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雯 執筆
對話諾獎大師把脈中國經濟
李藝雯 執筆
芬恩·基德蘭德對中國經濟發展形勢發表見解
200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芬恩·基德蘭德(Finn Kydland),因其在“經濟政策的兼容性和經濟周期背后的驅動力”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位來過中國多次的諾獎大師,對成都的印象最為深刻。“我喜歡成都的辣火鍋、憨態可掬的大熊貓還有讓人嘆為觀止的變臉藝術。” 談起在中國的見聞,芬恩·基德蘭德十分“接地氣”,而談及中國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國家政策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他的大師風采顯露無遺。
本刊記者: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后,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您認為中國經濟進入什么樣的發展周期?
芬恩·基德蘭德: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經濟轉型非常成功,讓人矚目。種種跡象顯示,中國經濟正處于一個新的經濟周期的轉折點上。GDP增長速度、城鎮化、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產業結構的變化,都說明了這一點。
對于中國政府和企業而言,當前的發展周期存在很多挑戰與機遇。重要的是,要把政策、資本、技術、人力等資源投入到那些代表了未來方向、具有必然需求的領域中去。
本刊記者:有一種說法,只有在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的基礎上,中國才能穩定就業。中國GDP增速最近兩年有所放緩,最新的數據顯示,2015年GDP增速降至6.9%。請您談一下,經濟增速和就業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是一個完全的正比關系嗎?
芬恩·基德蘭德:中國GDP的降幅并不大,我認為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在周期中,長期的發展才是主要的,而不是短期。我們知道,中國的人均收入還是比較低的,所以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再次超過8%也并不奇怪。
關于GDP的增速和就業率的確有直接的關系,但不是特別明顯。比如說,GDP增速下滑可能引起勞動力輸入的減少,但是并不是說一定會引起就業率下降。當然,GDP增速下滑確實可能會引起勞動就業的放緩。
本刊記者:您是否可以預測中國GDP增速在接下來的5年到10年中會是多少?
芬恩·基德蘭德:在接下來的10到20年當中會出現什么狀況?如果我們認真看一下權威公司的預測,對中國的增長率將是比較悲觀的。除非他們建議的金融部門這些措施能夠得到實踐,這樣可能會有所改變。
這些問題可能還會存在一段時間,現在經濟方面有一些放緩,但是如果要確定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中國需要做出一定調整。所以對于經濟學家來講唯一說得通的預測是,如果不作出調整可能會有這樣的可能性,也就是增長不會恢復到以前的增速。如果真能像《中國式增長》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那么資源會利用得更加高效,會對經濟部門進行調整,經濟增速可能恢復到以前的水平。
本刊記者:您曾經說過,在世界很多國家當中,那種真正驅動生產、驅動經濟的,是那些富有創造力的中小企業。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的國有企業在進行比較大的改革,您如何看待中國國有企業在下一個經濟周期中的作用?
芬恩·基德蘭德:我一直在強調,一個創新的企業在長期的發展當中的重要性,長期發展才是最關鍵的,如果我們只是關注下一個經濟周期的話,未免視線有點太短了。
我們也知道,好像我們現在處于一個經濟發展周期中的一個比較低潮的點上,而且整個經濟蕭條形勢也持續了很長時間了,尤其在美國更加明顯,中美是非常重要的貿易伙伴,所以說美國的這個情形對中國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中小企業和私有經濟,面臨著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這其實是因為中國的銀行業缺乏有效的競爭。在其他的發展中國家或發達國家,銀行業都非常重要,銀行業扮演的是一個引導資源有效配置的角色,因此在這些國家,銀行業所配置的資源能夠被最高效地使用。
但是,中國無論國有企業如何改革,只要他們還在整個經濟體中占有比較大的比重,資源能得到有效的配置可能會需要一些時間。所以我們希望政府能夠采取另外的更加靈活的政策,能夠促進私有銀行業更加充分地競爭,從而為這些中小企業帶來更大的活力和便利。我還有一個建議,就是銀行的利率能夠由市場決定。
本刊記者:愛爾蘭被譽為“歐洲硅谷”。《福布斯》雜志公布的“2013全球最適宜經商國家”排行榜中,愛爾蘭位居榜首。2014年,投行Oracle Capital Group公布“2014全球最適宜創業的國家”排行榜,愛爾蘭排名全球第七,歐洲第一。您如何解讀愛爾蘭的創業密碼?
芬恩·基德蘭德: 的確,作為一個人口只有450萬的歐洲小國,愛爾蘭為什么能在創新創業方面崛起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看到2008年愛爾蘭遭遇金融危機的重創,靠銀行緊急援助得以維持,銀行正掙扎著從占比過重的房地產市場中恢復過來。愛爾蘭經濟的確受到緊縮政策的影響,但政府大力扶持創業,希望更多的初創公司在某專業領域迅速成長,推動國內就業,拉動出口增長,進而促進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
愛爾蘭政府不僅承諾完善經濟,更愿意創建新的機構以助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典型例子有愛爾蘭企業局,這支700人的團隊在世界上30多個國家都設有分支機構,每年出臺各項創業扶持政策,管理著約3.5億歐元的預算撥款。此外,愛爾蘭眾多的企業孵化器也助推了創業者圓夢。比如創業訓練營、多帕奇實驗室等等。
本刊記者:您提到說低稅率只是吸引外資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愛爾蘭勞動力素質大幅度提升?
芬恩·基德蘭德: 當前愛爾蘭國內創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穩健活躍、潛力無限的熱潮景象。他們總人口只有450萬,但30歲以下人口占了一半。盡管年輕人的想法很多時候是半成型的、理想化的、不完美甚至有缺陷的,但他們的樂觀態度及對創業的濃厚興趣有增無減,大家想成為企業家的愿望依然這么強烈。
目前,Google、Paypal、 Zynga、Twitter 和Facebook等世界頂尖的藍籌公司都將其總部設立在都柏林。這些跨國公司為培養有特定技能的高端人才作了貢獻,他們的多樣化人才是愛爾蘭構筑創業生態體系的助推力、真正的動力源泉。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年輕人創業的熱情與愛爾蘭經濟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過去兩年中,愛爾蘭完全顛覆了其商業投資版圖。這與愛爾蘭政府實行的長期一致性政策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