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對話 本刊青年記者與營員“零距離” 交流中了解 碰撞中融合
青春如火,它壯麗而又動感,充滿朝氣;
青春如歌,它廣闊而又深邃,悠揚動聽;
青春如夢,它短暫而又豐滿,若隱若現;
……
在這個熱情如火的七月,一群臺灣青年們帶著歡樂、帶著期待,從臺灣出發,相聚北京。10天時光里,慢慢感知大陸的風土人情,與大陸青年交流、交心,從交談中體味兩岸一家親的真正意涵。
此次夏令營,本刊編輯部特派年輕記者群深入各個分團,與臺灣青年們一起吃住、生活,全方位了解真實的臺灣青年,他們的生活狀態、他們對于大陸的看法,對兩岸的期許。
正如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所言,兩岸關系未來的重任在兩岸青年人肩上。兩岸青年成長環境不同,對一些問題的看法難免存在差異,但同為中華兒女,都希望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都希望中華民族繁榮昌盛。
我們祝福,也祝愿兩岸青年朋友能夠一起放飛夢想,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記者 章漣漪
90后,2013年12月進入《臺聲》,記者、編輯。負責《封面故事》《精彩臺商》等專欄,先后采寫臺灣知名人士、臺商數十位。2015年8月作為《臺聲》雜志文化交流團隨團記者赴島交流。臺灣,于我,一個有夢的地方。
7月4日至8日,北京,夏令營總營活動,我有幸與三團的臺胞青年朋友在一起,共同度過了難忘的4天5夜。這期間,我們有說、有笑、有交流、也有爭執。但正因為有了碰撞,我們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友情也如夏季的熱浪,一浪高過一浪……

黃于珊,高中剛畢業,隨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來參加夏令營。
章漣漪:你之前有來過北京嗎?
黃于珊:我是臺商子女,很小的時候就來到大陸,一直生活在這里,但放寒暑假都會回臺灣。大陸網絡、生活很方便,團購、網購都很便利,無論是用淘寶、京東等購物,還是用滴滴、神州等出行,都很容易。因為我住在南邊,所以有去過云南等地,北京是第二次來。我們學校的畢業旅行是在高二舉行,都是來北京,所以我第一次來是和學校一起的。北京給我感覺很大、也很漂亮。
章漣漪:對馬英九有什么樣的印象?
黃于珊:我覺得他算是很盡職的。他的性格比較溫和善良,很多臺灣節目、人士常常說他不好,但他都不會反擊。在兩岸關系方面,他也是有很大的貢獻。

林乙仙,臺灣東海大學,大二生,隨《臺灣產業評論報》來參加夏令營。
章漣漪:對馬英九有什么評價?
林乙仙:我是還蠻喜歡他的,馬英九是藍營的,我覺得國民黨的風格比較認真做事。民進黨比較激進,像“太陽花學運”,有時候明明事情就不是這樣的,但是他們有辦法把它炒作成好像是國民黨做的不好。
章漣漪:你怎么看“太陽花學運”中的一些臺灣青年?
林乙仙:我還是蠻不贊成“太陽花學運”的。很多學生其實不知道在做什么,但是去參加了,有一種集體效應的感覺。一個人或一群人發出訊號,帶動這個情緒,讓大家一起焦慮。我覺得組織領導“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可能是把它當作往上發展的跳板,就像之前的“野百合”,通常這樣的“學運”領袖都會成為政治人物。

郭馥瑄,來自臺灣中原大學,大一生。
章漣漪:你之前來過大陸嗎?
郭馥瑄:我小學二年級有來過大陸,因為我奶奶是“外省人”,小時候有去她在大陸的老家過暑假。這次是第二次來大陸,感覺進步很多、很美,尤其是我們之前看到北京車站,它比臺北車站外觀漂亮很多。
章漣漪:你怎么看待臺灣“太陽花學運”等事件呢?
郭馥瑄:我覺得沒必要那么偏執,其實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兩岸會從中獲得很多。
章漣漪:最近,臺灣導彈“誤射”事件你了解嗎?有什么看法?
郭馥瑄:覺得這件事情很嚴重、非常嚴重,會受到很大影響的是我們臺灣。現在的民進黨當局必須要好好處理,不然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尤其是兩岸關系現在本來已經很緊張了。

黃郁庭,來自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大四生,隨臺灣鵬辰文化經貿交流協會來參加夏令營。
章漣漪:你今年大四將畢業,想過來大陸創業嗎?
黃郁庭:我覺得如果有機會來大陸創業的話是很好的,這里發展很有潛力,在這里的一二線城市發展可能會比我們在臺灣機會多一些。我比較想做咖啡廳。城市的話我覺得上海是首選,因為它和臺北的感覺很像。
章漣漪:你怎么看兩岸聯系溝通機制停擺這件事?
黃郁庭:我比較不樂見這樣。臺灣有很多地方依賴大陸。如果真的要完全停止,對我們來說一定是有很大損失的。像陸客來臺數量的減少對觀光產業一定有影響,我希望兩岸能夠多交流,不要對立。“5·20”后,陸客來臺數量明顯減少,最近又發生了臺灣導彈“誤射”漁船事件,兩岸關系可能會有一點點的緊張。我希望不要這樣。

黃佳惠,來自臺灣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的黃佳惠,大三生,隨臺灣鵬辰文化經貿交流協會來參加夏令營。
章漣漪:聽說你這次是帶著學士服過來的,每到一個景點都穿著學士服拍照?
黃佳惠:因為我想做個紀念,明年的這個時候就畢業了,面臨著很多的事情,也不知道畢業前有沒有機會再來大陸了。大陸我之前來過幾次,大都是我們學校的活動,之前去過福建、哈爾濱、吉林等地,很喜歡。這次來北京感覺特別棒。
章漣漪:畢業之后有什么打算?有沒有想過來大陸讀書?
黃佳惠:我想讀研究生,想過來吉林大學做交換生。我去年12月有去那邊做交流,感覺和臺灣完全不一樣。而且我之前有個學長去那里交換過,建議我過去交換,說有一些和我們醫科專業相關的東西很棒。畢業后我也想來大陸工作,我的專業比較偏向中醫領域,我想來大陸學習中醫。

記者 昌校宇
80末,2014年8月實習于《臺聲》新媒體,2015年初進入《臺聲》雜志總編室任記者、編輯。負責《兩岸一家親》《口述史》專欄,采寫兩岸婚姻家庭數十對,老臺胞數十位。曾多次參加全國臺聯及各省市臺聯舉辦的夏令營、冬令營活動,并隨團報道。
7月4日至8日,在夏令營北京總營的活動中,我有幸以隨團記者的身份跟拍記錄。走進他們我才發現,濃濃友誼跨越了海峽的阻隔,摯摯真情連接起海峽的兩岸。兩岸青年攜手走來,一路有歡樂、有震撼、有驚喜、有感動……

胡海納,臺灣高雄人。來自美國愛達荷大學,大一生,隨臺灣南屏兩岸交流協會來參加夏令營。
昌校宇:你對臺灣導彈“誤射”事件有什么看法?
胡海納:我認為有兩種可能,一種確實是純粹失誤,另一種是有經過某些操作,或者是軍人不滿意臺灣新上任的領導人。因為當時媒體采訪那位“誤射”導彈的軍人的時候,那位軍人有露出一種很奇怪的微笑,讓別人有很多胡思亂想的空間。
昌校宇:對于“5·20”之后,兩岸官方溝通機制停擺有何看法?
胡海納:我認為“九二共識”必須要被尊重,因為這是兩岸達成的一個共識。而且“九二共識”是兩岸民眾長久以來的認知,所以必須要被重視的。

洪福燦,臺灣政治大學,研一生,隨臺灣夏潮聯合會來參加夏令營。
章漣漪:怎么看待臺灣年輕人反“服貿”、反“微調課綱”等活動?
洪福燦:因為我本身學傳播的,所以對臺灣的新聞會有一些感受,很多人觀點會受到媒體的操控,包括“選舉”等,都會是由網絡的言論去主導整個形勢,這些同學們可能會覺得媒體報道很夸張,但并沒有去思考、去行動,這是很好笑的事情。
章漣漪:你怎么看待有臺灣學生表示“慰安婦”有可能是“自愿”這句話?
洪福燦:“慰安婦”這個事情,當時我覺得蠻難過的,這群人利用學生博取社會同情心。我覺得說“你又不是‘慰安婦’本人,怎么知道她不是自愿的”這句話的人,本身沒有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去看,更沒有在“情”中去想這個問題,應該反問一下自己,你愿意嗎,所以要學會思考,而不是盲從。

陳語心,臺灣臺中人。來自臺灣中興大學,中文系,大三生,隨臺灣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來參加夏令營。
昌校宇:如何看待洪素珠辱罵老榮民事件?
陳語心:其實洪素珠辱罵老榮民的視頻我都沒有忍心看完,因為她說了很多難聽的話。我覺得老榮民是大時代下不得已的“產物”,我們不應該排斥、敵視他們,反而更應該尊重他們。
昌校宇:你如何看待臺灣詐騙犯被遣送到大陸事件?
陳語心:現在好多網民都自嘲“臺灣詐騙,暢銷世界”。我覺得就應該把詐騙嫌疑人送到大陸啊,因為送回臺灣,估計也會從輕發落,如果他們在大陸受到相應的處罰而有所感悟的話,當然會比較好。不然每次都抱著僥幸的心理,就不能斷絕他們的惡念。

蔣孟儒,臺灣新北人。來自臺灣輔仁大學,研究生,隨臺灣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來參加夏令營。
昌校宇:你對“太陽花學運”有什么看法?
蔣孟儒:我覺得挺蠢、挺傻的。“服貿”是大陸對臺灣最好的善意,反“服貿”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太陽花學運”就是底層青年被煽動的不明之舉。
昌校宇:你今年研究生將畢業,想過來大陸創業嗎?
蔣孟儒:其實我一直都想來大陸創業,因為我覺得臺灣的創業環境不太好,而大陸這邊的機會比較多,所以一直很期待畢業后能到大陸發展。而且在我看來,與臺灣市場相比,大陸的市場堪稱火爆,一樣做事情,效果卻相差很多,那我們為什么不到大陸來呢?

記者 鄭宏博
80后的尾巴,2012年3月進入《臺聲》雜志,后任記者、編輯。負責《海峽時評》《一語中的》《媒體摘論》《動態掃描》欄目。曾多次參加全國臺聯舉行的夏令營活動,并隨團報道。
7月4日至8日,在北京總營活動中,非常幸運地分到了二團隨團報道,并認識了這些臺灣的朋友,共同度過了難忘的幾天。在與他們相互交流中,有歡笑,也有思想上的碰撞,因為有了碰撞和磨合,令我們對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刻。

李明璇,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學系碩士,臺生。隨臺灣中華工商聯來參加夏令營。
鄭宏博:你覺得兩岸的民間交流是否有必要?
李明璇:這個非常必要,經過了國民黨當局執政8年,民間交流已經非常的密切,像經貿、文化、音樂、藝術等,因兩岸同根同文,這些交流是沒有困難,很自然而然的。就像我們全國臺聯夏令營一樣,真心地能夠交朋友,相互溝通交流,自然而然就會產生情感,拉近彼此距離,所以民間交流對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有很大的助力。
鄭宏博:“5·20”前后,臺灣有什么變化?
李明璇:如果沒有關注兩岸方面問題的人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感觸。相對而言臺灣的觀光業就蕭條了很多,大陸赴臺旅游觀光人數逐減,對于臺灣的旅行業者產生了很大的沖擊。

張簡欣妮,臺灣樹德大學應用外語系,今年升大二。隨臺灣中華工商聯來參加夏令營。
鄭宏博:這兩天參加夏令營有什么感受嗎?
張簡欣妮:我是首次來大陸,這次來主要是想了解一下,非常好奇。跟原來參加的夏令營非常不同,北京也比想象中的要好。這里非常的熱鬧,人氣非常足,感覺大陸比臺灣還要發達。因為是首次來大陸,對大陸的一些情況還不是非常熟悉,但我已經萌發了要來大陸發展的想法,不過還需要在觀望一下。
鄭宏博:通過與大陸志愿者的交流,感覺大陸志愿者與臺灣青年有什么不同?
張簡欣妮:我覺得他們非常熱心,可以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比如我們臺灣營員講幾句話就沒了,比較靦腆,而大陸志愿者還是蠻大方的,會影響到我們,帶動我們的積極性,讓我們更容易融入。

李玟蓁,臺灣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今年升大一。隨臺灣中華工商聯來參加夏令營。
鄭宏博:這兩天參加夏令營有什么感受嗎?
李玟蓁:交通變得很發達,昨天我們有搭乘優步,發現上面的導航是超精確的,能去玩的地方也非常的多,非常繁華。
鄭宏博:你是怎么看待兩岸官方溝通機制停擺這件事?
李玟蓁:因為喜歡大陸,所以我才會來這里。我個人認為,還是希望兩岸可以多交流,多有一些互動,才能消除隔閡。
鄭宏博:你畢業以后有沒有想過來大陸創業或工作?
李玟蓁:有想過,主要原因是因為我爸爸在北京大學讀博士,到后來畢業。他對我的影響非常之深,再加上我對大陸的文化和歷史也非常好奇。我認為,這也是一種新的嘗試,非常有興趣。
黃馨儀,就讀臺灣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今年升研一。隨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來參加夏令營。
鄭宏博:你之前有來過大陸或參加過全國臺聯舉辦的夏令營嗎?
黃馨儀:這是我第6次來大陸,其中5次來大陸都是參加全國臺聯的夏令營活動。
鄭宏博:你怎么看待現今臺灣青年的一代?
黃馨儀:希望臺灣的青年能夠再振作一點,雖然大學生在臺灣很普遍,但還是希望同學們能在求學的路上加強學習。
鄭宏博:你怎樣看待兩岸關系的前景?
黃馨儀:希望兩岸能夠一直和平下去,因為兩岸本是一家,大家可以相互地多多交流,兩岸的學生可以互相多接觸一些,能夠讓多一些臺灣同學到大陸進行一些學術、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希望能夠讓多一些的大陸同學到臺灣去,體驗臺灣的人文和景色。

黃冠儒,就讀臺灣義守大學財務金融學系,今年升大四。隨臺北文經交流協會來參加夏令營。
鄭宏博:你是否考慮過到大陸創業或就業呢?
黃冠儒:有在開始考慮,畢竟現在財經方面的工作,大陸的就業機會會比較多。
鄭宏博:對于臺灣導彈“誤射”臺灣漁船的事件有什么看法嗎?
黃冠儒:在經過很多的分析后,感覺是一個串通好的“陰謀”,飛行的方向和角度,直指海峽中線,而且“雄三”導彈原來都是在臺灣東部海域試射,首次在西部海域試射,又恰逢中國共產黨95周年黨慶,時間上也非常敏感。
鄭宏博:這兩天與大陸志愿者交流,你覺得兩岸青年有什么不同?
黃冠儒:大陸青年比較健談、熱情大方,比如在坐車時的表演,大陸青年都比較放得開,臺灣青年則比較扭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