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暗中,劍影一閃而過,劍勢挾勁風,向對方胸口刺去。劍身輕巧,出擊疾速,大有石破天驚之勢。對手一揮一勾之間,稍顯吃力。此時趁勢而上,右手一揮,在方寸之間一點一戳,見對手心神略分,露了破綻,手腕處稍一用力,刺中對手有效部位,對手全無還手之力,只得甘拜下風。
在俠客電影《佐羅》中,佐羅與威爾塔上校驚心動魄的正義決斗,讓無數男孩心向往之。講究的禮帽,神秘的蒙面,黑色的披風,佐羅一身黑色的裝束,只憑手上長長的佩劍,和上校進行了一場男人與男人的簡單對決,沒有夸張炫目的武打特效,一切關乎名譽,關乎正義。
中世紀的歐洲出現了一個令人艷羨的階層——騎士階層。他們依靠精湛的劍術縱橫天下,馳騁疆場,擊劍決斗成為富有騎士精神和男子陽剛氣概的象征,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贊譽。貴族階層紛紛效仿,一時間成了上流社會趨之若鶩的時尚。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沉淀,貴族的優雅和騎士的殺伐決斷,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都在擊劍上得到淋漓盡致的完美體現。
黃穎,重慶翼烽擊劍俱樂部負責人,同時也是一位女劍客。第一次接觸擊劍,她就被這種“格斗中的芭蕾”深深吸引。“沒有哪一項競技運動能像擊劍一樣保有格斗的刺激還不忘儀態的優雅。”于是,黃穎欣然決定學習擊劍。
自此她癡迷其中,愛得深沉。《佐羅》《勇敢的心》《輪椅上的奇跡》……她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與擊劍相關的電影,咀嚼著其帶給自己的精神食糧。
在北京學擊劍的時候,黃穎常常看到一對小情侶下了班來擊劍館練劍。劍道上,他們將面罩遮起,短擊利落,長擊穩準,打得不可開交,每一劍都直逼對方要害。但放下面罩,那一對兒小情侶又手挽著手吃飯去了。時下許多年輕人下了班除了窩在家里看劇,就是去外面唱歌,這對兒情侶倒是給黃穎帶來了很多思考。回重慶后不久,黃穎就開設了翼烽擊劍俱樂部,倡導更加健康更加有趣的運動方式,也希望把擊劍這項世界性運動帶到重慶,讓重慶人的生活與國際接軌。
生活中總會有偶爾的壓力,擊劍館自然而然就成了黃穎釋放內心煩悶的好地方。擊劍是一場博弈,考驗雙方的性情、智慧。心情急躁的人,很容易暴露出自身破綻,給對手可乘之機。因此要想在擊劍比賽中取勝,必須讓心情平靜下來,耐心地與對手斗智斗勇,周旋之間,等待對手露出馬腳。“當你真正放下瑣事,沉下心來投入到這場比賽,全身心去感受對手的一招一式,在最后一劍刺中對手的剎那間,你會感覺到平時積累的壓力全都得到了釋放,留下來的只有大汗淋漓的酣暢感。”
黃穎的女兒可可在媽媽的影響下學習擊劍已有5年了。10歲的她,身材高挑,在孩子群里十分顯眼。劍道上的她手指緊握劍柄,在窄窄的劍道上游刃有余,身手矯捷,動作干凈利落,只攻不守的氣勢大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量。黃穎說,擊劍場上輸贏只占一小部分,她更希望孩子能通過擊劍養成良好的品性。以劍作為紐帶,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積極進取的朋友。
BM=BIZMODE
H=黃穎
BM:你為什么會讓女兒學習擊劍?
H:擊劍本身還是一項運動,運動能讓孩子的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還能幫助女兒塑造良好的形體,平實的腹部、挺拔的背部和苗條的小腿。擊劍的儀式感能培養孩子有禮有節的風范;同時在擊劍過程中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觀察力,擊敗對手的成就能給予她自信。
BM:擊劍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H:擊劍不僅僅是體力上的對決,更是腦力上的博弈。能讓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快速分析利弊,判斷出解決問題的關鍵。
BM:擊劍館里有什么讓你印象深刻的事嗎?
H:我們的教練不只是對擊劍非常執著,還對我們的小學員特別寵愛,劍起風雷動,劍落溫柔鄉。有一次下大雨,我們的教練不想讓孩子淋雨受寒,自己抱著孩子,等著家長把車開到擊劍館門口,跑著把孩子送到溫暖的車里才安心。這件事讓我特別感動。
玩什么?
擊劍的劍種有重劍、佩劍、花劍三種,不同的人根據自身的身體條件和特點對應各劍種的打法特征,選擇練習的劍種。
花劍:由劍柄、劍身和護手盤組成。全長不超過110厘米,重量不超過500克。劍身為鋼質,橫截面為長方形。玩花劍的像紳士,真正電光火石間見招拆招,有著大量優雅奇妙的近戰技巧。花劍的劍身輕,速度相對于佩劍來說較慢,打法細膩,講究技巧,很適合女士練習。而且花劍是學習擊劍的基礎,包含了其他兩劍種的所有技術動作,可以說是最基礎但也是最難的劍種。
重劍:由劍柄、劍身和護手盤組成,全長不超過110厘米,重量不超過750克。劍身為鋼質,橫截面是三棱形。玩重劍的人更像謀士,適合心思穩重,心理素質較好的人。重劍是最注重防守的劍種,因為一方能通過“刺”在另一方全身上下有效部位獲得比分。重劍的比賽很慢但是很有節奏感,你能在比賽中看到雙方選手有非常多試探性的進攻和精彩的肢端攻擊技巧,極講究戰術。
佩劍:由劍柄、劍身和護手盤組成,全長不超過105厘米,重量不超過500克。劍身鋼質,有刃有背,橫截面為月牙形。佩劍起源于匈牙利,原名馬刀,是歷史最短的一個劍種,可以刺擊也可以劈砍。玩佩劍的像是武士,對力量和速度的要求非常高。佩劍比賽中有大量的追逐,需要耐心和爆發力,速度節奏非常快,適合年輕男子。
怎么玩?
裝備:面罩、擊劍保護服、手套、擊劍襪、擊劍鞋等。
①面罩:由金屬網制成,網眼直徑不超過2毫米,規格要統一,每個網眼要能承受1600牛頓的沖擊力而不變形。圖為重劍面罩。
②劍:劍種有三種,圖中為重劍。
③擊劍手套:專業手套,由白羊皮和革制品制成。
④擊劍服:擊劍保護服為白色三件套(上衣、褲子、小背心),均由質地結實的面料制成,可以抗擊80公斤的沖擊力,其強度足以抵擋劍的劈刺。在上衣里還要穿一件特殊塑料質地的護板,保護胸部、腹腔等柔軟部位。花劍和佩劍運動員最外層還要穿一件有效部位的金屬衣。佩劍金屬衣與花劍金屬衣的最大區別就是佩劍金屬衣有袖子,花劍金屬衣沒有。重劍沒有金屬衣,只有重劍保護衣。
⑤擊劍襪:采用特殊工藝制作的專業擊劍襪,不是隨便一雙白長襪就可以的。
⑥擊劍鞋:專業擊劍鞋。
禮儀:
騎士階層是中世紀的特權階層,享受著特權帶給他們的富足生活。古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一個人只有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后,才會去考慮講究禮儀、品位的生活。年輕的騎士在中世紀會受到嚴格的禮儀和行為規范教育。騎士7歲的時候會被送到城堡當侍童,負責照顧城堡里的婦人,這些女性長者會教育他們七德(謙遜、寬容、節制、貞潔、慷慨、熱心、溫和)、十誡、十二信條等。在騎士14歲的時候,會加強軍事訓練,提升其身體素質和作戰能力。懂得如何掌握貴婦人的心是成功騎士的判定標準之一,因此,音樂、詩歌、棋類、舉止禮儀等都是騎士需要進修的內容。
擊劍發展到后來,不只是單純地競賽決斗,更是演變成了一種具有觀賞性的社會活動。擁有優雅的禮儀、謙遜的態度和高超的劍術,才能贏得獎品、聲譽和場邊美人們的目光。
擊劍發展至今,實戰前的行禮還是必須的。穿好擊劍服后,左手拿護面抱至齊腰處,右手拿劍,劍尖向下,丁字步于劍道中線2米后站好,先向對方行禮,然后向裁判和觀眾行禮。禮畢,戴好護面,聽到裁判“準備”口令,做出實戰姿勢,準備開始。比拼結束后先摘下護面向對手、裁判、觀眾行禮,雙方選手用非持劍手握手后才能結束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