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先生
你真的懂得如何讀書嗎?
L先生

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讀了很多書,卻什么也記不住。或者,一直想讀書,卻不知道什么書適合自己?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惑,那么,或許這套讀書方法,可以幫到你。
一般的閱讀,看到就過了,難以形成持續(xù)性的思考。而帶著問題閱讀,可以幫助我們思考讀到的內容。
當帶著問題時,你會更容易注意到跟問題相關的內容。同時,你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對它們進行分析、對比和思考,運用它們去解答問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對其進行深度加工的過程。
建立聯系是指,把你當下讀到感興趣的內容,跟你記憶中已有的認知聯系起來。
人的記憶可看作由一個個“節(jié)點”組成的網絡,每一個節(jié)點都延伸出不同的“路徑”與其他節(jié)點相連。路徑越多,節(jié)點也就越活躍,越容易被大腦提取。所以,建立聯系的本質,就是擴充節(jié)點、增加路徑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作用,是將你通過閱讀學到的東西納入知識體系里,方便檢索和提取。同時,通過擴充“路徑”,提高其優(yōu)先級。
應用有兩種方式:說出來,寫出來。
學到的東西,用自己的話把它解釋出來,是十分行而有效的方法。寫出來同理。
另一方面,斯滕伯格認為,處理新情境新任務,既是衡量智力的標準,也是促進智力和記憶力的方式。讀到的東西,是在作者的語境、框架之下,而你自己去闡述,就是面對一個新情境。
如何將你學到的東西應用到新情境之下?如何運用你的知識體系去闡述它們?這個過程需要耗費你更多的認知資源,同時也是迫使你去深入分析、了解和記憶它們的過程。
具體做法,可以參考這些建議。
1.讀書不要抱著“我要把它讀完”的心態(tài),而是針對自己的問題有的放矢。
比如,一口氣讀完《東晉門閥政治》肯定吃不消,但如果你讀了一些文章,對瑯琊王氏產生興趣,那么你可以挑其中相關的內容讀,一邊讀,一邊做筆記,其他內容略過。下一次同理。
這樣分多次讀,一本書就可以比較輕松地讀完,并且在反復的閱讀中,也能強化對疏漏內容的回顧和再認。
2.讀書需要體系化。
碎片化的閱讀,沒有任何意義。讀一本書之前,請確保:
(1)你理解作者所使用的絕大多數術語;
(2)你知道這個領域最基本的常識和脈絡。
如果不符合,先去讀一本打基礎的書,比如各種原理、概論、通論、通識等等。它們將是你閱讀的最大助力。
3.讀書時,多做筆記,但不要抄書。
筆記的作用是什么?是強迫我們思考。你做筆記時,需要將其歸納、簡化、畫出脈絡,其實就是進行深度加工的過程。
同時,做筆記時,時時注意將它與相關內容聯系起來,可以有效地刺激大腦,提高這些內容的活躍程度。
4.讀書時,在心里用自己的話把它解釋出來。
讀書時,每讀完一個感興趣的點,可以停下來,在心里假裝把它講給別人聽,默念即可,直到明白通達、毫無障礙了,再繼續(xù)往下看。
5.給自己留下整塊時間讀書。
讀書要有所得,需要深加工,而深加工需要時間。除非是讀讀小說、看看資訊,否則不建議在地鐵、電梯、等人的時候讀書,因為根本來不及將讀到的內容消化。
最好的方式,是留出半小時到一小時不被打擾的時間讀書,然后在十幾分鐘的碎片時間思考,復習讀到的內容。
6.把學到的內容寫出來,跟別人分享。
能夠寫出來的東西,才是真正屬于你的。寫作是對學習的深度加工,也是整理回顧自己知識體系的最好方法。同時,從分享中得到的樂趣,也比一個人讀書享受到的樂趣多很多。
7.讀書的根本原則:喜歡就好。
雖然我上面講了許多閱讀方法,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讓它們成為負擔。
一切方法都是幫助你更好地享受讀書的愉悅。它們的前提,是你有興趣。
如果你覺得這樣做很累,那么,忘掉這些,拋開這些,按你的方式去讀。當你覺得覺得不滿足了,想換一種方式了,覺得這樣做更有成就感了,再回來。
首先還是一個原則:喜歡就好。
讀書是一件愉悅的事情,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別人。所以,選書以符合自己口味為要。如果你不感興趣,哪怕它是名著,哪怕別人說得再好,也不必讀。
隨著閱讀的積累,你的品味和層次也會慢慢提升。那些曾經讀不進去的書,某一天,你會發(fā)現它們其實也很有意思,到那時再讀也不遲。
其次,在有興趣的前提下,按一定的層次閱讀。
求知式的閱讀,要選擇稍稍高于自己水準的,才有意義。
內容和領域要怎么選擇呢?具體來說,有幾個原則:
1.由淺入深
先讀該領域的科普書和基礎知識,如果你連科普書都讀不進去,那么先放棄,以后再說。
這一步不能略去,否則你讀了也讀不懂,更嚴重的是,可能造成曲解也不自知,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2.順藤摸瓜
讀一本書時,如果作者提到你感興趣的內容,記下來,找來讀。比如經濟史之于奧地利學派、芝加哥學派;比如十字軍東征之于騎士文化、耶路撒冷、天主教神學等。上豆瓣搜書名,看下面的相關書籍和右邊的豆列,是個很有用的辦法。
3.橫向拓展
閱讀是靠什么打基礎的?
一本書永遠是沒有辦法闡述清楚一個主題的。針對你感興趣的內容,多讀幾本書,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印證、對比、總結。無論什么東西,讀多了,自然而然就懂了。
所以,針對同一個主題,多讀,廣泛地讀,選取內容有交叉但又不完全一致的書去讀。這是永遠不會錯并且極其有效的方法。
人的思想和眼光從來不是無中生有的。你思考和看待問題的方式,都來源自你每一天所吸收的一切,包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