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麗(吉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的經濟價值向度研究
彭文麗
(吉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隨著“經濟”成為社會發展主導成分的不可或缺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經濟價值也日益突出,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而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有沒有經濟價值,其經濟向度表現在哪些方面,其實際要回答的是在符合生態時代要求的大背景下,如何更有持續性、更含實效性、更具科學性地發展社會經濟,更好地服務人民等實質性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 經濟價值 價值向度
在人們的價值取向、文化涵養、生活準則受到質疑的催逼下,人類不得不將自己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與生態關系做重新調整,把實踐活動和生態環境緊密的聯系起來,保證生態系統具有持續發展的可能性,這實際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的產生。
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是在借鑒生態學理論創新和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優化的基礎上,將自身視為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它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及其影響內外關系的總和。它著力解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存在的“要素不耦合、反饋不順暢、機制不健全、教育目標無層次性”等問題,[1]目標是實現教育與生態的動態平衡。
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的價值向度是全面、動態、多元的統一。從功能作用上看,分為方向保證、參與管理、精神動力、營造環境;從范疇領域上看,分為政治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這些價值層面間的界限不是絕對不可逾越的,其相互間是交叉、互補、相通的。
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關系是物質利益關系,經濟價值常為人所崇尚,所追求。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的經濟價值就具有了存在的理由。
通常,人們大多數都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屬于精神范疇,它的功能是政治性功能。正是這種傳統的思維定式限制了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經濟價值的認知,使其長時間游離在經濟活動之外。
馬克思曾說過:“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2]就是說只要條件允許,理論就會生發成經濟價值。所以有必要從理論和實踐角度加深對思想政教育生態學的理解。
理論上,主要體現在:(1)精神與物質轉化理論。蘊含人類偉大思想結晶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曾闡釋: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先進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促進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是科學的社會意識,有利于物質資源的整合,使財富集聚化,社會和諧化。(2)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是物質生產力的主要構成,其中人的要素包含著人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通過科學整合人的要素,使人思想覺悟提升,勞動能力提高。(3)馬克思主義生產勞動理論。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是將經濟工作和其他的工作結合起來的腦力勞動,思想政教育生態學可以培養和發展具有效益理念、科技意識、生態理念的勞動者,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是具有生產性的。
實踐上,主要體現在:(1)從價值功能層面上說,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在激勵激發、導向力量、環境營造、人格塑造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能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來激發人的創造活力,又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的內生力量如道德力量、社會心理環境等用于對社會經濟發展導向和調節。(2)從國內國際的事實活動上看,自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主體逐漸摒棄庸俗化的實利主義、利己主義等觀念,開始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建立一種互惠互利、誠信經營、這樣一種現代經濟風尚。從國外來看,雖然國外沒有使用“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名詞,但國外的一些企業也開始從重視機器、技術向重視人轉變,典范就是企業文化的出現。
知識領袖班迪博士在回顧發展中國家追求現代化的道路時曾指出:“落后和不發達不僅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會經濟圖畫的統計指數,也是一種心理狀態……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缺乏一種能賦予國家各種制度以真實生命力的廣泛的現代心理基礎,如果執行和運用著這些現代制度的人,自身還沒有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都經歷一個向現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3]這說明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是實現國家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設就是巨大的生產力。
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既蘊含了一般社會層面的價值共性,又凸顯了其特殊個性,主要體現在:
(1)方向保證。在我國經濟實現高速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卻日益凸顯,于是我國又迅速調整經濟發展戰略,由高速發展轉為中高速發展的經濟新常態,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每一次國家方針、政策的提出都是為實現對人們進行一場先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
(2)參與管理。當代經營管理是建立在文化人的基礎上的,尊重、關心、開發人是一切組織的根本所在。傳統的“見物不見人”的管理方式使人的自覺意識、效率成果低下。而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中,管理者開始注重和員工精神上的溝通。把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創造積極性、敬業責任感、組織忠誠度融入到產品的質量上來,實現精神力量向經濟價值的能動轉化。
(3)精神動力。道德力量不僅影響資源配置的效率,還能夠規范經濟行為,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這不僅關系到社會的協調發展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而且關系到社會的公平正義。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的正向引導下,開始變革舊的生產關系,使自身的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變化,來實現改造社會和科技管理創新能力的提升,社會生產力及人自身價值的增值。
(3)營造環境。由于市場經濟具有盲目性、自發性等缺陷,單純依靠法律的保護是不夠的,一定的道德約束和文化導向能夠實現功能上的互補。[4]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通過對人利益驅動沖動性的調節和約束,向其注入正確的交易理念,幫助人們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和價值操守,為經濟的有序健康發展掃除精神障礙。
教育會生產勞動能力,普通教育會產生普遍的生產力,在不遠的將來,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會帶來更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1]張保偉.生態價值觀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化創新[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2(1):236--239.
[2]項久雨.論思想道德教育價值的表現形態[J].江漢論壇,2003(2).
[3]阿歷克斯·英格爾斯.人的現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4]劉雙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經濟價值[J].教學與研究:2000(7).
彭文麗 (1991—),女,河北唐山人,吉林大學法學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教育規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