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汪采白的生平與藝術

2016-11-30 10:18:04陳明哲
中國書畫 2016年10期

◇陳明哲

汪采白的生平與藝術

◇陳明哲

汪采白 黃山始信峰紙本設色 1936年 新安畫館藏款識:目寒道兄督畫黃山始信峰,意造此境博笑。丙子夏,孔祁同在秣陵。鈐印:采白(白)

汪采白(1887—1940),名孔祁,字采白,一字采伯,號澹庵、洗桐居士,安徽歙縣人。汪采白少承家學,拜叔父汪律本為師。5歲從學于黃賓虹,后入南京兩江師范學堂,師從李瑞清。曾先后任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師范學校、南京中央大學、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在南京與北京執教期間,與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等共事,并多有交往,是中國近代美術教育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汪采白是繼漸江、梅清、石濤之后擅長畫黃山的又一代表人物,他用傳統的青綠法表現黃山,給中國畫壇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氣。

汪采白1887年出生于歙縣西溪“汪家大屋”的善繼堂,這一年,祖父汪宗沂51歲,父親汪福熙28歲,叔父汪鞠友21歲。汪采白的祖父汪宗沂和外祖父章洪鈞同為清末翰林,汪采白少承家學,5歲從黃賓虹受四子書,前后達10年之久。后入郡城崇一學堂,繼考進南京兩江師范學堂手工圖畫科。1910年,兩江師范學堂畢業,復參加清廷部試,獎給舉人。先后執教于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南京中央大學、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期間應安徽省教育廳長葉元龍之請,出任安徽省立第二中學校長。抗戰爆發,汪采白自北京南下至歙縣西溪故里,在家鄉組織辦學,積極參加抗戰工作,為難民難童作畫舉行義展義賣。1939年夏,不幸被毒蟲所咬,遂致感染,后被誤醫,病情惡化,于1940年7月23日溘然長逝,終年54歲。

一、從受教黃賓虹到入崇一學堂

1891年,5歲的汪采白開始從黃賓虹受四子書,兼習書法。汪采白的祖父汪宗沂是清末翰林,曾先后主講安慶敬敷、蕪湖中江、徽州紫陽等書院,后在家開經館授徒,有“江南大儒”之稱。外祖父章洪鈞也是翰林,字琴生,績溪人,長于書法、詩詞。同治十年(1871)進士,入翰林院。光緒三年(1877)散館,授編修、國史館協修,簡授直隸宣化府知府。汪采白的母親章恒益,字圭薌,出身徽州典型的書香門第,寫的一手好字。父親汪福熙任職于天津北洋大學堂,精四體書,擅古文詩詞。汪福熙、章恒益夫婦治家甚嚴,膝下有二男一女,都受到良好教育。汪采白小時候居住的廳堂就懸掛著父親手書的“讀有用書,行無愧事”的對聯,以此為家訓。汪福熙遠在天津北洋大學堂任職,就把5歲的兒子汪采白交給了鄰村譚渡的黃賓虹。黃賓虹當時在家鄉以授館為業,他又是汪采白祖父汪宗沂的得意門生,在汪福熙眼里黃賓虹是他父親汪宗沂最好的學生,又有新思想,在家鄉只有他真正把學問做通了,所以才放心地把兒子交給他。黃賓虹家在潭渡,與西溪毗鄰。汪采白每天去潭渡從黃賓虹讀書、習字。汪采白從5歲到近20歲的十余年間跟隨黃賓虹讀書、習字,黃賓虹不僅授之以詩文、書畫方面的知識,還常常教他為人處世的規矩和道理。汪采白幼時寄給遠在天津的父親的拜年帖,上面還專門寫到“此帖是樸丞命寫”,黃賓虹當時名字是“樸存”,意思是這個拜年帖是老師黃樸存讓寫的。

清末,新式學堂逐漸興起,一直從黃賓虹學習的汪采白這時也面臨入新學堂的問題。關于在家鄉興辦新學,汪福熙和黃賓虹經常書信探討。黃賓虹最同意汪福熙“以清煙館、興女學、剏工藝諸務為要”的觀點。他在1904年給汪福熙的回信里也談到在家鄉辦學遇到的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黃賓虹講開辦新學堂遇到了“老生學究”抵制,甚至“幾與頑固諸人相沖突”,但又不愿做涼血動物,還是要繼續堅持辦學,聘請師范生做教習,可惜有的老師沒有教一年就走了,他就想到了自己的三弟、四弟將來可以幫忙,三弟媳在讀錫山競志女學堂,畢業后準備讓她回鄉辦女子學校等等。黃賓虹雖然極力提倡創辦新式學堂,但他對國文等傳統文化課程尤為重視,在他的課徒館里,即便是小學也要學詩文韻學,但這些又遭到了一些家長的抵制,還引發不小的風波,為此,汪采白專門寫信告訴父親此事。汪福熙這樣回信講:“面子上看來,老樸似迂,而其實乃系探原立本之舉,倘能照行,將來于西文大有影響……”〔1〕汪福熙是最了解黃賓虹的,黃賓虹不但有包容開放的思想,他更知道繼承和發展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眼里詩文、韻學從小抓起是十分必要的,汪采白扎實的古文功底也得益于黃賓虹對傳統文化重視的態度。

1904年,汪采白曾隨黃賓虹游歙南石耳山,黃作畫多幀。這時的汪采白開始習畫,但并沒有作品傳世。汪采白最早喜歡畫畫在他母親給父親的信中有記載,有一次,汪采白畫了一張小畫,他母親看到了,非常高興,就趕緊寫信并將畫一起寄給在天津工作的父親。父親看了畫,大為贊賞,專門寫了回信說:

德兒所畫之小紙,頗有趣,將來要畫出頭,還系工筆一路,花盆尤畫得好,囑渠好好畫去,不要間斷,我來家必買好物與其也。〔2〕

父親發現汪采白的繪畫方面的興趣,便鼓勵他好好畫去,并教導兒子將來出人頭地,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從工筆開始,就像要求他寫字要規規矩矩先寫楷書一樣。這封信也極大地鼓舞了汪采白以后走上藝術之路。

汪采白 天臺山96.5cm×48cm 紙本設色 1937年款識:天臺山耶武陵溪耶,于吾黃海種桃千樹,期之十年自成此勝。丁丑端陽題奉瑞伯先生清賞即請雅正。新安汪采白。鈐印:汪孔祁(白)

1906年,20歲的汪采白入郡城崇一學堂。崇一學堂最初是耶酥教會創辦的小學堂,1905年改辦為中學堂,即稱崇一學堂,由耶酥教會牧師英國人唐進賢主持,并聘請當地的程修之、金鵬文教國文。學堂開設課程有國文、英文、數學、理化、生物、教義等。現在崇一學堂舊址于1984年擴建成陶行知紀念館,成為歙縣一個新的旅游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外開放。汪采白不負所望,在崇一學堂不僅努力學習文化課程,取得了很優異的成績,還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魄。據汪采白的學生程應鳴回憶:“師精神體魄均極壯健。少從西人讀書于郡城耶蘇堂時,常以一腳跳行于太平橋石欄桿上,與江孝廉友燮穿釘靴走欄桿并傳千秋。又好練習國術,嘗以念斤鐵大刀置臥榻下,早晚起臥必舉數十次。”

至于汪采白在崇一學堂所取得的成績,祖父汪宗沂對這個長孫也非常滿意,曾寫信給汪福熙講:“孔祁自比蕪湖公學程度為上,已信會二兒,秋令可摯之到館。”祖父汪宗沂講孔祁的成績要在蕪湖公學之上,近來寫信給二兒(汪鞠友)讓孫子汪采白秋季到他那里去讀書。時汪鞠友任南京兩江師范學堂總教習,也就是這一年,汪采白的祖父汪宗沂對他的未來之路做了認真“規劃”后,不久就去世了。1907年,崇一學堂送走了首屆16名畢業生,他們是陶行知、汪采白、汪岳年、朱慕廬、姚文采、洪范五、楊雅涵、楊廷桂、江粹青、程家庾、章文啟、章文美、章文雅、程祖貽、汪邦镕、汪邦釗。其中陶行知、姚文采、洪范五成了汪采白終生的朋友,畢業后的汪采白和英國傳教士兼校長的唐進賢還時有走動。在這批同學里,后來陶行知成了偉大的教育家,洪范五成了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奠基人。

二、入兩江師范學堂手工圖畫科

1907年,汪采白崇一學堂畢業后初讀于南京礦業學堂,10月改入兩江師范學堂手工圖畫科。其實汪采白的求學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一開始他想像幾個叔叔一樣從軍報效祖國,入陸軍小學堂徐錫麟門下學習,后來徐錫麟刺殺恩銘事敗,老師黃賓虹密謀革命事發,這條路就走不通了。后來在日本學醫的三叔汪植圃勸他學醫,但父母沒有同意。再后來,汪采白打算出國留學,后來由于經費問題而沒能成行,據鮑義來撰寫的《汪采白傳略》:

汪采白在二叔三叔新思想的影響下,又動念出洋留學,并請父親籌借2000元,以作5年留學之用,如還不夠,汪采白將再讓其妻變賣飾物以湊足。終因經費太多,父親沒有同意,汪父還曾為此找過時任留學生監督的合肥蒯光典幫忙官費留學,終未辦成。但這都沒有影響汪采白追隨時代前進的一腔熱情。

汪采白想留洋,汪家為此還是做過不少努力的,汪采白的父親為此找到了時任留學生監督的蒯光典。直到1907年,汪采白到了南京,父親寫信給他表示尊重兒子的意見:“汝就學之意甚勤,到南京后,擇善而從可也。”汪采白先是進入了南京路礦學堂。南京路礦學堂是當時洋務派為富國強兵而在南京興建的新式學堂之一,另外還有儲才學堂、陸軍學堂、水師學堂、兩江師范學堂等。由于這些學堂性質都是洋務派的新式學堂,所以各學堂之間的生源調劑現象很是普遍,當年魯迅就是從南京水師學堂而改入南京路礦學堂的,后來在路礦學堂成績優秀獲得公派留學去日本的機會。汪采白后來從路礦學堂改入兩江師范學堂也是在這一背景下促成的,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汪采白本身就喜歡畫畫,他二叔汪鞠友還是兩江師范學堂的監督,進兩江師范學堂新開設圖畫手工科自然也符合他的心愿。汪采白的叔父汪鞠友和兩江師范學堂的創辦者李瑞清交情甚篤,二人多書畫唱和,民國時出版有《清道人汪舊游書畫合冊》。后來汪采白參加了兩江師范學堂圖畫手工科二年級的插班考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兩江師范學堂。放榜之日,汪采白把這一消息第一時間寫信給父母:

此次考生甚眾,男考取第一名,共取十二人。〔3〕

兩江師范學堂的圖畫手工科是1906年在李瑞清的主持下率先開設的,為我國培養了第一批藝術教育師資,開創了我國高等師范學校設立藝術專科的先河,是中國美術教育史上第一個新型高等美術師范系科。姜丹書在《兩江優及師范學堂與學部復試畢業生案回憶錄》一文中說:“由于李監督(李瑞清)自己愛好美術,又一向重視藝術教育,且曾親往日本考察教育,知東京高等師范學校有圖畫手工科,乃主張仿辦。”李瑞清認為廢科舉,興學堂,需要大量藝術師資,與其耗巨資派遣留學生,不如添加藝術專科,聘請少數外國學者來中國教學,更為經濟方便,于是呈學部“竭言極應添圖畫手工科”并獲批準。李瑞清于1906年親自到日本選聘知名專家學者、飽學之士來校任教,并將引進的先進教育方法與中國傳統教育相結合,于是圖畫手工科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該科連續辦了兩個班,甲班三年半畢業(1906年秋—1909年冬),乙班亦三年半畢業(1907年秋—1910年冬)。兩江師范學堂圖畫手工科圖畫課程有:中國畫、西洋畫,手工課(包括各種工藝美術)。其中以圖畫、手工為主科,音樂為副科,每周42課時,每日7課時。圖畫課目有素描、彩畫、油畫、用器畫、圖案畫、中國山水畫、花鳥畫等。手工課目教授各種紙類細工、繩類細工、黏土工、石膏工、竹工、木工、漆工、金工等。兩江師范學堂的前身是三江師范學堂,“校舍俱系洋式,壯麗寬廣,不亞于日本帝國大學”。

汪采白 秋瀑圖131cm×33cm 紙本設色 1939年 安徽博物院藏款識:迤邐三叉路,清泠百尺流。頹陽明鳥背,新水活魚頭。帆影遙相逐,征車暫且休。前程姑莫問,得意盡勾留。己卯。嘉平,振東仁兄大雅之屬。采白。鈐印:汪孔祁(白)

汪采白在西溪從黃賓虹打下扎實的古文基礎,接著進入郡城的崇一洋學堂接觸到新的信息、新的知識,后來又來到南京考入兩江師范學堂圖畫手工科,汪采白從此走上了繪畫的道路,并一步一步留下了堅實的腳印。汪采白在兩江師范學堂讀書期間的畫作在南京勸業會上就獲得了優等金牌獎,可惜這件獲獎作品沒有留下圖片資料,原作也下落不明。汪采白在書畫詩文方面受李瑞清影響也很大,他們間的師生交情也頗深。曾為李梅庵仿黃鶴山樵巨幅山水,陳列故宮博覽會。

汪采白在這里經過了三年的刻苦學習,結識了一大批師友,開闊了藝術眼界,為他以后的藝術創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汪采白畢業后照例要到北京參加教部的復試,以取得相當于科舉時的功名,雖然當時清政府已廢除科舉,但對于那些新式學堂畢業的大學生,清政府還要再次統一組織考試,汪采白就是經過這次部試頒給了舉人的身份。

汪采白 巉巖積雪圖164cm×32cm 紙本設色 1928年款識:巉巖積雪圖。次范仁丈教正。戊辰春日,汪孔祁。鈐印:孔祁之印(白)

三、從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到北京高等師范學校

汪采白兩江師范學堂畢業后,利用自己所學之長為家鄉做過一件史無前例的事情,那就是利用現代化的測繪手段測量黃山及歙縣全境。此次活動歷時三年,得到上海地產大王程霖生出資贊助,也就是這次測繪給了汪采白真正親近黃山的機會。1910年,汪采白曾游歷過一次黃山,“遍游前后海”,并于次年作《秋江晚照圖》。1912年9月28日至10月19日,偕楊禾甫在歙西豐樂水流域實地測繪。10月20日,偕榻禾甫(趙元任的妻兄)、吳萃華由小源入黃山,在長塢、大刀尖、小容、曹溪等地勾留十日,至10月31日始程芳村入山,日暮抵茅蓬,夜游慈光寺,翌日出山返西溪。沿途拍照,近代黃山有攝影照片,迎客松第一次進入鏡頭與世人見面,均始于汪采白。后許承堯編篡民國《歙縣志》卷首附《歙縣全圖》即以此次實測所繪之圖為藍本經張沐棠繪制而成。這次進入黃山不僅僅是游歷,野外測繪是一項極其艱苦的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汪采白寫信給母親講“累禾甫大吃苦”。還寫信給在蕪湖讀書的妹妹描述測繪的艱苦情形,并告訴妹妹家中安好,勿用掛念:“……兄測繪事今年尚不知能畢事否?朝夕奔波,荒村野店,隨地住宿,苦不堪言,稍遲又當出外也。家中自母親以下均佳,勿念,即詢近安,兄祁書。”

1915年,汪采白三游黃山,接著遠赴湖北任教于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早在1913年初,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后,在全國設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成都高等師范學校、廣東高等師范學校共六所高等師范學校。同年11月2日,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正式開學,它是當時成立的中國第二所高等師范學校,為今天武漢大學的前身。1915年,汪采白應聘到此任教,講授投影寫生、美術等課目。1881年到1919年間,祖父汪宗沂數度來到武昌或長或短地居住于此,參與編篡《湖北通志》,看來祖孫二人和武昌還是頗有淵源。汪采白到武昌任教后即給妹妹汪寶瑜寫信:

……后得事來武昌,又以事忙,每每輒作輒止,遙想吾妹定不怪我也。我輩手足三人,我與祝弟又不能在家,賴吾妹常侍奉母親,我等稍慰耳。〔4〕

這時妹妹汪寶瑜已經從蕪湖女子中學畢業,由于汪采白和弟弟汪嵩祝都在外地工作,照顧母親的任務也就落在汪寶瑜的肩上。汪采白在武昌期間作畫不多,同年秋,作有《群山過眼圖》,12月為貢梁表弟嘉禮作《蘭竹石榴圖》。1918年,32歲的汪采白把三叔之子汪大同和內弟胡舜蓀接到武昌讀書,更加重了自己生活的擔子。汪采白在武昌的6年間為生計奔波,作畫相對不多,曾寫信給妹寶瑜傾訴心聲:“兄以負累太重,薪水所入頗有不敷之勢,心中郁悶,懶于筆墨,致音問久疏耳。”故汪采白在武昌的畫作流傳下了的僅見上文中所舉兩件。

1921年,35歲的汪采白應聘到北京高等師范學校任職。1922年,汪采白全家七口居北京宣武門外歙縣會館。5月,父親來北京長住。好友楊禾甫在北京,時來有聚。1923年,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汪采白在任教期間,授課時間相對寬裕,正值壯年,精力充沛,故宮歷代諸家之名作,常獲觀賞臨摩。畫境日見開拓,創作日益豐富,同時結識了京城很多書畫界的朋友,如王雪濤、吳鏡汀、吳光宇、汪慎生等。仍居宣武門外歙縣會館,會館的南院為汪采白的畫室,名曰“蘭心軒”。時同鄉的吳檢齋居宣武門內,與之多相過從。汪慎生和汪采白是同鄉,當時已經是頗為知名的畫家,他們亦多來往,互相探討繪畫,并常合作。《汪采白畫集》79頁的《蘭竹圖》就是汪采白和汪慎生合作的,筆者還見有汪采白作畫,汪慎生書法的成扇一把。此年,汪采白作畫頗多:夏,有《仿元人設色山水》和《竹石芭蕉圖》;秋,以梅清筆意作《蓮花峯圖》,此圖是今天所見汪采白畫黃山的最早作品。是年,長子汪勖予考入京華美術專科學校,父親仍在北京。

1924年春,為同在京華的汪濟雙作《山水圖》,題“此境當于黃山中求之”。汪采白逐漸轉入以黃山為題材作畫。身在北京,家鄉的黃山始終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轉憶故鄉山色好,相關更在練溪西”。黃山不僅是他造化之師,更是他心靈的歸宿,所以汪采白每每作畫,貌寫家山,自己仿佛置身于黃山的松濤云海之中,既解思鄉之苦,又得心靈的自在。是年冬作《招隱圖》,次年春老友南溪過訪,遂以此圖題贈之。是年,二兒子克全考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初級。因時局混亂,政府腐敗,在京學校無錢發薪,大多停課。長子汪勖予所在藝校及汪采白所在學校都停課,直至年底陸續復課。1925年,目睹軍閥混戰作《山水圖》以寄情,款題“寄跡京華,瞬息數載,耳目所接,不能成歡。漫寫此幀,以寄感喟”。秋,長子汪勖予娶同鄉吳竹如之女吳蕙芬。冬,以華新羅賦色法作《山水圖》,以大李將軍法作《仙山樓閣圖》,逐步嘗試青綠山水法,并始用“停云書屋”書室名。1926年3月,作《竹石雙清圖》,為紹甫作《竹石圖》,為竹銘作《山水圖》。4月,為惠民以王麓臺法作《山水圖》。6月,在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舉辦畫展。后從展品中選21幅印成《采白畫存》一冊,并為畫冊作自序:

丙寅仲夏,北京之三日。既又取若干幀,謂尤余心力之所萃也,映印為是集。余謂造化之設施,無細大、險夷、昱隱、恒變,其足以動人無涯之感,一也。妙萬有于筆端,使覽者喻其興趣、襟抱于言辭想象之外,固畫家所有事。而或工,或不詣,有淺深焉。余學畫二十年,學其風流自放,揮灑云煙,雖極宇宙之幽杳雄奇,悲愉怨慕,幾疑集于尺幅之內,何其快也。而當時所欣,已乃廢然若無可于意者,亦往往有之。此豈興趣之適然與?抑所詣故有淺深之不同與?諸生之集錄余畫也,余誠愧其意。雖然,進乎?退乎?它日有作,此焉可徵,亦一快也。乃從其請,過而存之。采白汪孔祁。

汪采白 臨戴本孝《千峰對語圖》64cm×36cm 紙本設色 1933年款識:癸酉后五月,為應鳴老弟仿戴鷹阿《千峰對語圖》。采白時同在新棠學舍。鈐印:汪孔祁(白)

展覽結束后,父親攜孫汪勖予夫婦乘火車經杭州,轉水路回鄉,汪采白送至南京。是年,汪勖予畢業于京華美術專科學校。1927年,汪采白來京已逾六七年,思鄉之情常常流露于詩畫之中:“近來時作歸鄉夢,江上青山到處多。”“日落松風起,秋聲不忍聽。心馳南去雁,冉冉入青冥。”“昨宵臥聽簾纖雨,忽憶江南半畝居。手種芭蕉三兩樹,近來新綠到窗無?”“詩情欲覓無從覓,遙見長空征雁鳴。”這些詩句了充滿了淡淡的思緒、悠悠的傷感。1928年春,為次范作《巖積雪圖》,此圖現藏徽州地區博物館。夏,在上海作《山水四屏》,為五叔父汪序本作山水扇頁。是年,42歲的汪采白長孫汪顯曾出生。1929年3月,游杭州西湖,為舜蓀作《朱竹黝石圖》。中秋,自南京返鄉訪鄭纂欽于西園,西園與汪家向來交往頗深,汪采白居鄉期間作畫的畫室,大多選在韜廬的“梅坪”或西園的“寄齋”,所以在西園創作了不少作品。

四、從任中央大學藝術系主任到北平藝專教授

1929年,汪采白自北京南返,任教于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立中央大學的前身是汪采白曾經讀書的兩江師范學堂,后經幾次組合、變更,于1928年正式定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29年,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專修科改學制為4年,增設西畫組,徐悲鴻是西畫組主任,呂鳳子是國畫組主任。1930年,汪采白出任藝術系主任,這時分管西畫和國畫的仍是徐悲鴻和呂鳳子。汪采白在國立中央大學期間與徐悲鴻、呂鳳子、高劍父、張大千、張書旂、潘玉良、陳之佛、黃君璧等共事。初住城北,后移居白下路北馬府街22號徽州會館后院。

汪采白 山水圖卷130cm×30.2cm 紙本設色 1932年款識:孝先生雅鑒。壬申,孔祁。鈐印:汪采白(朱)

汪采白在國立中央大學期間歷任藝術科(系)負責人〔5〕

1929年  李毅士(1886—1942) 1930年  汪采白(1886—1940) 1931年—1934年  唐學詠(1900—1991) 1935年—1936年5月  徐悲鴻(1895—1953)1937年—1939年  呂斯百(1905—1973)(代理)

1931年2月,作《溪亭對話圖》。4月,擬華新羅筆意作《山嵐圖》,參唐六如筆意作《聽泉圖》。8月,為孝肅作《花卉四屏》。12月,叔父汪鞠友在上海病逝,奔喪赴滬。汪鞠友是汪采白一生最為尊敬的人,其人品、學問深深地影響著汪采白。他生病期間汪采白數次往返于南京、上海間。1931年春,在池州烏渡湖隱居的汪鞠友患腰蛆癥,4月中旬回上海,治愈后又檢查出胃癌,不久去世。汪采白在上海奔喪期間為世叔方獻南作《黃山丘壑圖》,此圖今藏徽州地區博物館。

1932年元月,在南京為金宗祁六十誕辰作巨幅《黃山圖》,此圖今藏歙縣博物館,曾著錄在1988年出版的《汪采白畫集》第一幅,為汪采白這一時期的代表之作。自南京1928年建都以來,逐漸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此間汪采白的舊好新知多聚於此,心情舒暢、交游益廣。其交往最密切的當數崇一學堂時的老同學姚文采,時為姚文采南京安徽中學校長。人有想求汪采白的畫作者,往往通過姚氏以求,而汪采白無不應之。這一時期的作品也很多,如《扶仗觀瀑圖》《大圣泉圖》《游山圖中堂》《梅蘭竹菊四屏》《為綺川作山水圖》《黃山松谷圖》等。

同年秋,汪采白應安徽省教育廳長葉元龍之請,出任安徽省立第二中學校長之職。學校坐落在休寧萬安的新棠村,為當時徽州地區最高學府。汪采白立志振興徽州教育,聘請知名教師如鮑幼文等來校任教,新建教室,著力于學校的建設與發展,時汪采白夫人胡氏在學習任庶務工作。汪采白往來于歙縣、休寧之間,授課與工作之余,時常揮灑作畫,故在新棠所作畫跡甚多:為應鳴作《山水花卉冊》《梅蘭竹菊四屏》,為子云作《黃山松古圖》,為紹周作《游山圖》中堂,為此仲作《村居看山圖》,為直復作《擬僧彌山水》,為石國柱作《拳石圖》祝五十壽中堂,石國柱時任歙縣縣長,是汪采白四叔汪徵本在南京陸軍講武堂的同學。其時又有為霆聲作山水扇面,為直復作《仿梅壑山水圖》,為應鳴作《千峰對語圖》《竹石圖》《應鳴詩意圖》等。

1933年秋,汪采白辭去省立第二中學校長職務回歙縣西溪。在西溪為父親作《老松泉石圖》賀壽,又適時許承堯得厲鶚《宋詩紀事》手錄稿本,汪采白為作《西溪圖》與《秋菴圖》二幀以紀盛,并記:“際唐世叔游滬,得歷《宋詩紀事》以歸。書為徵君手錄,完整無缺,真堪寶貴。凡屬知友皆贈文字書畫記盛。余以寫此圖博粲。孔祁。”許承堯是汪采白祖父的學生,所以汪采白遵其為世叔。許晚年撰寫《歙故》,又名《歙事閑譚》,后由安徽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逾200萬字,主修《歙縣志》,所以對古籍善本尤為偏愛。1933年,60歲的許承堯寓居上海,購得了厲鶚的《宋詩紀事》手抄本,所以自是高興,回鄉后請了不少人為此題詩作畫。

1934年,汪采白48歲,復任中央大學教授。此期間所作尤以青綠山水為多,日事渲染,且往往著意貌寫家山,多寄意黃山之作,所作有《黃山丘壑圖》《新安江圖》《黃岳山色圖》《獨坐看云圖》《黃海峰巒圖卷》《云氣涼生圖》《西泠垂釣圖》《俯聽潭聲圖》《樹石圖》等。同年4月,黃山建設委員會成立,許世英任主任,張治中任副主任,汪采白是委員之一。1935年1月10日,在南京正式召開黃山建設委員會第一次委員大會,委員許世英、張治中、劉貽燕、徐靜仁、汪采白、姚文采、張善子、柏文蔚、陳樹人等共48人與會,時黃賓虹任黃山建設委員會審核委員會委員。首屆委員并合影留念,今有照片存世。

1935年2月,在南京與方介堪、鄭曼青、鄭午昌舉行四人書畫聯展。四人經常書畫合作,為此他們還專門刻了一方白文合作印章。期間為遂侯作《仿梅壑山水圖》,為圓甫作《桃花源書畫卷》《山亭溪澗圖》,為直復作《桐陰撫琴圖》。4月,作《云氣江聲圖》,為應鳴作《蘭石圖》,為嵫園作《登山圖》。5月,作《群峰直視圖》。6月,作《梧竹圖》《溪聲松色圖》。8月,作《風柳嗚蟬圖》,時日寇侵邊,國事艱危之際,悲憤之情往往流露筆底,最足以兒寄嘅之深。此作為汪采白的代表之作,后來在他的畫展中曾展出此作,并引起很大的反響。又作《白云封徑圖》《溪山擁翠圖》。9月,作《天都云影圖》《秋日讀書圖》《流泉下澗圖》《松谷圖》《峰巒聳秀圖》《水云圖》《秋山楓冷圖》等。秋冬之際作《半山南望圖》《黃山圖》《黃山云氣圖》《黃山白云圖》。11月,汪采白應柏文蔚、陶行知、許世英的促請,在南京玄武湖“養園”舉辦個人畫展。“養園”是1930年時任江蘇省省立醫院院長的汪元臣在玄武湖梁洲建造了一幢私人洋房會所,名為“美洲一號”,又有“養園”的雅稱,是當時南京城“黨國要人”著名的社交活動場所。此次畫展作品大多是汪近年創作的青綠黃山,作品讓人耳目一新,期間觀者如潮,競相定購,時汪采白的兒子汪勖予亦有作品參與。此次畫展11月9日的《朝報》有整版報道,專版有序言一篇,評論文章4篇,圖片4幅。據后來羅長銘為汪采白撰寫的《洗桐居士墓表》記,“德大使陶德曼慕其名,值展覽日,輒凌晨以往,欣賞忘倦。出重金購其《風柳鳴蟬圖》以去”。時評有“藝才驚外使,珍賞京華展覽,二三風柳一鳴蟬”之贊。展覽當天有一日本商人愿以重金定畫一張《風柳鳴蟬圖》,汪采白毅然拒之。1935—1936年間,汪采白又兩次進入黃山,創作36幅黃山題材作品印成《黃海臥游集》。畫冊為上海華東照相平版印刷公司彩色精印,前面有許世英、胡光煒、胡適三家的序言。其中胡適序文:

近人作山水畫,多陳陳相因,其層巒疊嶂,不是臨摹舊本,即是閉門造山。汪采白先生此冊,用青綠寫他最熟悉的黃山山水,膽大而筆細,有剪裁而無夸張,是中國現代畫史上的一種有意義的嘗試。胡適。廿五,六,廿一。〔6〕

胡適充分肯定了汪采白的創新精神。1936年夏,汪采白將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臨行為張善孖藏雪莊和尚《黃山圖》作長歌并跋。張大千、張善孖兄弟曾數次登黃山,與黃賓虹、許承堯、汪鞠友等都交好,與汪采白在中央大學共事。在南京由于汪采白當時的畫名很大,當時的政府高層都紛紛向他求畫。

9月,汪采白應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之聘,北上為該校國畫系教授。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的前身是1918年創建的北京美術學校。在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期間,書畫名家齊白石、溥心畬、張善孖、張大千、吳鏡汀、王雪濤諸名家均在北平,與之多有交往,此次居京汪采白書室名改為“愛吾廬”,多見于題畫。10月,回南京參加在南京中華路青年會大禮堂舉行“京滬名家書畫聯合展覽會”。參加畫家有于右任、王一亭、柳子谷、張書旂、許士騏、謝公展等。同年,汪采白于同鄉、畫友汪慎生寓所作《溪山清遠圖》。又有《青綠山水》獲巴黎畫展一等獎。寒假中,南返度歲。在歙縣西溪復游西園,為崇竹作《柳下居士圖》。1937年2月,攜季子承侃同來北平,居住在西城文昌胡同,仍在藝專任教。3月,同胡小石、高劍父、郎靜山、張大千、汪采白、溥侗、劉海粟、劉開渠、朱希祖、潘天壽、吳湖帆、董作賓、柳詒徵等46人出任“中華民國第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評審委員會委員。

5月,恩師黃賓虹應聘汪采白所在的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藝專國畫系教授。恩師的到來,汪采白十分高興,立即同文明之、汪世清為其張羅住所,迎全家自上海遷入新居。其間經常陪恩師黃賓虹逛琉璃廠古玩街和京東隆福寺的舊書市場。同年,《黃海臥游集》始印成,由上海發兩箱至北平,共二百冊。畫集為當時最先進的照相制版,彩印精美,裝璜雅致,汪采白“甚愛之”。秋,鮑君白自故鄉來訪,作畫互贈,汪采白為鮑君白所作《山水圖》,并對他給予極高的評價:“新安畫派,寢息已久。近百年來,無有佳作余謂繼起四家而起者,必君白也。”此圖今藏安徽博物館。

五、抗戰爆發到離世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汪采白“初陷危城,旋即南下,抵西溪故里”。汪采白于農歷二十一日在汪世清的護送下舉家南下,恩師黃賓虹擬同行未果,于一個多月后回到了徽州,而黃賓虹錯過了時機困在北京,一住就是十年。

汪采白8月抵西溪故里,在西溪汪采白最喜歡去的地方自然是西園,西園是個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汪采白在西園為鄭朗軒作《倒掛松圖》,又在竹仗上繪《山水樓閣圖》,族弟汪訓昭刻以相贈,9月,與西園鄭韶九共同為汪承讓從弟繼武家合作壁畫,又為繼武作《黃岳秋色圖》,此圖今藏徽州地區博物館。后赴郡城逗留數日,作《山水四屏》,今藏歙縣博物館。是年秋,在居西溪晚香室作畫頗多,有《遠帆山水圖》《黃岳白壑圖》,為連壁律師作《山水侍女圖》(此圖今藏歙縣博物館)為迪賢作《岸柳風帆圖》,(此圖今藏安徽博物館),為子均作《黃山丘壑圖》,為芷湘作《山水人家圖》等。

回歙縣老家后,汪采白義賣作品,組織辦學,積極參與抗戰及社會公益活動。鮑光豹在《汪君采白傳》講:“洎日寇陷平津,倉卒南歸,以親老時艱,不復出。而徽歙、屯溪亦自軍興,屹為重鎮。”汪采白的家鄉因和首都南京很近,南京淪陷后,很快戰火蔓延到徽州,歙縣成為戰略重鎮。汪采白回到歙縣后,很快他執教過的北京藝術專科學校和中央大學陸續搬遷到重慶,中央大學多次邀汪采白來重慶繼續執教,值汪采白父母年老多病,一直未能成行。汪允清在《我的父親汪采白》中講:“校長羅長倫多次函電,并匯來路費,敦請父親赴渝,時因祖父年老多病,作為孝子的父親辭而未就。”羅長銘在《洗桐居士墓表》亦記:“母病臥數月,左右服勤,未嘗少懈。逮歿,喪葬盡禮。”從以上的兩文的記錄來看,當時汪采白的父母年事已高,身體都不好,所以遲遲未能去成重慶。

汪采白 溪柳群山圖84cm×37cm 紙本設色 1938年 安徽博物館藏款識:應君先生大雅正之。戊寅十二月,采白。鈐印:汪孔祁(白) 采白(白)

12月,汪采白奉母自西溪至靈金山麓的蜀源村,暫居鮑氏綠雨樓。汪采白與當時綠雨樓主人鮑開一是中表之親。鮑開一的祖父鮑云巢建綠雨樓,其工詩詞、繪事,兼擅篆刻,著有《綠雨樓集》。許承堯總纂的民國《歙縣志》中記載其:“幼穎異,好為經世之學,尤精于輿地。”蜀源地靜景幽,村頭處在一座山谷中,名優曇谷,又稱小桃花源。據鮑開一后人所藏汪采白畫《優曇谷圖中堂》款題:“丁丑冬避兵蜀源,居靈山之麓,境極幽靜。開一姻先生,以綠雨軒之一楹舍我。開門見山,晴雨實景;暇中閑眺,頗慰羈愁。開一以舊箋索畫,為寫自門外長堤至優曇谷之景。筆墨為實境所拘束,不免瑣碎,聊存紀念云爾。請不必作畫讀也。孔祁并識。”

汪采白居蜀源時,羅長銘時來相敘,兩人作畫敲詩,頗為相投,羅長銘為汪采白題畫,詩云:“煙霞寢饋老林丘,畫筆猶堪截從流。三百年來傳法乳,祝昌姚宋合低頭。”有盛贊汪采白是“披荊斬棘,上繼漸公,為新安一派開無數法門”。由于戰亂不斷,在外的歙縣人紛紛回鄉,因此回鄉孩子的讀書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汪采白熱心發展教育事業,在家鄉積極籌辦歙縣西溪劍華小學,舉辦作品義賣,活動得到了時任歙縣商會主席、郡城“四大名紳”之一方晴初的鼎力支持。是年冬,于西溪作《黃山紀游圖》,此圖10年后為時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于蕪湖所得,今藏安徽博物館,圖有李品仙和林散之二人題記:“欲尋勝境黃山游,步步崎嶇興不休。四面煙巒歸眼底,疏疏林葉萬山秋。采白先生黃山勝境圖,得之鳩江,敬贈 渤海兄以作紀念。丁亥冬月,李品仙記。峰巒自奇特,筆墨復精神。危橋紅葉里,似我舊年身。余游黃山垂十馀年矣。今讀采白黃山紀游圖,不勝今昔之感。奉題二十字,質之渤海吾兄,以為如何?烏江散之。”

1938年2月,同羅長銘、鄭初民、洪百里、鄭韶九踏雪到唐模訪許承堯,欣賞其所藏漸江的《曉江風便圖卷》和八大山人冊頁等,酒后汪采白“以李流芳筆意作”為作《眠琴別圃圖》,此圖今藏歙縣博物館。“眠琴別圃”為許承堯的書室號,現在的許承堯先生的故居,大圓門上刻有許承堯自書的“眠琴別圃”四個大字。3月在蜀源,作《坐山觀帆圖》《山石江帆圖》《黃海云峰圖》《云山在望圖》《坐樓望帆圖》等,《黃海云峰圖》藏歙縣博物館,其余四圖均藏于徽州地區博物館。由于戰亂,時局艱難,朋友勸汪采白減潤賣畫,一則以滿足書畫愛好者,二則能有點經濟來源。許承堯、江彤侯、金慰農、羅長銘、姚文采聯名為汪采白作潤告:

歙西汪采白先生潛心師古,精研六法,馳譽南北,可稱繼起。曩在首都出所作展覽,爭購一空,比年旋里,徜徉山水之間,身在畫中,所詣益進。邇來中央大學及國立藝專函電延聘教授國畫,同人等以道遠厄其行,并勸減潤鬻畫以惠同好,以廣流傳,采白不以為非爰代定畫例如左,有愛采白畫者,盍興乎來。

汪采白 黃山圖245.5cm×122cm 紙本設色 1932年 歙縣博物館藏款識:黃海多白云,絪缊郁靈秀。中有采芝人,亭亭如鶴瘦。韜光養真氣,靈素細探究。大道窺其涯,百病莫能寇。顏童精神充,風采映耆舊。親朋接杯酒,往往到終漏。高談動四筵,響同金石奏。妙語多詼奇,仿佛淳于又。壬申元月,寫奉安伯世叔開七十壽。姪汪孔祁制于秣陵。鈐印:汪采白(朱) 孔祁(白)

但汪采白賣畫有他自己的原則,“名公巨卿,不輕許諾”,“故人招之,揮翰不停十馀幅立就”,并沒有嚴格執行過潤例。汪采白在家鄉辦學,在多方的努力下,歙縣私立劍華小學在西溪汪氏里祠祠堂興辦,由汪采白的兒子汪勗予任校長,義子汪世清也在西溪的劍華小學任教。1939年夏,汪采白被毒蚊所咬,途致感染而紅腫潰爛,因到郡城就診,不幸為醫誤,及返西溪,病情乃日益加劇。9月,為方念諧所得的黃賓虹畫扇補背作《柳溪雙燕圖》。冬,在郡城治病期間為汪己文作《風柳鳴蟬圖》,并書汪鞠友“白門何有”小詞于另一條幅以贈之。又作青綠山水《黃山桃花源圖》《秋瀑圖》等。是年,重慶中央大學校長羅長倫又頻來函電,并匯來路費,敦請汪采白赴重慶任教,均以汪采白病未能好不能成行。1940年,54歲的汪采白在屯溪市民醫院經多方醫治無效,于7月23日溘然長逝。汪允清在《我的父親汪采白》一文也記載了當時的情況:

1939年夏,積極參加抗日救亡工作,日夜作畫義賣救濟難童舉行義展,不幸被毒蚊叮咬,為庸醫注針所誤,以致血液中毒,全身潰腫,體無完膚,醫治無效,遂于1940年7月溘然長逝。〔7〕

汪采白 溪畔村后圖70cm×35cm 紙本設色 1933年 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藏款識:碧澗有聲奔急溜,青峰無語依斜陽。秋深到處堪惆悵,況又蕭蕭木葉楊。癸酉冬為馨吾仁兄寫四幀并題俚句。孔祁。鈐印:汪孔祁(白)

(作者單位:安徽省書畫院)

注釋:

〔1〕黃賓虹《黃賓虹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9年,37頁。

〔2〕詹情萍《談采白先生所受的家庭教育》載《歙縣文史資料》1992年4期,38頁。

〔3〕〔4〕鮑義來《汪采白致小妹信》載《新安畫派論壇》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年,92頁。

〔5〕萬新華《也談民國時期中央大學藝術系的中國畫教學》載《文化藝術研究》2011年4期。

〔6〕汪采白《黃海臥游集序言》,上海華東照相平板印刷公司出版,1936年。

〔7〕汪允清《我的父親汪采白》載《黃山日報》,2007

年7月27日第3版。

汪采白 歲寒三友132cm×33.5cm 紙本設色 1935年 安徽省博物館藏款識:午昌梅曼青松、介堪石、采白竹。乙亥冬合作于金陵安樂樓。善余仁兄正之。浮丘居士鄭岳補題于玉井草堂。鈐印:方介堪(朱) 午昌(白) 鄭岳(白) 汪孔祁(白)

汪采白 竹石圖135cm×48.5cm 紙本墨筆款識:不寫梨花不畫桃,梨花落寞桃風騷。偶然戲作數竿竹,習習風來韻自高。澹盫漫題。鈐印:汪(白) 采白(朱)

汪采白 花卉四條屏130cm×24cm×4 紙本設色 1931年 新安畫館藏款識:辛未秋八月,孝肅先生招飲胡園囑寫四紙。補璧,時適病目草此塞責。孔祁。鈐印:汪采白(朱)

汪采白 黃山記游圖134cm×67cm 紙本設色 1937年 安徽博物院藏款識:題尋勝境黃山游,步步崎嶇興不休。四面煙巒歸眼底,疏疏林葉萬山秋。采白先生黃山記游圖。得之鳩江敬贈渤海兄以作紀會。丁亥冬月,李品仙記。丁丑冬日,洗桐居士采白畫于西溪。峰巒自奇特,筆墨復精神。危橋紅葉里,似我舊年身。余游黃山十余年矣,今讀采白黃山記游圖不勝今夕之感,奉題二十字贊之,渤海吾兄以為如何。烏江散之。鈐印:李品仙印(白) 汪孔祁(白) 汪氏采白(朱) 林散之(朱)

汪采白 黃海臥游冊選十二開44cm×30cm×12 紙本設色 安徽博物院藏款識:九疊泉又名九龍瀑,昔有觀瀑亭圯已久,其址尚存,因寫其景構亭以實之,丙子閏月孔祁。散花塢在始信峰下,壑底泉聲,山腰云影,目游耳接塵思都消。丙子閏月,孔祁畫于秣陵。天門坎在天都峰之麓,兩側巉巖若巍闕,氣象雄偉。茅蓬至此,皆直上,度嶺漸夷坦,前海鎖鑰也。洗桐。時至小心坡回天門坎,危峰聳翠曲徑穿云,自慈光寺至此,奇秀空靈,斯為第一。丙子春日,雨窗寫此,孔祁時居秣陵。朱砂庵左壑中,溪流曲折為人字瀑,上游有僧塔,清涼境界也。洗桐居士采伯。擾龍松夭矯多姿,為黃海奇松之一,略師新羅敷色寫之,以存其神。孔祁。庚戌歲游黃山,自獅子林至始信峰,道中有松林,綠蔭蔽天、境極幽邃,近今往游,已皆伐去,千年古木,不克斧斤,亦黃山一大厄也。寫此不勝今昔之感。丙子春二月,洗桐居士并識。蓮花峰下百步云梯,巖石嵯峨,最為險峻。自鯊魚洞外返顧始見其奇。丙子閏月,洗桐居士畫于秣陵。云臺寺上行五里,二水會合處,有危峰聳立,奇松多本生其上,特具奇觀。文殊洞下三峰瘦削,亭亭如石筍。志稱為“蓬萊三島”。多松,皆生石隙中,粗逾臂。不知為何代物奇秀如此。洗桐居士。黃山雨后多急溜,濕云開處,素練空懸激石成聲,境益寂靜,此為游西海道中所見,想像其景寫之。洗桐居士。鈐印:采白(朱) 采白(白) 孔祁(朱) 孔祁(白) 汪孔祁(朱)

責任編輯:宋建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选自拍|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成人一二三|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日韩免费成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91青青草视频| 日本欧美午夜|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高清色本在线www| 国产三级a|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免费毛片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欧美啪啪网| 欧美啪啪一区|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第一页|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午夜日b视频| 毛片一级在线|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亚洲国产黄色|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精品久久蜜桃|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欧美伦理一区|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国产靠逼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欧美伦理一区| 不卡网亚洲无码| 欧美区国产区|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亚洲二区视频|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欧美日韩理论| 亚洲香蕉久久|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99在线国产|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