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義濤 黃 銳(宜賓市興文縣環境監測站,四川 宜賓 644400)
?
我國環境監測發展戰略研究
廖義濤 黃 銳
(宜賓市興文縣環境監測站,四川 宜賓 644400)
摘 要:隨著工業化的逐漸推進,工業污染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嚴重了,為了能夠很好地預防工業污染,我們就要對環境問題進行有效檢測。通過對環境的檢測,了解環境的問題,從而制定控制污染的管理措施,本文著重為大家介紹了目前環境監測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面對嚴重的工業污染,該如何做到環境的有效監測,就其發展戰略和實現目標進行介紹。
關鍵詞:環境監測;發展戰略;目標實現
環境監測這項研究是伴隨著環境污染而出現的,而且最早出現環境監測的國家也是一些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由于環境問題為他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困擾,因此他們必須使用有效的科學手段來檢測環境質量。就目前的發達國家來說,環境監測這項研究大體經歷了對污染事故的調查監測,即通過行政手段對污染源進行監督,以保證環境質量。為了能夠有效地保護人類現已身處的環境,身處于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也非常重視環境問題。那么環境檢測有哪些方法和手段?使用什么樣的監測才更加有效,接下來著重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國環境監測的現狀以及發展歷程,和今后環境監測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戰略目標。
從中國開始工業化進程到現在為止,大概經歷了60多年的歷史,但是中國真正認識到環境問題還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通過4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環境監測到底呈現什么樣的狀況呢?
1.1 中國環境監測的發展歷史
(1)環境監測的起步階段
中國環境監測的起步階段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國務院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還確定了一個有關環境監測的文件,而這個文件的簽訂標志著我國對環境監測的起步階段。在起步階段,中國的環境標準主要是對工業三廢的排放做了一個嚴格的規定,為了能夠保證這一項規定的進行,在1978年的時候,5屆人大會議上還將環境保護監測制度寫入了《中國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一決策說明,中國開始從行政手段重視環境保護。
(2)環境監測調整發展階段
環境監測調整階段始于20世紀80年代,由國務院牽頭,制定了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將環境保護確定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國務院的號召之下,各個省市縣都在建立環境保護監測站。這一系列的政策和行動說明,中國環境保護監測制度,從法律層面落實到行動上,這也標志著中國環境監測正式進入了發展階段。
(3)中國環境監測進入深化階段
90年代的時候,國家環保局下達環境監測資料管理規定,通過量化的手段對環境做了硬性的規定。為了能夠保證環境監測制度的運行,在1992年的時候,我國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和《中國環境保護行動計劃》的綱領性文件,這次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這就說明中國的環境監測不僅要從量化上規定排放污染物的標準量,同時還要從制度上嚴格去把握污染源的排放標準。
1.2 中國環境監測現狀
從以上的敘述可以看出,中國的環境監測起步時間比較晚,目前為止,所有的環境監測技術都是學習西方的,從物理檢測,生物監測,衛星遙感監測,生態監測,一步步都在完善,而檢測的范圍也不斷地擴大,從最初的一個重點城市,擴大到一個重點區域,而目前為止,檢測范圍可以達到全國各個省市縣區。
(1)環境監測技術的完善
目前為止環境監測技術一直處于完善階段,以環境分析為基礎,應用物理化學的技術對污染源進行整體監測,使用生物生態手段來補充監測體系,使其成為一個完善的體系。
(2)環境監測方法
目前為止,環境監測的方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應用環境監測的分析方法。制定完善的環境監測質量標準體系和環境問題的報告制度。使其環境監測方法更加向著制度化的方向發展,而且所有的檢測數據都要向公眾開放,讓公眾成為監測的主體,做到民主決策體系。
(3)中國環境監測能力加強
通過一系列的體系和方法建立,使得現階段各級監測站的監測能力不斷地加強。從目前的技術力量可以分析得出,各級監測站都具備一定的檢測能力,對于三級監測站也具備了基礎的監測分析能力,而更高級的檢測站則具備了監測、分析、處理污染物。而且隨著政府對環境問題的重視,使得環境污染監測站的數量也有明顯的提高,同時監測分類也有相應的增加,具體表現是,對各類污染物都建立了一定的檢查站。
(4)自動化檢測系統形成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環境監測從人工的監測手段到自動化的檢測系統逐步在完善,那么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形成了很多的自動化監測系統,從類型上可以分為空氣自動化監測系統,酸雨自動化監測系統,土壤自動化監測系統,生態自動化監測系統,地下水自動化監測系統??梢钥闯鲎詣踊O測系統為中國的環境監測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但是由于中國的國土面積廣大,在這些自動化檢測系統沒有辦法全覆蓋,對于中國來說環境問題監測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站在長遠的角度來思考,必須要加強努力,讓環境問題決策體系,變得更加的完善,所以環境問題監測任重而道遠。
為了能夠適應中國的常住和可持續發展,對于環境監測事業還必須要有一定的發展戰略,就目前為止,中國采取的環境監測發展戰略是固本清流,舉綱張目。從這一戰略目標可以看出,環境監測將會成為法律化,制度化。對于環境監測執行人員的隊伍也要選用優秀的檢測人員,確保環境監測的有效率。列舉當前中國環境監測事業發展而出現的問題和阻礙,從根本上來解決這些問題,為環境監測體系提供技術,保障環境監測體系的正常運行。
2.1 戰略目標的提出
全國環境監測條例:
為了能夠在實際生活的時候將環境監測行動落實到位,就必須使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由于現在的制度對于環境問題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所以使得環境監測制度在執行起來有一些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由國務院頒布《全國環境監察條例》,通過這項法規的頒布,讓公眾和企業明白,環境監測的構成體系以及環境監測的行為方式。這項法律的頒布,是真正意義上將環境監測納入到國家的行政單位。
2.2 審核環境監測人員執業資格認可制度
為了避免很多人在環境檢測上的失職,使用審核環境監測人員職業資格認可制度,讓監測人員能夠認真運用所學知識,將環境監測落到實處,從源頭上把握無污染物,為公眾提供良好的環境。
2.3 制度保障環境監測體系
為了能夠使環境監測體系在這個地方有很好的應用,國家是用制度化的方式對環境保護監測體系做了硬性的規定,所以環保部門對地方政績考核的時候,要做到一絲不茍,對于環境保護力度不好的政府和地方,一定要按照國家的法律程序,對當地政府和地方的政績進行扣分處理。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地方政府重視環境監測。
2.4 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網絡
國家還要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網絡,其中監測范圍也要有一定的擴大,而監測污染的種類也應該有一定的擴大。監測網絡的范圍應該涵蓋國家的各省市縣四級管理,而監測的類型應該包括空氣、地下水、噪聲、生態污染、土壤、生物、近海海域、地表水、污染源、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監測的方式可以使用數據化管理模式,也可以使用多媒體信息。
2.5 提高環境監測的綜合能力
對未來的環境監測要求,一定要提高環境監測的綜合能力,從分析水平、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和人員素質要有一個大幅度的改善,使用先進的分析方法和先進的檢測設備,對環境當中可能出現和重點出現的問題,要做到科學可靠的數據分析,得出最為精確的結論。
要實現全方位的環境監測體系的戰略目標,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障監測體系的順利發展,本文就為大家提出4條保障措施:
1. 高度重視,制度保障
對于環境監測體系,國家必須要高度重視,在環境監測的發展體制上,制度上,管理上做完整的修正。
2. 引進先進的經驗
在環境監測上還可以引進先進地區的經驗和做法,不僅要引進西方環境檢測體系的方法,還要鼓勵推廣地區對環境監測體系做得好的地方,讓其他地方以這樣地方作為典型,逐漸完善環境監測體系。
3. 保障環境監測經費
環境監測的研究和發展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作為支撐,因此國家必須要保障環境檢測的調研工作和研究工作的經費到位,讓調查和研究工作順利進行。
4. 注重科學,培養人才
環境監測的發展任重而道遠,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科學,利用好科學,培養對環境監測有用的人才,依靠這些人才,逐步完善環境監測體系,逐步提高環境監測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環境監測體系的研究和發展,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因此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都要對環境監測體系的發展持支持態度,重視環境監測體系和個人的責任,每一位民眾都去做環境監測的監督人,為中國以后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可持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但德忠.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測試技術,2005(5):1-5.
[2]萬本太,蔣火華.論中國環境監測發展戰略[J].中國環境監測,2005(1):1-3.
[3]周婭琴,葉波.解析中國環境監測發展戰略[J].民營科技,2013(4):145.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