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風
不離不棄的一家人
□林東風

爸爸喂張電腦吃飯。
張電腦姓張,在家中屬于“電”字輩,所以父親給他起名張電腦。對于這個患有先天性腦癱的孩子,父親給他取的這個名字里滿含了深深的期許。
張電腦的媽媽叫姬秀玲,今年63歲,八師一四三團職工。
1989年,張電腦呱呱墜地。出生4個月后,同齡的孩子已經可以直起脖子,他的頭還抬不起來,這讓媽媽姬秀玲心里充滿了擔憂。她和丈夫帶著孩子找到烏魯木齊的專家,診斷的結果對他們不啻是晴天霹靂:兒子得的是先天性腦癱。
兒子的雙腿不能站立,雙手不受控制,也無法坐立,唯一可以讓姬秀玲欣慰的是,兒子的大腦發育正常。姬秀玲和丈夫原本包了30畝地,為了給兒子看病,地里的活也不干了,只要聽說哪里可以治得好這個病,就會帶著兒子跑去。白天,她抱著兒子四處奔波;夜里,兒子必須要她抱著才能入睡。白天晚上都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兩年下來,姬秀玲的身體被嚴重透支,她時常暈厥。對于這個倔強的女性而言,身體上的疼痛她都可以忍受,真正讓她痛不欲生的,是看不到希望。幾乎看過的每一位醫生都勸她放棄這個孩子,因為腦癱是一種惡性疾病,目前全世界都無法治愈。
為了掙錢給兒子治病,姬秀玲到處打零工。她養過豬,喂過牛,拾過棉花。一年春天,她到別人的地里給棉花放苗,由于地膜里面的溫度太高,她的雙手被燙滿了血泡,她用膠布纏一纏,繼續干。對于姬秀玲來說,她做這些從沒有覺得苦,因為只要想到兒子,她的心里就充滿了快樂。
張電腦的爸爸叫張道懷,在鄰居的眼里,張道懷是個快樂的人,他最愛看趙本山的小品,時不時也會模仿著說幾句幽默的臺詞,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可是沒有人知道,這樣快樂的張道懷卻被疲倦緊緊包圍。因為兒子只能躺著,所以時不時地就要翻身,這些工作都得要張道懷來做。每天晚上8點左右,張道懷不管家里電視的聲音多響,他倒頭就開始呼呼大睡。晚上,兒子入睡的時候,他就起床了,整個晚上,他就是一遍一遍地為兒子翻身,每天睡眠的時間只有三四個小時。
張電腦的姐姐叫張黎,她大弟弟整整11歲,所以她從小就是媽媽的好幫手。每次媽媽帶弟弟去石河子拿藥,她只要有時間都會跟著一起去,她會和媽媽輪著抱弟弟,好讓媽媽歇一歇。
張黎的愛人到現在都記得,他們剛談戀愛的時候,張黎把他帶回家,告訴他:“這就是我的家。你娶了我,就是娶了我這一家人,今后就要和我一起把父母和弟弟照顧好。你可以想清楚了再回答我。”就是沖著張黎的這份善良,他們組建起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也正是受到父母這樣的熏陶,他們的女兒從小就和老舅有著很深的感情。今年7歲的鞏馨園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給老舅念書。她拿著一本喜歡的故事書,坐在老舅的枕頭旁,繪聲繪色地念著,如果老舅說渴了,她會立刻拿來老舅喝水的奶瓶,一點一點地喂老舅喝水。沒事的時候,她就在老舅的床上鉆來爬去,一邊玩,一邊聽著老舅的念叨:“你的作業寫完了沒有?要先寫作業啊。”
張電腦今年27歲,曾經有專家說他很難活過15歲。因此,在他14歲的那一年,一次他問父親:“爸爸,我是不是明年就會死了啊?”父親說:“不會。人家那是腦癱,你又不是,你看你智商那么高。放心吧,等科技發達了,總有一天你的病能治好。”
在爸爸的眼里,張電腦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平時最愛看電視、聽廣播,他鎖定的頻道基本都是新聞和百科知識方面的,因此,他能說出許多領域的專業名詞,并且對國際國內時事了若指掌,更有著超出常人的愛國熱情。
無法控制自己的手和腳,四肢不知什么時候就會向哪個方向發力,無法控制自己的頭部,腦袋會不停地來回晃動,除了能含糊地吐字說話外,張電腦對自己的身體基本沒有支配權。他的手經常會把自己的臉抓破,于是爸爸給他戴上了手套。因為腿不受控制,有時爸爸抱他去上廁所,他常常會把爸爸重重地撞在門框上,所以爸爸胳膊上的疼痛從來沒有消失過。更嚴重的一次,是媽媽幫他活動腿的時候,他的腿突然一下蹬了出去,一腳踹在媽媽的胸口上,媽媽遠遠地跌坐了出去。一次母親給他喂飯,沒有掌握好時機,他的牙齒突然把母親的手指緊緊咬住,差點把整根手指都咬透。每每這樣的時候,張電腦的心里都會非常內疚,他告訴媽媽:“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的身體不受控制,媽媽你可不要生我的氣。”
從2003年辦理退休手續到現在,姬秀玲的退休工資一直在漲。越來越高的退休工資一點一點減輕了這個家庭的負擔,這讓她說起來就高興。
社區在2006年為張電腦辦理了低保,每月的幾百塊錢夠給張電腦買回營養品和一般藥品的了,這些錢也給家里幫了不小的忙。
住在平房的時候,冬天抱兒子出門解手,經常都會凍感冒。張電腦一家東借西湊了10萬元錢,在2013年春節前夕搬進了新樓房。
專家說張電腦最多活到15歲,可他現在已經24歲了,而且臥床24年來,他沒有生過一次褥瘡,沒有一次拉尿在床。他身上總是干干凈凈,家里也總是清清爽爽。
生活正在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前進,這一點作為母親的姬秀玲從不懷疑。現在,全家人齊心協力要做的,就是攢夠了錢,等到科技足夠發達的時候,徹底治愈張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