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桃,陳艷宇,曾洪光,王 龍,劉 霞,何光武
(四川省草原工作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10份野生馬蹄金資源的白絹病抗性鑒定
楊春桃,陳艷宇,曾洪光,王 龍,劉 霞,何光武
(四川省草原工作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通過連續4年在四川省新津試驗點對10份野生馬蹄金資源的白絹病抗性情況進行調查,得出了馬蹄金白絹病在新津試驗點的發病規律:每年7月為始發期,8、9月病害加重并在9月末結束。通過抗病性鑒定,發現不同居群的野生馬蹄金對白絹病的抗性不同。本試驗還篩選出了3份對白絹病有完全抗性的野生馬蹄金資源,分別為:納溪馬蹄金(編號201004)、璧山馬蹄金(編號201009)和貴州馬蹄金(編號201010)。
馬蹄金;種質資源;白絹?。豢共⌒?/p>
馬蹄金又名金錢草,廣泛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包括貴州、四川、浙江、湖南、福建等地。因馬蹄金具有觀賞性好、四季常綠、適應力強和耐輕度踐踏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于固土護坡、城市綠化、環境凈化。白絹病是為害馬蹄金最為嚴重的病害之一,主要為害馬蹄金莖基部和根部[1-3]。馬蹄金白絹病發病時,會造成許多大小不一的枯死塊,不僅影響觀賞價值,還大幅度降低了固土護坡能力。因此,我們對10份野生馬蹄金資源進行了白絹病抗性鑒定,旨在找到對白絹病有較強抗性的馬蹄金資源。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四川省新津縣文井鎮的農業部西南片區牧草種質資源圃。地處東經103° 45′,北緯30°29′,海拔478m,地形平坦,黃壤。該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盆地中部濕潤氣候區,適宜于多種牧草生長,同時也是白粉病、銹病等寄生性病害易發區。
1.2 試驗材料 鑒定評價的材料為西南片區保種項目協作組從四川地區收集到的馬蹄金資源10份,其品種名錄及來源見表1。
1.3 試驗方法 10份馬蹄金資源均種植于四川省草原工作總站新津試驗點。于2010年3月15日移栽,每個小區面積為4m2(2m×2m),各材料各種植一個小區。田間管理與大田一致。每年清枯和除雜草2次,并于每年3、4月適當施用等量的尿素和復合肥。1.4 抗病性調查 從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每個月對各小區的馬蹄金白絹病進行調查,根據馬蹄金的生長特性,制定抗病性調查方式:量取發病區域,計算感病面積,得出發病面積百分比。

表1 馬蹄金材料名錄及來源


圖1 馬蹄金白絹病害情況
2.1 生長期氣候狀況 新津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6.4℃,年降雨量達987mm。最熱月7月的平均氣溫為25.6℃,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5.7℃,極端最高氣溫為36.6℃。無霜期年平均達297 d,日均氣溫<5℃的年平均天數共計103 d。
2.2 抗性情況 對參試的10份馬蹄金資源的白絹病抗性情況進行了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馬蹄金白絹病發病期統計

圖2 歷年馬蹄金白絹病為害情況
從表2、圖2可觀察到如下情況:
2.2.1 馬蹄金白絹病在新津試驗點的發病規律:每年7月為始發期,8、9月病害加重并在9月末結束。
2.2.2 篩選出了3份連續4年對白絹病表現出完全抗性的馬蹄金資源,分別為:納溪馬蹄金(編號201004)、璧山馬蹄金(編號201009)和貴州馬蹄金(編號201010)。
2.2.3 大邑馬蹄金(編號201001)、大葉馬蹄金(編號201006)和洪雅林地馬蹄金(編號201007)對白絹病的抗性最差,連續4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白絹病危害。
2.2.4 經過4年的觀察和記錄,發現馬蹄金對白絹病的抗性存在變化:仁壽馬蹄金(編號201002)在2012年表現出了全年對白絹病的抗性,但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均表現出了白絹病病害;蘭田馬蹄金(編號201003)在2012年和2013年受到白絹病病害,洪雅空地馬蹄金(編號201008)在2013年受到白絹病病害,但這兩份馬蹄金材料在觀測的其他年份卻表現出了白絹病抗性;新津馬蹄金(編號201005)在2012年和2013年表現出對白絹病的抗性,但在2014年和2015年受到了白絹病病害。
3.1 本次鑒定篩選出了3份對白絹病具有完全抗病性的野生馬蹄金資源:納溪馬蹄金(編號201004)、璧山馬蹄金(編號201009)和貴州馬蹄金(編號201010)。生產中可以重點利用這幾種資源,用于固土護坡和草地固沙。
3.2 通過氣象觀測,由于2013年的高溫高濕氣候是白絹病發病的有利條件,故參試的馬蹄金在2013年發病較為嚴重,大邑馬蹄金(編號201001)最高達到了15%的為害面積比。
3.3 部分參試的馬蹄金出現了白絹病抗病性的反復,有可能是白絹病菌株的生理小種發生了變異[4],不同居群的馬蹄金對不同生理小種的白絹病的響應機制不同所致。■
[1]黃普樂,呂江江,張琦,等.馬蹄金草坪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J].浙江農業科學,2002(3):139-140.
[2] 魏景超.真菌鑒定手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2:647-648.
[3]畢璋友,檀根甲,姜曉斌.馬蹄金白絹病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9-11.
[4] 王疏,白元俊.稻曲病菌白化菌株生物學特性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1997,27(4):321-327.

表1 第一階段兩組仔母豬的增重情況
2.2 第二階段對豬增重的測定 結果見表2。從表2可知,閹割仔母豬在此階段的平均增重有顯著提高,1組比2組平均多增重4.02 kg。
閹割非種用母豬,可人為淘劣保優,有利于提高豬的繁殖性能。本試驗結果表明,將仔母豬閹割后飼養,生長速度加快。閹割試驗1組的仔母豬飼喂120 d后,平均增重89.8 kg/頭,與未閹割試驗2組的仔母豬平均增重84.4 kg/頭相比,平均多增重5.4kg/頭。這可能與閹割后豬的激素水平改變有關。仔母豬閹割后飼養到120 d,比未閹割仔母豬的育肥效益多增加111.24元/頭(表3),充分說明將仔母豬閹割后育肥具有更好的經濟價值。■

表2 第二階段兩組仔母豬的增重情況

表3 試驗1組與試驗2組豬增重效益分析
參考文獻:
[1]劉進遠,李旭廷,王斌,等.安全高效生豬養殖技術[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2] Zhang Zhilong.Pig breeding science[M].Beijing:Beijing Agriculture Press,1982.
[3] Ren Shouzhi.Animal husbandry[M].Changchun:Jil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86.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Sclerotium Rolfsii for Ten W ild Dichondera Repens Forst.Resources
YANG Chuntao,CHEN Yanyu,ZENG Hongguang,et al.
(The Grassland General Workst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Sichuan Chengdu 610041,China)
After sclerotium rolfsii observation on ten wild Dichondera repens Forst.for 4 years in Xinjin area,we studied the incidence regularity of sclerotium rolfsii,its damage by disease started in July and gets worse in August or September,then ended in late September.Meanwhile,we selected out 3 Dichondera repens which had absolute resistance on sclerotium rolfsii,numbered 201004,201009 and 201010.
Dichondera repens Forst.;Resource;Sclerotium rolfsii;Resistance
S548.024
B
1001-8964(2016)11-0026-03
2016-08-08
楊春桃(1989-),女,四川三臺縣人,農學碩士,助理畜牧師,主要研究方向:牧草種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