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鵬 李曉玉
美麗在大愛中綻放
□花鵬 李曉玉
他是一名普通的農場職工,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他只是認真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他是一名共產黨員,用自己的行動履行最初的承諾;他是一名勤懇的職工,認真學習、科學管理,大田種植年年盈利;他是一名農機手,用自己的農機、優質的服務給職工播撒希望;他還是一名善者,一位孝順敬老的女婿,十幾年來如一日,照顧小舅子的遺孤、照顧自己的岳母。多年來,面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挫折,他從不言愁,就像一頭勤奮耕耘的老黃牛,認清道路,從不放慢自己奮勇向前的腳步,他就是六師芳草湖農場老生地社區三連職工李生兵。
2003年8月10日那天,李生兵即將做父親的小舅子甘文枝突然病逝,一家的頂梁柱就這樣坍塌了,11天后他的孩子出生了。看著年幼可憐的孫女,李生兵的岳母陳玉花給她起了一個吉祥如意的名字叫甘貴婷——祈望她將來富貴、漂亮,亭亭玉立。
“媽,帶著婷婷和她媽過來跟我們過吧。我會把婷婷當做自己女兒撫養的。我就是您的兒子……”在甘文枝去世不久后,李生兵帶著妻子到岳母家,試圖說服岳母跟他們一起生活。
雖然陳玉花心里挺高興的,可礙于面子,沒有答應。沒了兒子,媳婦還在,怎么也不能帶著媳婦和孫女到女婿家生活啊!
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小貴婷出生6個月后,兒媳改嫁離去了,再一次的打擊讓老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李生兵夫婦再次來到岳母家:“媽,搬過來一起住吧,我們共同來養活貴婷!”這一次,岳母雖然沒有回答,卻抱起貴婷隨女兒來到了女婿家。一個女婿半個兒,在李生兵夫婦的精心照顧下,陳玉花慢慢地走出了喪子的陰霾,臉上也漸漸地有了笑容。
2008年的冬天,外面下著漫天的鵝毛大雪,陳奶奶夜里起夜,看著暖氣爐子里的火快滅了,怕把家人凍著,就想出去加點煤,誰知剛走出去沒幾步……“哎呦!哎呦!……”一聲聲疼痛的哀嚎聲驚醒了睡夢中的李生兵夫婦。他們趕緊穿上衣服出來探個究竟。
聽到岳母不停地發出痛苦的聲音,李生兵當時就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趕緊抱起岳母進了房子,并囑咐妻子趕緊收拾一些日常用品,連夜開車去了總場醫院。在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后,確診為盆骨骨裂。老岳母吃喝拉撒都只能在床上進行。
為了讓岳母盡快好起來,李生兵夫婦堅持每天為岳母按摩身體,孫女甘桂婷放學回來也幫奶奶按摩。經過近兩個月的精心照顧,岳母終于可以下地了。
今年年近50的李生兵,1983年10月參加工作,200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10月成為一名機務工人。1990年-2000年10年間,李生兵平地、播種、秋翻等各項農機作業服務對象達到5100余人次,機車作業面積達到11萬多平方米,參與農機維修、檢修、農機技改160余次,技術過硬的他連續多年被農場評為農機服務標兵。
在他和妻子的努力下,家里現在有鏟車一輛、802鏈式機車1輛,1204大馬力輪式機車2輛,各種農機具齊全,年年收入都在四五十萬,日子越過越好。
“宋老哥,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拿上給宋斌買點營養品,墊點醫藥費啥的。”2016年5月19日,李生兵跟芳草湖農場老生地社區工會主席祖宏濤一起,將自己連同社區捐的16785元錢送到了二連職工宋新民家中。
宋斌今年26歲,是農場老生地社區二連職工宋新民的兒子,今年4月26日不幸被新疆醫科大第一附屬醫院診斷為雙側島葉神經膠質瘤(俗稱腦瘤),20萬元的醫藥費對于只在連隊種經營地的普通農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為解宋新民家的燃眉之急,社區動員所有單位的黨員干部、職工群眾為宋斌進行愛心捐款活動,為挽救一個年輕人的生命而努力。
李生兵心里有大愛,富裕之后的他沒有忘記和自己共同勞動的兄弟姐妹。2013年,他在得知連隊困難職工劉繼明由于女兒上大學,沒錢雇車對棉花進行滅茬、犁地時,李生兵主動找上了門,不僅幫助劉繼明把棉花滅茬、犁地、秋翻,就連來年的平地、播種、打藥、中耕,李生兵也全部幫忙干了。劉繼明含著眼淚緊緊握住李生兵的手說:“去年犁地的機務費我還沒錢給你呢,今年的錢還不知什么時候能給你還上?”李生兵安慰他說:“丫頭考上大學是件高興的事,困難兩年等孩子畢業就好了。這機務費你別惦記了,就當是我來給你幫忙的。”
從事農機經營以來,李生兵從未停止過幫助困難職工。十幾年來,李生兵幫助過140多戶困難職工順利度過春耕秋翻,各項愛心捐款3萬余元。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李生兵先后多次被社區、農場、六師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生產者、和諧小康家庭、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2013年榮獲兵團“和諧小康家庭”榮譽稱號,2014年榮獲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五好文明家庭”榮譽稱號,2016年榮獲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新疆兵團開發建設新疆獎章等榮譽稱號。□
欄目責編:碧溪

李生兵和妻子甘秀芝正在給久病在床的岳母陳玉花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