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振華(隨州廣水市供電公司,湖北 隨州 432700)
?
供電企業電費回收難的探討及對策建議
秦振華
(隨州廣水市供電公司,湖北 隨州 432700)
摘 要:本文從當前供電企業電費回收難的問題入手,分析了電費回收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提出對策建議,破解長期困擾供電企業電費回收難的問題,努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發展成果。
關鍵詞:電費回收;對策;問題成因
電費回收是供電企業實現經營成果的最終環節,也是供電企業經濟效益的集中體現。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供電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必然以追求合理利潤的最大化為目標,而電費回收作為電力企業發、供、用的最后一環,關系到供電企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我國電費回收工作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暴露出以下問題:
1 電力法律法規相對滯后
目前的電力法律法規已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先用電、后付費”的銷售模式嚴重制約了電費回收工作,一些企業和個人通過不法手段惡意欠費,而供電企業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途徑有限。
2 職工素質與工作要求存在差距
目前電費回收人員整體素質參差不齊,業務技能匱乏,服務技巧有限,薪酬待遇較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嚴重遲滯了電費回收效率,也難以滿足電費回收工作的要求
3 政府對供電企業的行政干預
當前,很多用電大戶都是政府招商引資企業,受政府的扶持和保護。當發生欠費后,在實施停、限電的過程常會遇到政府的干涉或影響,停、限電措施無法執行,造成電費回收難和呆壞賬的風險。
4 客戶繳納電費意識不強
目前部分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電是商品、用電繳費”的意識不清晰,電費資金挪作它用或通過一些不法手段躲避、拖欠電費,不履行繳納電費義務,供電企業的懲罰手段有限,難以形成震懾效應。
1 新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進入快車道,同時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一些企業由于自身經營不善、產品缺乏競爭力、資金鏈斷裂等原因造成破產、倒閉,這使得《供用電合同》無法履行實施,給電費回收構成不利影響。
2 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使得困難企業轉型、破產企業不斷的增加,由于涉及商業機密,對于那些瀕臨倒閉的公司和企業,供電公司對客戶的經營、財務狀況缺乏有效了解途徑,不能及時的采取措施進行補救,導致企業極易發生在無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破產或倒閉的情況。根據《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的規定,客戶未按照規定的期限、方式或者約定的方法,交付電費的,自逾期之日起計算超過30日,經催繳仍未交付電費的,供電企業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停止供電。停、限電措施的執行與欠費發生的時間差太大,非常容易形成呆壞賬的風險。
3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電力用戶不是不愿意及時的繳費,而是在繳費過程中遇到了如下的情況:繳費窗口單一,排隊人口擁擠,工作人員服務態度較差,固定的單家銀行繳費,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的交互、傳遞不及時、便捷,致使供電企業電費回收難,用戶電費繳費難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4 供電企業內部管理不完善,使得電力積壓,電費的回收問題較難。有時候出現暴力抵抗收電費的現象,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企業內部的職員膽小怕事,存在畏難情緒,工作的積極性下降,工作不能夠完成到位。
5 政府部門對此管理不善。為了維護社會穩定的地震、抗旱、排澇的社會用電,由于政府沒有及時的理順支付電費的渠道,使得電費的上繳情況較難。它對于企業回收電費問題的干預作用強烈,它們本身就是欠費大戶,供電企業為了和政府搞好關系,在手續辦理、出示相關證明等問題上要求助于相關政府部門,因而他們只得酸甜苦辣往自己身上攬,造成舊賬未收、新賬還在往里進的局面。
1 嚴格執行供用電合同的管理規定,明確客戶電費結算方式、繳納電費的期限和承擔的義務和法律責任。嚴格按照《供用電合同》、《電費結算協議》的規定催收電費,協調政府將電費的繳納情況與高峰限電序掛鉤,從供電的可靠性上管控電費的回收,促進企業繳納電費的積極性。
(1)在與用電大戶在簽訂供電合同的同時還可單獨簽訂《電費結算協議》,明確預收電費的繳納,電費結算的周期和時間,盡量縮短電費發行的周期,降低欠費的額度,使電費繳納的時間控制在風險的范圍內。
(2)根據《合同法》規定,債務未到償還期限的客戶,他的償還能力下降,又不履行債務的風險,無任何抵押和擔保,企業可以對其使用不安抗辯權,對于大宗用戶可以使用“資產抵押電費”的合同,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行。
(3)對于那些租賃或者承包房屋的用戶來說,他們需要到當地房產局辦理產權所有者用電證明,形成用電結算,當出現電費拖欠時可以依法停止供電,對于那些屢次不改者降低其在銀行的信用額度。
2 建立預付費和信譽等級制度。積極爭取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支持出臺預付費政策,依靠政策和法律支持,依法催收電費,有效降低預收電費法律風險。建立客戶繳費信譽檔案,根據信譽等級和經營狀況選擇客戶結算方式,充分防范欠費風險。
3 建立市場預測和電費預警制度。加強與政府、銀行的信息溝通,及時掌握和了解用電企業生產、資金流動信息,及早發現客戶經營狀況提前介入采取措施。充分利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數據處理能力,實時監控企業用電負荷變化,通過分析客戶用電數據研究潛在欠費風險,及時調整收費方式和催費措施。
4 建立電費回收責任制和獎懲制度。切實提高每一個電費回收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確保電費在規定的時間內,可以按時足額回收。加大電費回收人員業務素質培訓,提高服務技能和溝通技巧滿足工作要求。將電費回收指標層層分解,做到人人身上有擔子、有壓力,形成下級對上級負責的局面。例如:對于農村客戶,將催交電費的時間固定在中午或者晚上。城市居民,時間安排在晚上或者上班前,將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對于每月的電費回收情況進行公示排名,將個人績效、評先選優與電費回收掛鉤,按月兌現、獎優罰劣,提高電費回收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
5 積極拓寬繳費渠道。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銀行網絡,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繳費網絡體系,利用支付寶、掌上APP、網上銀行、銀行自助終端等方式多途徑收取電費。還要建立多銀行實時繳費系統,與多家銀行實時聯網,客戶可以自主的選擇銀行進行繳納,這樣保障了資金的安全、促進實施與銀行計算機聯網,實現電費回收的現代化。客戶可以選擇工行、建設銀行、農商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等五家銀行中的任何一個儲蓄網點開立活期儲蓄戶,將由銀行的相關人員每月從客戶的戶頭上劃走本月電費,或者客戶可以到制定銀行繳納電費,有效的解決了繳費、銷賬不及時的情況,同時減少了電費劃撥環節,縮短電費資金流轉周期,滿足客戶方便快捷的繳費要求。
6 運用法律武器收繳電費。發生欠費事件后,及時收集證據資料,充分運用相關法律法規依法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同時積極與政府溝通和協調,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必要時可通過政府部門對欠費客戶施加壓力等途徑促進電費回收。
7 加強宣傳力度,積極與政府部門進行溝通,需要讓客戶知道《電力法》、《供電營業資格》、《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等相關法律的有關說明,明確拖欠電費所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通過各種途徑對于用電客戶強化“電是商品”的概念,是需要通過一定的物質進行交換的勞動產品,使用電就要及時的繳費,通過電視、媒體、廣播或者擴散小冊子等方法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對于用戶進行用電知識及按時繳納費用的宣傳,結合主體設計多種活動形式,增強用戶按時繳納電費的積極性。同時要加強與政府的交流與溝通,向政府部門提出日常工作中的難以解決的問題,尋求幫助和諒解。借助政府部門的威望,向那些許久不交電費的用戶施加壓力,促進電費的回收。
8 開展客戶的信用評定。對于那些按時繳納電費的用戶提供給他們最為優質的服務,那些長期惡意不繳納費用的客戶。制定類似于“黑名單”的形式,行使不安抗辯權力,實行預購電制度。在欠費復通及辦理其他業務時,有別于優質客戶區別對待。建立銀行與金融機構的通用信息共享系統,聯合開展信用評價工作。
電費回收難的問題應引起電力公司上下的高度重視,我們既要在立法層面上積極爭取修改完善,使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同時還要緊跟時代潮流,充分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電費回收深度融合,提升電費回收質效。最后要注重加強電費回收人員的人才引進與培養工作,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電費回收工作的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宗偉.石嘴山供電局電費風險防范對策[J].寧夏電力,2008(4).
[2]鄭飛.電費風險防范預警系統的開發應用[J].電力學報,2008(3).
[3]張成,丁曉,張曄,陳尚姿. 電費信用風險關鍵影響因素研究[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8(2).
[4]杜念江.縣級供電企業電費回收風險預警與防范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
[5]鄭文華.供電企業實施電費回收的措施及應注意的問題[J].電力技術經濟,2009(3):59-63.
[6]孫國軍.論加強供電企業電費回收管理[J].現代商貿工業,2011(6):197-198.
[7]徐曉敏.淺析當前供電企業電費回收存在的難點及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1(33):110-111.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