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華(青海省大通縣北川河源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青海大通 810100)
關于如何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的幾點思考
李福華
(青海省大通縣北川河源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青海大通 810100)
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是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依法明晰產權的家庭承包和均股均利經營制度下,經營規模大、集約化程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的林業經營組織,是發展林業經濟的重要組織形式。要在堅持家庭經營權長期不變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家庭林場、合作組織、扶持專業大戶和龍頭企業,不斷提升壯大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引導專業大戶走合作社經營之路,處理好龍頭企業與農民的關系,科學引導新型林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發展,加快傳統林業經營方式向現代林業經營方式轉變,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
新型林業 經營主體 培育
一是規范發展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按照《農民合作社法》和國家林業局《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等法律法規,支持從事林業生產和服務的農牧民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社,符合登記條件的依法進行工商登記。在基地建設、產品生產、精深加工、市場營銷等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合作社,組建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著力打造一批大社強社。支持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獨立或聯合其他生產經營組織興辦加工、流通服務業,完善生產設施,擴大產銷對接,提升生產經營、市場開拓和組織帶動能力。開展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規范社、示范社”創建活動,提高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運行質量。二是積極培育農民股份合作林場和種養大戶。在集體林地家庭承包和均股均利等分配方式的基礎上,按照本集體股份合作經營組織章程,經三分之二以上農戶自愿入股,經營林地面積1000畝以上,組建具有一定規模的農牧民股份合作林場。在林地保護前提下,引導股份合作林場將林地進行合理開發利用,發展林業生產,符合工商登記條件的可以申領獨立法人營業執照。鼓勵農戶以林地承包經營權作價入股或者以林權租賃的方式承包給本經濟組織,具有帶動能力的專業種養大戶。鼓勵符合條件的種養大戶申請工商登記,從事林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三是培育壯大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涉林龍頭企業。引導林業龍頭企業通過品牌嫁接、資本運作、產業延伸等方式與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場實行有機的聯合,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鼓勵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行ISO、GAP、MPS等認證,提高產品質量。
2.1支持新型林業經營組織承擔林業建設項目
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符合條件的新型林業經營組織承擔造林綠化、森林撫育、林業科技推廣、野生動物馴養繁育技術等林業常規生產項目。對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省級林業產業化資金項目優先安排給符合條件的新型林業經營組織承擔。通過林業專項、財政支農資金等渠道籌集一定資金,用于扶持農民新型林業經營組織發展林產業(品)和開展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規范化達標或示范社創建活動。扶持農民林業經營組織基礎設施建設,將農民林業經營主體的林間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納入林業專項規劃,優先享受各項扶持政策。
2.2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爭取國家、省、市財政資金支持,逐步增加對農民新型林業經營組織資金扶持力度,通過補助、貼息、股權等形式,在申報和實施林產業項目上給予優先扶持,對其在擴大生產規模、產品研發、精深加工、市場營銷、林產品認證,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給予財政扶持資金直接投向形式的補貼。對林業多種經營組織開展技術和業務培訓方面給予扶持。
2.3做好金融服務工作
加強溝通協調,會同金融部門制定本地區林權抵押貸款管理實施細則,規范貸款操作和林權抵押的管理行為。協助金融機構積極開辦林權抵押貸款、林農小額信用貸款、林農聯保貸款等業務。在防控風險的前提下,開展農戶信用評價和林權抵押的免評估、可循環的小額信用貸款業務,增加發展林業生產的有效信貸投入。對有發展潛力的龍頭企業、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場、種養大戶等優先給予貸款扶持。鼓勵和引導農民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參加森林保險,降低林業生產經營風險。
2.4支持創建知名品牌
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民新型林業經營組織開展標準化生產、商標注冊、品牌創建、產品質量認證等活動。對獲得馳名商標(工商部門認定)的綠色、有機、無公害、地理標志產品建設的,按規定給予獎勵。
3.1引導林地使用權有序流轉
支持農戶在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入股等方式流轉林地。建立健全集林權管理、流轉交易、社會綜合服務三位一體的林權管理服務機構,建立完善縣級林權管理服務中心,鄉鎮林業站設立林地流轉服務窗口,建立流轉服務站或設立信息員,引導林地依法、自愿、平穩流轉。加強對林權抵押的管理和指導,依法提供政策咨詢、林權變更登記等服務,配合健全林權抵押貸款制度。
3.2加強林業人才培養和科技服務
加強對農民林業技能培訓、林業創業培訓和林業實用技術普及性培訓,提高林業經營組織經營能力。支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發展林業生產;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科技人員進行技術推廣,與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進行對接,建立長期協作服務關系,促進林業科技供需對接和成果轉化。
3.3加強林產品營銷服務
支持骨干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條件的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赴省外、省內參加農(林)產品食品博覽會,拓展市場流通渠道,開拓新興市場。組織開展林產品生產單位(基地)和經銷、加工、消費單位對接活動,幫助林業經營主體及時銷售、采購林產品,提高林產品流通效率。
3.4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引導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引導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林產品加工企業或參股農業龍頭企業,實現融合發展。
[1]陳紅,高二波.低碳林業產業鏈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11,5(3).
[2]柯水發,王亞,孔祥智,崔海興.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培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林業經濟問題,2014,6(6).
[3]郭承龍,郭偉偉,鄭麗麗.林業產業鏈的形成機制探析[J].林業經濟問題,200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