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紅,陳家惠
(遼寧省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檢驗科,遼寧 沈陽 110003)
血清降鈣素原對重癥患者細菌感染性疾病預后評估和病情嚴重程度判斷的價值
謝艷紅,陳家惠
(遼寧省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檢驗科,遼寧 沈陽 110003)
目的:研究于重癥細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應用血清降鈣素原(PCT)對評估預后與判斷病情嚴重度的價值。方法:資料選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細菌感染性疾病241例重癥患者予回顧性地分析,按臨床結局分成存活組與死亡組,對比PCT對患者預后評估與病情嚴重度的判斷價值。結果:存活組APACHEⅡ評分與PCT水平均比死亡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PCT和APACHEⅡ評分呈正相關。結論:PCT水平能有效判斷與評估重癥細菌感染性疾病嚴重度與預后。
細菌感染; 血清降鈣素原; 重 癥; 預 后
本文對于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已選定的細菌感染性疾病241例重癥患者予以回顧性地分析,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資料選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細菌感染性疾病241例重癥患者予回顧性地分析,按照臨床結局分成存活組(114例)與死亡組(127例),存活組男女比例65:49,年齡19~85歲,平均(50.30±2.25)歲;觀察組男女比例70:57,年齡19~86歲,平均(50.32±2.27)歲;疾病類型:10例感染型心內膜炎,18例腸道感染,22例膽系感染,36例腹腔感染,15例多發傷,140例重癥肺炎;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通過臨床病理確診,且細菌感染均和《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中相關標準相符合[1]。
1.3 納入、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將與診斷標準相符合,且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者納入。排除標準:①于研究期間用過免疫抑制劑者;②年齡不滿18周歲者;③患肺小細胞型癌和甲狀腺C型細胞癌者;④為慢性病終末期者。
2.1 研究和樣本采集方法:研究方法:對患者年齡、性別與原發病等資料進行收集,檢查患者糞、尿、血常規指標,查看全胸片,取血或者分泌物進行培養,對患者28日預后情況予以詳細記錄。樣本采集方法:于患者入院以后嚴格按照無菌化要求抽取靜脈血3mL,待離心后將血清分離,用于對血清PCT水平的檢測,且血清PCT采用電化學發光方法,選用日本生產的羅氏cobas6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并由醫院重癥學科專科醫師完成。
2.2 觀察指標及評判標準:觀察與比較兩組APACHEⅡ評分與血清PCT水平、APACHEⅡ評分和PCT水平間關系及兩者單用、合用對重癥細菌感染性疾病患者28日預后生存情況評估。若PCT水平>0.10ng/mL;,則表示為陽性[2]。參照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系統(APACHEⅡ)評判患者病情嚴重度,71分滿分,得分越高表示病情越嚴重[3]。
表1 兩組血清PCT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血清PCT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 APACHEⅡ評分(分)血清PCT水平(ng/mL)死亡組 127 24.35±6.80 5.40±0.02存活組 114 16.02±5.20 0.22±0.01 t 4.325 4.815 P <0.05 <0.05
2.3 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計算靈敏度、特異度、約登指數及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下面積,不同診斷試驗間的比較采用配對四格表資料χ2檢驗及z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1 兩組APACHEⅡ評分與血清PCT水平對比:死亡組APACHEⅡ評分、血清PCT水平和存活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2 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評分間關系情況: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評分間呈現正相關性(rs =0.388,P<0.05),且伴隨PCT溶度增高,APACHEⅡ評分呈現上升趨勢。
3.3 APACHEⅡ評分與血清PCT水平對患者預后評估情況:分析ROC線下面積可知:單用時PCT水平AUC值比APACHEⅡ評分高,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1.205,P>0.05),聯合用時特異度、靈敏度、約登指數、AUC值較單用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單用APACHEⅡ評分與血清PCT水平對患者預后評估情況(n,%)
細菌感染疾病屬于重癥患者一種臨床常見疾病,為導致患者死亡重要影響因素;雖然臨床抗生素應用得到不斷優化與各類支持手段開展,但嚴重感染者發生率與病死率仍較高,臨床積極尋求有效預防措施和于疾病早期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對提高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作用[4]。PCT為降鈣素前體肽,屬于無激素活性糖蛋白之一,亦屬于一種內源非類固醇抗炎型物質,由N殘基片段、降鈣素與降鈣蛋白組成,于非感染狀況下抑制甲狀腺外降鈣素基因1表達,而此類表達局限于肺與甲狀腺神經內分泌細胞,于細菌感染發生后對機體組織多類細胞降鈣素基因1表達與血清PCT連續釋放具有誘導作用,使機體血清PCT水平升高。此外,血清PCT水平于人體內外具有較好穩定性,在非細菌感染或者健康人群中含量較低,甚至無法檢測到,因此細菌感染性疾病重癥患者死亡組血清PCT水平較高,加重病情,使APACHEⅡ評分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死亡組APACHEⅡ評分、血清PCT值均比存活組高,表明細菌感染嚴重且危及死亡患者APACHEⅡ評分和血清PCT較存活組高。
PCT對于細菌感染疾病患者有相當特定標記,其半衰期為20~24h;臨床于感染和嚴重創傷情況下機體能夠釋放多類細胞因子,其中包含PCT,且和其它細胞因子相比產生與釋放時間更早,于疾病嚴重感染的早期PCT水平即能升高,其和感染嚴重程度及多器官功能障礙、全身炎癥反應等綜合征密切相關,且影響疾病嚴重度,其水平升高將使患者APACHEⅡ評分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APACHEⅡ評分隨PCT溶度增高而呈現上升趨勢,兩者表現為正相關性,提示患者疾病嚴重度能夠通過機體血清PCT溶度反映,患者病情越嚴重,將增加病死率風險,因此臨床對于細菌感染性疾病患者應加強對其血清PCT水平重視度,并積極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減低機體血清PCT溶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APACHEⅡ評分為評判患者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重要指標,血清PCT水平能夠顯著反映細菌感染性疾病嚴重度,兩者聯合應用將對疾病具體病情提供有效參考,便于臨床及時采取相應預防與治療措施,提高患者生存率。為進一步評估患者預后情況,結果顯示:APACHEⅡ評分單用時AUC值0.792,特異度、靈敏度、約登指數分別為68.40%、79.60%、0.45,PCT單用時AUC值0.804,特異度、靈敏度、約登指數分別為69.50%、75.20%、0.48,且聯合使用時分別為0.817、75.20%、90.70%、0.646。提示:APACHEⅡ評分與血清PCT水平均屬于評估細菌感染性疾病患者28日生存狀況有效性指標,且兩者聯合應用各項指標均較單用時高,能夠提高患者生存狀況效能評估,臨床需聯合APACHEⅡ評分與血清PCT水平對細菌感染疾病患者進行判斷,以明確患者病情嚴重度,從而積極采取有效防治舉措,促進患者病情緩解與預后改善。
[1]張曉敏,陳清勇.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在社區獲得性肺炎細菌感染的診斷價值[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4,12(2):138~141.
[2]李麗娟,陳煒,古旭云,等.血漿PCT和CRP水平的動態變化對膿毒癥嚴重程度的評估及其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6):1010~1013.
[3]諶宏軍,劉麗麗,陳淼.血清降鈣素原白細胞介素-6C-反應蛋白白細胞聯合APACHEⅡ評分對重癥患者感染預后的評價[J].中國急救醫學,2013,33(9):774~778.
[4]李鳳舞,王紅.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感染期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10):812~815.
1006-6233(2016)10-1652-03
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0.027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編號:2011BAI11B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