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劍虹++劉永鋒
摘 要: 總結了個性化學習及其學習分析的特點,分析了MOOC的現狀與特點,闡明了依托MOOC開展個性化學習的優勢。著重分析了依托MOOC開展個性化學習的關鍵問題,提出樹立正確的個性化學習理念,建設體系完善質量過硬的學習資源,進行切實有效的個性化學習分析,建立必要的學習保障和約束機制,構建良好的在線交流環境等觀點。
關鍵詞: 個性化學習; 學習分析; MOOC; 關鍵問題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6)10-63-04
Research on personalized learning supported by MOOC
Ni Jianhong1, Liu Yongfeng2
(1.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ijiazhuang, Heibei 050041, China;
2. IT Center, ShiJiaZhuang college of Army command)
Abstract: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d learning analytics,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OC, explained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 supported by MOOC. Focused on the key issues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 to put forward five views, i.e., to establish correct personalized learning concept; to construct high quality excellent learning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alysis; to build the necessary support and constraint mechanism for learning; and to build a good environment for online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personalized learning; learning analytics; MOOC; key issues
0 引言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個性化學習“已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在線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基于信息系統的個性化學習支持日益完善,有組織地開展在線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MOOC的出現為這種可能提供了很好的系統支撐。
1 個性化學習與學習分析
1.1 個性化學習
至今為止,個性化學習并沒有一個公認的權威定義,但大多數研究者認為,個性化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身的心理特征、教育基礎、發展需要甚至生活背景等個性化特點,自主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方法、策略的學習模式[1-2]。與此對應,針對學生個性特征為其量身定制教學內容、方法、策略的教育方式就是個性化教育。個性化學習和個性化教育雖然視角與主體不同,但遵循的個性化理念是相同的。
個性化學習的核心要義在于調整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以適應自身特點,從而取得最佳學習效果,達到學習目的,這也是其與傳統學習方式的最大區別。
學生是個性化學習的中心,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學習內容、方式以及進度;教師是個性化學習的指導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既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實現學習的個性化,又能確保學習方向的正確性;教師的指導還可以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學習效率。
1.2 學習分析
學習分析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教育信息化新技術,是“關于學習者以及他們的學習環境的數據測量、收集、分析和匯總呈現,目的是理解和優化學習以及學習情境”[3],即通過收集和分析學生學習過程的所有細節數據,發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特征,并據此提出學習預測、意見建議和干預措施等[9]。
學習過程數據是學習分析的基礎,數據越全面、細致、準確,分析結果就越有價值。要在傳統教育中實施學習分析需要對教學實施過程進行專門的數據采集,這會增加額外成本,而在線教育實施過程會自然產生大量可供分析的數據,因此在線教育是學習分析的最佳應用領域。
學習分析是個性化學習的關鍵支撐技術。個性化學習的“個性化”體現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進度等各個方面,如何指導每個學生找到自己最佳的“個性化”路徑,是指導教師(或相關系統)必須解決的問題。在足夠的數據支撐下,學習分析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近乎自動化的解決方案,從而為大規模、長時間開展有組織的個性化學習開辟了道路。
2 MOOC現狀與特點
2.1 定義
MOOC,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一種通常面向公眾開放的在線課程[4]。由于其面向大眾而不限定特定人群,所以一門課的選課人數經常會成千上萬。MOOC以在線資源和大規?;訁⑴c為目標,除了提供教學視頻、教案課件、習題測試等在線教育常規內容外,還提供課程社區等互動交流途徑。
2.2 現狀
MOOC自2012年從美國興起,建設熱潮迅速席卷世界。目前除美國三大課程平臺(Coursera、Udacity、edX)外,世界各大學和教育內容提供商紛紛建立各自的平臺,發展各自的內容,真正實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為世界各地的學員提供了更多的學習選擇[7-8]。
MOOC在國內發展也非常迅猛。很多國內大學不但與世界知名MOOC平臺開展合作,也積極建立自己的課程平臺,如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愛課程、超星慕課等課程平臺不斷涌現,課程內容不斷豐富,為國內用戶提供了很好的學習資源[6]。
2.3 特點
MOOC是傳統在線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它吸收繼承了傳統在線教育的優點,又有自己的特點。
⑴ 大規模在線教學
MOOC的基本屬性仍是在線教育,大部分課程面向公眾開放,選課、上課高度自由,因此大部分成功的課程選課規模都在幾千至幾萬人。如中國大學MOOC總注冊人數有1000多萬,首頁推薦課程選課人數大都在萬人以上,熱門課程高達十幾萬人。
⑵ 碎片化學習體驗
MOOC吸收了微課程等碎片化學習理念,既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又科學劃分知識粒度,教學視頻作為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也充分體現碎片化風格,方便用戶利用各種時間開展碎片化學習,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便利性。
⑶ 注重教學組織
盡管以在線形式開展教學,但MOOC教學盡量模擬線下教學流程,營造線下教學氛圍,使得教學更有組織,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通常MOOC課程會設置固定的上課時間、隨堂作業、階段作業(及截止時間)等,促使學員按照正常授課流程和節奏開展學習。
⑷ 注重互動交流
所有成功的MOOC平臺都提供較為完善的教學互動功能,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專屬學習討論區。受教學模式和選課人數限制,MOOC課程通常無法開展全面的個別輔導,而學習討論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些不足。在一個活躍的討論區,學生的任何問題通常都能得到授課教師、助教或活躍學員的積極回答,起到很好的輔導作用。充分的互動交流讓選課學員有集體學習的沉浸感,對提高學員的課程歸屬感、課程完成率和學習效果有很大幫助。
3 依托MOOC開展個性化學習的優勢
⑴ 時間和空間的高度自由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基本保證。
MOOC繼承了在線教育的優勢,克服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極大擴展了教育的時空范圍。
⑵ 相對嚴格的學習管理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組織約束。
傳統的在線教育主要關注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資源,而對學生如何學習不作要求,學習過程完全由學生自行掌握,放棄了對學習的所有約束,這讓學習效果有很大的不確定性。MOOC在實現傳統在線教育功能的基礎上,通過建立課程教學團隊、統一新課進度、布置隨堂作業、設置作業期限、嚴格課程考試、提供認證證書等各種措施,對學習過程實施基線控制,既不影響學習的個性化,又大大降低了學習效果的不確定性,提高了學習的整體穩定性。
⑶ 靈活充分的互動交流為個性化學習的群體升華提供了充分支撐。
MOOC非常重視互動交流,其中既包括學生與教師團隊的交流,也包括學生之間的交流,特別是選修同一門課程的學生之間溝通交流。成熟的MOOC平臺都提供多種互動交流手段,特別是為每門課程開設專屬交流社區,并將學生的社區活躍度作為課程評價的指標之一。有些MOOC平臺還吸收社交網絡理念,通過專有平臺或第三方平臺提供社交化的互動學習體驗,開拓了學習交流新領域,為在線學習交流提供了新方向。充分的溝通交流有助于消解個性化學習的孤獨感,提升學生的協作、思辨能力,促進個性化學習的群體升華,實現個性化學習的價值最大化。
⑷ 大規模在線教學為基于大數據的學習分析奠定數據基礎。
學習分析雖然出現較早,但真正蓬勃發展則得益于大數據技術的興起。大數據技術是當前最熱門的信息技術之一,其本質特征在于采用全新的理念和技術快速處理那些用傳統方法無法處理的大規模復雜數據。要實現高效的學習分析,就必須盡量利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所有數據,以獲得盡量準確的結果。MOOC平臺的大規模、開放性課程模式能夠產生大量高度關聯也高度復雜的學習過程數據。這些特征非常契合大數據技術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大數據實施學習分析的絕佳對象。
4 依托MOOC開展個性化學習的關鍵問題
⑴ 樹立正確的個性化學習理念,是開展個性化學習的必要前提。
個性化學習是非常先進的學習理念,但正因為如此,它還遠非盡人皆知。要想充分利用先進的學習平臺和豐富的學習資源,有效開展個性化學習,就必須對個性化學習的特點規律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既實現學習的充分個性化,又不會因為學習方式的變化而無所適從。例如,如果認為個性化學習就是不要規范和約束的自由自在的學習,那必然會背離個性化學習的初衷,陷入自由主義的漩渦,走向學習的對立面。
⑵ 建設體系完善、質量過硬的學習資源,是開展個性化學習的物質基礎。
雖然MOOC平臺理念先進,但只能提供功能支撐,要很好的支撐自主學習,還必須圍繞課程提供必要的自主學習資源,如教學視頻、同步課件、討論題、實驗指導、階段測試、課程作業等等,為自主學習奠定物質基礎。一套體系完善、質量過硬的課程學習資源,能夠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反之則可能導致個性化學習的群體性失敗。
⑶ 利用MOOC平臺數據優勢進行切實有效的個性化學習分析,是提升學習效果的關鍵環節。
個性化學習的優越性體現在個性化學習方案,但這同時也是影響個性化化學習效果的不確定性因素。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科學合理地確定學習內容、制訂學習計劃,就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課程體系都有充分了解,二者缺一不可,但在線教育的開放性對此形成了極大的挑戰——教育服務提供者無法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也就不能制訂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案,從而大大影響了個性化學習的效果。學習分析技術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有力工具,而MOOC平臺的數據優勢則為學習分析提供了最佳實踐環境。充分利用學習分析技術,深入挖掘學習過程數據,提供精準、完備的個性化學習方案,既是MOOC平臺的目標,也是教學團隊的責任,其中教學團隊根據分析指標預置學習方案,MOOC平臺通過學習分析向學生提供最佳方案組合,提升個性化學習效果。
⑷ 建立必要的學習保障和約束機制,是確保學習效果的制度保證。
如前所述,傳統在線教育平臺通常只注重提供資源,幾乎沒有教學組織,這直接導致了學生的學習完全不可控,學習效果難以保證。MOOC平臺則讓教師團隊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必要的控制,提供開課控制、隨堂作業、課程考試、發放證書等學習控制功能和各種交流互動功能,這是MOOC區別于普通在線教育的特色優勢所在。通過合理利用這些功能,建立起必要的保障和約束機制,可以大大提升整體學習效率,提高課程完成率。
⑸ 構建良好的在線交流環境,是提高個性化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
理論和實踐都證明,有交流學習與無交流學習相比,在學習效率和可持續性上都有非常明顯的優勢,課程難度越高,這種優勢越突出[5]。研究表明,在線教育通常在淺表知識學習上更易于成功,而在深度知識學習上成功率要低得多[3]。其中本質原因在于,深度學習因難度較大而更容易受挫,但獨自學習、交流不足對挫敗感的放大作用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線教育要獲得更大成功,就必須充分重視學習交流問題,構建良好的在線交流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交流,通過交流實現更高效的知識獲得。MOOC平臺大都非常重視學習交流,提供多樣化的交流功能,只要充分重視、善于利用,就能為學生提供高效的交流渠道,提高個性化學習效果。
5 結束語
《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2016年7月)強調,要“建立網絡環境下開放學習模式,鼓勵更多學校應用在線開放課程,探索建立跨校課程共享與學分認定制度。完善準入機制,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建設,支撐全民學習、終身教育。”在線教育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階段,個性化學習則是在線教育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作為當前主流的在線教育技術,MOOC的開放性、互動性、學習組織理念和基于大數據的學習分析功能提升了個性化學習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在個性化學習支持上具有獨特優勢,只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把握和解決好其中的關鍵問題,就能夠組織大規模、科學化的個性化學習,把在線教育推上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蔣志輝.網絡環境下個性化學習的模式建構與策略優化[J].
中國遠程教育,2013.3:48
[2] 顧小清,張進良,蔡慧英.學習分析:正在浮現中的數據技術[J].
遠程教育雜志,2012.1:18
[3] 祝智庭,沈德梅.學習分析學:智慧教育的科學力量[J].電化教
育研究,2013.5:5
[4] 王永固,張慶.MOOC:特征與學習機制[J].教育研究,2014.9:112
[5] 劉安.中國MOOC學習者要逾越的七大問題[J].中國教育網
絡,2013.9:28
[6] 王穎,張金磊,張寶輝.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典型項
目特征分析及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67
[7] Masters,Ken.A brief guide to understanding MOOCs[J].
The Internet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2011.
[8] Yuan,L., Powell,S. MOOCs and open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http://publications.cetis.ac.uk/2013/667,2013.
[9] Brown,M. Learning analytics:The coming third wave. http:
//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LIBHOl.pdf,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