到位,工作不細、責任心不強,林業、財政等監管部門要加強督促檢查,及時解決影響補償資金發放的問題,將補償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
4..5加強對生態公益林建設的領導
將生態公益林建設納入各級黨政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制定科學的考核指標和考核辦法[4],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的政績之一,作為晉升、任職的重要依據。
4.6加大對破壞森林資源的打擊力度
保護森林資源是生態公益林建設中最重要一環,盜伐濫伐林木、非法侵占林地、放牧、采集、割脂等行為對公益林建設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林業主管部門、森林公安機關等林業執法部門,要加大打擊力度,對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保持高壓態勢,以保護生態公益林不遭受人為破壞,使公益林得到健康發展。
[1]江西省林業廳.江西省林業行政執法手冊(上冊)[R].南昌:江西省林業廳,336.
[2]江西省林業廳.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R].南昌:江西省林業廳,2003.
[3]張飛.新疆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1):23.
2016-06-30
曾日院(1977—),男,主要從事林業技術推廣工作。
S7
A
1674-9944(2016)15-0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