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信
(山西省陽城縣畜牧局,山西陽城048100)
鳳凰涅槃 砥礪前行
———中國奶業質量安全迎來歷史最好時期
劉國信
(山西省陽城縣畜牧局,山西陽城048100)
最近,有三件事讓奶業人頗為振奮:一是首次公布的《中國奶業質量報告》為中國奶業質量正名;二是君樂寶嬰幼兒配方奶粉以“同款同質同價”的形式進入香港市場銷售;三是中國奶業20強峰會暨奶業振興大會在河北石家莊舉行,這是中國奶業八年砥礪、浴火重生后的一場盛會。對于中國奶業來說,這三件事可稱為里程碑式的大事件。

近期,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2016中國奶業20強峰會上表示,經過8年的努力,我國奶業痛定思痛、絕地反擊、浴火重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質量安全水平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從國人去香港買奶粉,到去香港賣奶粉,這樣的變化令人激動。
韓長賦在峰會作主旨演講時語氣更加堅定:“振興中國奶業,是中國奶業人的責任和使命、光榮與夢想。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小康社會不能沒有牛奶。我們有100多萬奶農,有1000多萬頭奶牛,有幾百家乳企,有不斷擴容的十幾億人的大市場,我們沒有理由把國內這么大的市場拱手讓人。為國人的幸福生活,為農民的就業增收,為國家重要農產品和食品供給保障,我們必須大力發展奶業,加快振興民族奶業,為所有中國人都能喝上奶、喝優質奶而不懈努力!”
長期以來,由于“小、散、低、差”的產業格局,中國奶業不僅在國際市場上沒有地位,而且也難以取得國內消費者信任。特別是2008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任度跌至谷底,國產奶業發展更是舉步維艱。
近年來,面對嚴峻形勢,中國奶業全程發力,積極向現代奶業轉變。“建好舍、喂好草、養好牛、產好奶,重鑄中國奶業的尊嚴”,成為中國奶業人的共同決心。經過8年的努力,如今,標準化規模養殖成為主流,乳品企業加快建設穩定可控的奶源基地,生鮮乳的主要質量指標可以與發達國家相媲美。中國奶業以全新面貌呈現在世界面前。
根據首次公布的《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15年全國乳制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5%,其中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檢測合格率連續7年保持100%;標志著乳品品質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平均值分別達到3.14%和3.69%,分別高于我國《生乳》國家標準0.34和0.59個百分點,也高于美國標準;規模養殖場生鮮乳中體細胞平均值33.3萬個/mL,低于歐盟限量值;菌落總數平均值46.7萬CFU/mL,低于澳大利亞限量值。乳制品合格率位于食品類最前列。
在奶類產銷方面,2015年我國奶類總產量達到3870萬噸,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印度和美國。乳制品產量2 782.5萬噸,比2008年增長53.7%。人均奶類消費量36.1千克,比2008年增加5.9千克。與此同時,奶業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民族品牌競爭力得到不斷提升。伊利、蒙牛、現代牧業、光明、三元、君樂寶、飛鶴等中國奶業前20強企業的乳制品產量、銷售額分別占全國的51%和54%;其中伊利、蒙牛進入世界奶業20強;君樂寶嬰幼兒奶粉已經通過國際公認的全球食品安全標準(BRC)A+頂級認證,意味著拿到進軍歐盟市場的通行證,有資格進入國際商品銷售商聯合會(CIES)在全球的200多個超市集團。現代牧業的純牛奶,連續三年獲得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金獎,這是中國第一款白奶獲得該項殊榮。飛鶴乳業的嬰幼兒配方乳粉連續兩年蟬聯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金獎。
最近,君樂寶宣布嬰幼兒配方奶粉以“同款同質同價”進入香港市場銷售,表面看起來這是一個孤立事件,其實它是中國奶業質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被全球市場認可的一個重要標志。這樣的變化令人激動,這是國產奶業從政策頂層設計、奶源質量保障、產業轉型升級、品牌打磨塑造等層面不斷發力的結果,是用品質征服市場,鳳凰涅槃的振興之路。
2008年,是中國奶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當年10月國務院頒布了《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這是我國奶業的第一部法規,具有里程碑意義。在頂層帶動之下,行業整頓隨之而來,《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制定了三年的奶業振興規劃,《生鮮乳生產收購管理辦法》對生鮮乳生產、收購、運輸及監督檢測進行規范。
2009年,《全國奶牛優勢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印發,為奶業宏觀發展謀篇布局;2010年4月,《生乳》等66項新標準公布,基本解決了乳品標準重復、交叉、矛盾和指標設置不科學等問題,完善了我國乳品質量標準體系;201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對乳品的生產經營許可、檢驗檢測、質量追溯、嬰幼兒奶粉監管、打擊非法經營行為、落實質量安全責任等方面,作出明確要求。
此后,政府相關部門直面乳業頑疾,刮骨療傷,針對奶業的規范性文件,以極高的頻率出現在公眾視野。2011年,農業部辦公廳連續下發了《生鮮乳生產收購記錄和進貨查驗制度》《生鮮乳質量安全異地抽檢制度》《全國奶畜養殖和生鮮乳收購運輸監督抽檢方案》三項制度。明確實行《生鮮乳收購站質量安全“黑名單”制度(試行)》,對于奶畜養殖和生鮮乳收購運輸環節的違法行為,依法從重處罰。
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安全始終是奶業管理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國家相關部委史無前例地密集出臺十多項監管措施,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更將嬰幼兒配方食品作為特殊食品加以監管,力求以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建立起覆蓋全過程的質量控制與監管制度,從根本上保障嬰幼兒“舌尖上的安全”。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質檢總局、農業部等八部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隨后農業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建設和奶站監管的通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4年,《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出臺。據此,國家兩次對乳制品及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生產許可進行重審,淘汰了一批奶源無保障、生產技術落后的企業,嚴格了乳品企業進廠原料、生產過程、成品批量檢驗等制度。
2015年以來,又出臺了“像藥品一樣監管嬰幼兒奶粉”“全程可追溯”等多項監管措施,特別是今年6月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由國家食藥監總局正式發布……隨著一系列政策、制度相繼實施及各項扶持政策的落實,對加速行業整合和洗牌,倒逼企業更加規范自身的生產行為,激勵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提升品牌集中度,改善市場競爭環境,提升國產奶業品質,推動中國乳業轉型升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目前,伊利、蒙牛已經進入世界奶業20強。伊利、蒙牛、光明、上海鵬欣、貝因美、新希望等乳品企業以投資新建、收購和控股形式在新西蘭、澳大利亞、法國、以色列等國建立了奶源基地或加工廠,乳品企業國際能力和全球資源整合能力明顯提升。2015年7月,在農業部的發起和推動下,中國奶業20強聯盟在北京成立。近年來,我國在推進奶業一體化方面已成效初顯。2015年全國乳品企業自建和參股的奶源基地比重超過20%,比2008年增長近兩倍,目前來自規模化牧場的奶源占60%以上。

近年來,中國奶業質量安全水平、產業集中度、品牌競爭力及消費信心雖然得到一定提升,但依然面臨著一些不容回避的困難和問題,如奶業整體標準化程度不高、生產成本偏高、品牌不響亮等。特別是最近兩年以來,隨著進口低價乳制品沖擊和奶業消費增長放緩“兩碰頭”,奶業全行業面臨挑戰,不僅產品銷售不暢,而且奶價低迷,虧損面持續擴大。但從長遠來看,目前我國人均奶類消費量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發展中國家的1/2,未來隨著收入增加、人口增長及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對品質的要求會更高,蘊藏的市場潛力更大。面對這些老問題、新挑戰、新機遇,都迫切需要民族奶業優化結構,實現新的轉型跨越。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表示,奶業要振興,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企業化管理和規模化牧場,對于質量把控有著天然的優勢。規模化的發展,還可以帶動奶業機械化、信息化,使之成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而這些先進裝備和技術的應用,可以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解決國產奶制品成本和價格較高的現狀,帶動奶業生產效率大幅提高,進而提高市場競爭力。
當前,我國正處于奶業現代化發展的攻堅時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中小型養殖場戶,這些場戶的管理相對薄弱,社會組織化程度較低,如何帶動他們一起發展?這也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表示,奶業一體化建設,要實現“種養加”一體化和“產加銷”一體化。只有通過一體化,才能真正建立起多方的、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進而達到數量和質量的更加可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奶業“小、散、低、差”的矛盾,也是我國奶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目標。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實現民族奶業振興,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質安全為核心,以提升奶業競爭力為目標,積極推進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奶業發展方式,大力提升奶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品牌化,強化標準規范、科技創新、政策扶持、執法監管和消費引導,著力降成本、優結構、提質量、創品牌、增活力,實現中國奶業跨越式發展。力爭到2020年奶業整體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到2025年整體進入世界奶業強國行列,把“奶瓶子”牢牢握在我們自己手里。
作為民族奶業的中堅力量,在峰會上,奶業20強企業共同簽署了《中國奶業振興宣言》,鄭重承諾:做放心產業,做優質產業,做和諧產業,做開放產業,以好牛奶、好奶粉、好乳品贏得消費者,贏得信譽和尊重,共同推動中國奶業全面振興。■
S8-1
C
1001-8964(2016)11-0021-03
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