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娜,李新貴,周 宇
(貴州省林業學校,貴州 修文 550201)
?
開陽縣茶園有害生物防控現狀及對策
柴 娜,李新貴,周 宇
(貴州省林業學校,貴州 修文 550201)
指出了開陽縣適宜發展生態富硒優質茶,作為貴陽市茶葉發展的北翼開陽縣,應重點打造30萬畝富硒精品茶園基地。大力推行“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科學用藥”的綠色生態防控技術,做干凈茶、做放心茶、做優質茶已成為茶產業領域的共識。在分析了開陽縣茶葉有害生物防控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議和對策。
茶園;有害生物防治;開陽縣
開陽縣地處黔中腹地,森林覆蓋率54%,居黔中之冠,多數土壤pH值在4.5~6.5之間,74%土壤富含硒元素,享有“中國富硒農產品之鄉”的美譽,適宜發展生態富硒優質茶。作為貴陽市茶葉發展的北翼開陽縣,重點打造南龍、龍崗、禾豐、南江、高寨等鄉鎮30萬畝富硒精品茶園基地,新增規模化、標準化特色精品茶園21.4萬畝。
該縣茶葉生產總面積17.3萬畝,涉及10個鄉鎮32個村,投產茶園近8.3萬畝,年產干毛茶4900 t,年產值近4億元,初步建成萬畝茶葉專業鄉鎮5個,5000畝以上的專業村15個。長期來茶園以采摘春季芽茶為主,單位產量低。加工的產品種類已從單一的名優綠茶加工延伸到大宗綠茶、紅茶、烏龍茶、速溶茶粉、超微茶粉等多產品開發。
3.1有害生物狀況
據貴州省植保植檢站調查表明,目前貴川省茶樹病蟲草鼠共計236種;其中,病害33種、害蟲82種、鼠害4種、草害117種[1]。開陽縣茶葉病蟲害有茶小綠葉蟬、茶蚜、黑刺粉虱、薊馬、茶螨、炭疽病、茶餅病、白星病、輪斑病等。草害主要有牛筋草、白茅、馬唐、馬齒覽、狗尾草、鴨拓草、馬蘭、蒲公英、空心蓮子草、豬殃殃等。鼠害主要有褐家鼠、小家鼠、黃胸鼠、黑線姬鼠。
總體而言,一是有害生物發生普遍,種類多,涉及30余種;二是蟲害重于病害、草害、鼠害;三是以茶小綠葉蟬、茶蚜、茶黑刺粉虱、炭疽病等病蟲發生廣、危害重。
3.2防控現狀
開陽縣茶葉有害生物防控主要采取以藥劑防控為核心,物理防控(粘蟲板、誘蟲燈)為輔的綜合防控措施,生物防控措施運用較少。在藥劑選擇上,偏重于生物農藥—新煙堿類殺蟲劑和菊醋類殺蟲劑;物理防控方面主要采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控害蟲,粘蟲色板或色板配套信息素誘控假眼小綠葉蟬和茶薊馬等害蟲。部分企業開始注重生態與園藝綜合控制技術,采用了“茶-林”、“茶-果”等模式,以達到防護、觀賞、增產和防控有害生物的目標,但不成體系。
4.1對茶葉有害生物防控的認識不高
開陽縣現有茶葉生產企業、合作社近90余家。這些企業、合作社的管理人員少數為高層次專家,對企業管理、茶葉生產有較高的管理水平;但更多的是返鄉創業的人員,是從其他行業轉行過來的人員。這些人員水平有限,對茶葉生產技術掌握不徹底,不了解茶從高到低分4個等級,一是有機茶,二是綠色茶,三是無公害茶,四是普通茶;不知道有機茶是茶安全認證體系中的最高級別,在茶葉種植過程中要選用有機肥、人工除草,不用農藥、化肥、除草劑。由于水平有限,企業更注重茶葉的生產和銷售,對茶葉有害生物防控的認識不高,重視不夠,往往是有病治病,有蟲治病,有草除草,缺乏統一、合理防控。
4.2茶葉有害生物防控的技術水平不高
由于管理水平不一,對茶產品的等級認識不夠,由于對茶葉有害生物防控的認識不高,企業、合作社、茶農對茶園有害生物防控水平不一。水平高的企業能夠嚴格執行國家和貴州的綠色食品-茶葉生產技術規程,嚴格執行《貴州省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方案》、《貴州省茶園禁用農藥品種名單》、《貴州省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應用指導名錄》,大力推行“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科學用藥”的綠色生態防控技術,粘蟲色板誘控技術、燈光誘殺技術的應用比較成熟;茶產品向有機茶發展,有的甚至已取得歐盟有機農產品認證。水平較差的企業與合作社能夠按照無公害食品-茶葉生產技術規程進行防控,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仍有用藥單一,用藥盲目的現象存在;最差的企業、合作社在生產中農藥、化肥、除草劑使用不當,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穩定。茶農在自有茶園防控中,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防治對象、防治劑量和安全間隔期等問題很少考慮,還偶有高毒農藥和違禁農藥在茶園中應用的情況。
此外,部分企業、合作社、茶農沒有從茶園農藥專柜購買農藥,而是自行從市場上購置,質量難有保證。高效施藥器械,如超低容量靜電噴霧器、無人施藥飛機等沒有得到全面的應用。企業、合作社的茶葉有害生物防控技術水平差距較大。
4.3防控技術體系未建立健全
有害生物防控是茶葉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茶葉的內在品質和農藥殘留量。茶葉生產上面臨的有害生物防控難題越來越突出。如假眼小綠葉蟬、黑刺粉虱、茶尺蠖、茶餅病等重大病蟲害常年發生流行中,具體的發生規律、危害規律、防控技術的研究還不夠深入,有害生物防控配套技術的研究滯后,防控技術體系尚未完成建立和健全。為此,迫切需要增強茶葉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和防控能力,提高綜合防控和科學用藥水平,有效控制茶葉有害生物的發生,確保茶葉生產安全。
4.4技術人員缺乏
目前,開陽縣多數企業、合作社、茶農自己進行完成茶葉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極少數企業是聘請有害生物防控專業公司或技術團隊負責此項工作。總體而言,開陽縣缺乏有害生物防控技術人員。
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大部分企業、合作社缺乏專業的有害生物防控技術人員,聘請的茶葉生產管理人員對有害生物防控技術不熟悉,而且流動性較大;具體的防控人員多為當地聘請的農民,對《貴州省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方案》不掌握,不能主動根據需要靈活運用,達不到最佳的防控效果,成本增加。二是開陽縣茶葉局專業技術人員少,基層鄉鎮植保人員、農技骨干數量少,受綠色防控培訓的基層植保技術人員、農技骨干等未將綠色防控技術進一步推廣示范到茶農中。三是從事茶葉有害生物防控的專業公司或技術團隊數量少,技術服務渠道不暢,能夠靈活運用《貴州省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方案》的人才少,既懂得茶葉生產管理,又懂茶葉有害生物防控的復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更少。
4.5經費缺乏保障
茶園經營與生產對資金需求量非常大。雖然開陽縣積極整合項目,籌措資金,加大對茶葉生產者進行各方面的幫扶,但對企業、合作社、茶農而言,資金壓力仍然非常大。這導致大部分企業、合作社、茶農沒有足夠的資金保障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投入這方面的資金比例極小。在實際防控工作中,則是能省則省,能將就則將就,需要防控就防治一下,重防治、輕預防的傾向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談不上茶園有害生物防控的體系建設,更談不上聘請專業的有害生物防控技術公司或技術團隊負責防控工作。
5.1高度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政府、機關、企業等要高度重視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和意義,要意識到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是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保證政策到位并具有連續性。多渠道爭取中央和省級資金支持,整合農業、生態、科技、金融等部門政策性資金,支持茶產業綠有害生物綠色防控體系的發展。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對有害生物防控公司、專業防控隊或技術團隊依據相關稅收政策規定出臺相應的稅收優惠措施。
5.2提高茶產業的經營水平,提高效益
一是加強茶葉基地標準化建設。以提質增效為核心,以標準(精品)園建設為抓手,積極推廣標準化建園及管理技術,大力推廣高效栽培技術,按早、中、晚合理配置茶葉品種,促進優質茶園建設。二是推動一芽一葉、二葉等原料的大規模生產,推動夏秋茶上量,提升茶園單產水平。三是建立起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追溯、消費者查詢的縣級茶葉質量安全云服務平臺和茶葉質量安全第三方檢測體系。四是推動茶葉加工技術升級。加大對超茶微粉、速溶茶粉、茶多酚、茶食品、茶日用品和茶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形成以綠茶為主,兼顧紅、黑、白、黃、花及粗精深加工產品并舉的生產格局,提高茶葉資源綜合利用率。
通過綜合措施,提高茶產業的經營水平,提高效益,將防控工作納入茶園經營管理的重要工作,為茶園有害生物防控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和理念基礎。
5.3加強研究,建立健全有害生物防控體系
加強對有害生物發生規律、危害規律的研究,以法制化、標準化為指導,推進環境友好型防控技術體系建設[2]。以園藝措施為主的,結合茶園平時管理開展防控工作,同時,保護茶園周邊的森林植被,在茶園套種桂花、香樟等,推行“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茶園生態種植模式,提高和保護茶園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改善環境,提高茶園抗逆性。加強預測預報和檢疫,加強建設遠程鑒定系統,實現由重防治向重預防轉變;優先采用“以蟲治蟲”、“ 以鳥治蟲”等手段為主的生物調控措施;加強頻振式殺蟲燈、性引誘劑、色板等物理防控措施的應用;以化學防治為主的應急措施,嚴格控制化學農藥,選擇環境友好型藥劑;采用人工除草方式。
推行茶產業農藥等專用物資統一經營、統一采購、統一配送和銷售備案制度,開展農藥規范化經營,防止禁限農藥流向茶園[3]。
5.4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建設人才隊伍
執行人的能力與水平是良好的制度、良好的技術方案、健全的防控體系有效實施,達到預期效果的保證。因此,一是加強科技支撐力度,與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體制和機制,積極營造“引進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環境;二是通過引進、培養、培訓等方式,培養本土人才,提高企業、合作社對茶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技術、新趨勢了理解與實踐,提高管理人員的水平,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三是加強基層植保人員和農技骨干培訓,適應茶業專業化、規模化和科技化發展的要求,提高有害生物防控水平。通過不同方式,打造一支由善于技術創新和實際應用的科技人員、經營人員、農民組成的
有害生物防控人才隊伍。
5.5擴大示范推廣,提高整體控水平
近幾年,貴州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現場會先后在都勻、鳳岡、普安召開,“茶葉質量安全是茶產業的生命線,是搶占國內外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做干凈茶、做放心茶、做優質茶” 已成為茶產業領域的共識。開陽縣部分企業執行《貴州省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方案》、《貴州省茶園禁用農藥品種名單》、《貴州省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應用指導名錄》的規定非常到位,效果非常好,茶葉取得了歐盟農產品認證。因此,開陽縣要充分發揮這些企業的樣板作用,以服務茶產業為切入點,利用項目資金,針對重點有害生物發生區及關鍵有害生物,建立示范(區)點[4],大力推行綠色防控技術和專業化統防統治。通過示范區展示,逐步實現全縣范圍內茶園的綠色防控,提升整體防控水平。
[1]施利.貴州茶樹病蟲害防控現狀及對策建議[J].茶葉,2015,41(3):146~149,153.
[2]王志.鳳岡縣茶毛蟲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J].植物醫生,2012,25(3):23.
[3]汪勇.鳳岡縣2014年茶葉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主要做法及成效[J].生物技術世界,2015(11):53~54.
[4]葉玨.安順市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現狀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5,35(12):141.
2016-05-17
柴娜(1973—),女,講師,主要從事林業規劃調查及相關教學與研究工作。
S571.1
A
1674-9944(2016)13-0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