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梅,楊樹彬,王 韜,倪仁忠
(1江蘇省金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 金湖 211600;2江蘇省金湖縣塔集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 金湖 211600)
缽苗機插稻適宜水稻品種篩選研究
劉仁梅1,楊樹彬1,王 韜1,倪仁忠2
(1江蘇省金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 金湖 211600;2江蘇省金湖縣塔集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 金湖 211600)
2014~2015年,在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稻麥科技綜合示范基地(金湖),以雜交粳稻、常規粳稻(中熟中粳和遲熟中粳)和雜交秈稻3種類型水稻品種為供試材料,進行缽苗機插適宜水稻品種的篩選試驗。2014年,參照設置的缽苗機插稻產量指標,初步篩選出一批具有(超)高產潛力水稻品種;2015年,對已篩選出的每個品種采用缽苗和毯苗2種機插方式進行展示,并系統比較兩種方式下水稻產量、生育期、稻米品質等指標。綜合考慮氣候條件及挖掘水稻產量潛力的需求,篩選出一批適合當地缽苗機插的水稻品種,供大面積生產選用。
缽苗機插;水稻;品種篩選
水稻缽苗機插,通過采用水稻缽苗插秧機將缽育壯秧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均勻地、無植傷地移植于大田,是實現缽育壯秧機械化精確定量栽植的重要途徑之一[1]。目前在我國黑龍江、江蘇、江西、安徽等地有一定面積的生產實踐,均表現出較常規毯苗機插稻增產的優勢[2-3]。揚州大學農學院張洪程院士在江蘇興化創造的缽苗機插稻單產近1 000 kg的超高產記錄[4],進一步帶動了各地缽苗機插技術試驗示范的步伐。金湖縣在引進缽苗機插技術和設備的基礎上,于2014~2015年在稻麥示范基地進行了缽苗機插稻適宜水稻品種的篩選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合該地區缽苗機插的水稻品種。
試驗于2014~2015年,在江蘇省三新工程稻麥科技綜合展示基地金湖縣前鋒鎮淮勝村第六聯組(N33°05.163 E119°08.045,N33°05.245 E119°08.074,N33°05.309 E119°07.603,N33°05.392 E119°07.636)進行,該區位于淮河以南,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帶,年平均溫度14.6℃,年均降水量1 085 mm,年均日照總時數2 183 h,無霜期244 d左右。試驗地前茬為小麥(產量502.61 kg/667 m2), 土壤類型屬黏土,0~20 cm土層含有機質 31.23 g/kg、全氮 1.82 g/kg、速效磷 75.33 mg/kg、速效鉀 102.71 mg/kg。
依據各試驗地氣候特征及前期試驗結果,擬定本試驗設計。供試品種:2014年選用雜交粳稻4個,常規粳稻11個,雜交秈稻5個;根據2014年試驗結果,2015年選用雜交粳稻2個,常規粳稻6個,雜交秈稻3個。具體見表1。

表1 供試水稻品種名稱及類型
2014年試驗設置每個品種僅采用缽苗機插方式進行移栽。使用日本實產業株式會社研發,并由常州亞美柯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D448P型水稻缽苗育秧盤育秧,秧盤規格為61.8 cm×31.5 cm×2.5 cm(長度×寬度×高度),每盤 448 個缽孔。統一于5月16日播種旱育秧,播種機械為2BD-600(LSPE-60AM)型水稻缽苗播種機,播干種常規粳稻60 g/盤,雜交粳稻40 g/盤,雜交秈稻 30 g/盤,6 月 19 日移栽, 用 2ZB-6 (RX-60AM)型缽苗乘坐式高速插秧機移栽大田,常規粳稻栽插規格為 33 cm×12.4 cm,每穴 3~4 苗,雜交粳稻為 33 cm×14.1 cm,每穴 2~3 苗,雜交秈稻為 33 cm×17.9 cm,每穴 1~2 苗。每個品種的栽插面積為333.5 m2,不同類型品種大區間筑埂裹薄膜。
2015年對初步篩選的水稻品種進行缽苗機插的同時,每個品種設置毯苗機插作為對照。缽苗機插,于5月19日播種,6月20日移栽,育秧及移栽相關設置與2014年相似。毯苗機插,于6月1日落谷,采用常規機插軟盤旱育秧,用久保田SR-501C育秧播種機組播種,播干種常規粳稻120 g/盤,雜交粳稻為80 g/盤,雜交秈稻為60 g/盤,于6月20日移栽,采用久保田NSD8乘坐式高速插秧機移栽,栽插規格常規粳稻為30 cm×12 cm,每穴 4~5苗,雜交粳稻為 30 cm×14 cm,每穴 2~3苗,雜交秈稻為 30 cm×21 cm,每穴 1~2苗。每個品種2種方式的栽插面積各為667 m2,不同機插方式及不同類型品種大區間筑埂裹薄膜。
氮肥施用總量常規粳稻為純氮20~22 kg/667 m2,雜交粳稻為 16~18 kg/667 m2,雜交秈稻為 13~15 kg/667 m2。 基肥∶分蘗肥∶穗肥比例,缽苗機插為 3∶3∶4,毯苗機插為 4∶3∶3,第一次分蘗肥于移栽后5~7 d內施用,第二次分蘗肥于栽后15 d施用,穗肥于倒4葉期和倒3葉期分兩次等量施用;N∶P2O5∶K2O=2∶1∶1,磷肥一次性基施,鉀肥于耕翻前、拔節期兩次等量施入。水分管理及病蟲草害防治等栽培措施均按不同機插方式高產栽培要求實施。
觀測并記載不同移栽方式下不同類型品種始穗、齊穗、成熟等主要生育時期對應的準確日期。成熟期每小區普查100穴。計算有效穗數,取5穴調查每穗粒數、結實率和測定千粒重,進行理論測產,并實收核產。稻谷收獲后,室內貯藏3個月,參照國標《GB/T17891-1999 優質稻谷》測定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堊白粒率、堊白大小、堊白度。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進行數據處理。
不同類型品種水稻產量及構成見表2,在缽苗機插條件下,不同類型水稻品種產量呈雜交粳稻>常規粳稻>雜交秈稻的趨勢。雜交粳稻較常規粳稻和雜交秈稻平均產量分別高9.89%和13.93%。雜交粳稻較常規粳稻和雜交秈稻產量高是因其具較高的群體穎花量,而常規粳稻較雜交秈稻產量高是因其具有較高的結實率和千粒重。由表2可知,各類型品種中實產最高的品種分別為,中熟中粳為鹽豐稻2號,遲熟中粳為南粳稻9108,雜交粳稻為甬優2640,雜交秈稻為豐優293, 單產分別為 725.22、765.94、869.19、711.09 kg /667 m2。
綜合該項機插方式的經濟效益考慮,筆者認為適宜當地缽苗機插品種的產量指標應定為,常規粳稻中熟中粳產量≥700 kg/667 m2,遲熟中粳≥720 kg/667 m2,雜交粳稻≥800 kg/667 m2,雜交秈稻≥700 kg/667 m2。因此,依據以上產量指標,初步篩選出6個常規粳稻、2個雜交粳稻、3個雜交秈稻進入下一年試驗。

表2 缽苗機插條件下不同類型品種水稻產量及構成
不同品種及機插方式水稻產量及其構成見表3。不同品種及機插方式實產均呈缽苗>毯苗的趨勢。不同品種的缽苗機插實際產量較毯苗高1.23%~9.07%,揚育粳3號的缽苗較毯苗高的比例最小,僅為1.23%,以甬優2640最高,為9.07%。產量構成各因素中,所有品種的單位面積穗數均呈缽苗<毯苗的趨勢,分析原因是由于毯苗基本苗較缽苗高,同時毯苗采用小苗機插,利于發揮其低位分蘗優勢,最終穗數較缽苗高;每穗粒數呈缽苗>毯苗的趨勢,所有品種表現趨勢一致;而不同品種的結實率和千粒重變化趨勢相同,均是缽苗高于毯苗,分析可能是由于缽苗播種早,帶蘗無植傷移栽,可以發揮大穗和灌漿時間長的優勢。筆者依據缽苗實產較毯苗高5%及以上的要求,將常規粳稻揚育粳3號和雜交秈稻兩優037淘汰。
不同品種及不同機插方式水稻生育期及抗倒
性見表4。與毯苗相比,不同類型品種缽苗機插的始穗期、齊穗期、成熟期均提前,各時期分別提前了 2~5 d,平均 3.5 d、齊穗期 2~9 d,平均 5.5 d、成熟期 3~8 d,平均 5.5 d,不同類型品種全生育期均表現缽苗長于毯苗趨勢,缽苗較毯苗全生育期延長5~11 d,平均8 d。進一步分析表4可知,有些品種在不同機插方式下,水稻植株抗倒性上有一定差別,比如南粳9108、南粳49及兩優0367在缽苗機插條件下的抗倒性要強于毯苗,另外,本研究中的雜交粳稻津7優18在兩種栽插方式均易倒伏,因此,對該品種予以淘汰。綜上說明,缽苗機插方式可延長水稻生育期,進一步挖掘水稻產量潛力,同時可培育高質量群體,增強植株抗倒性。

表3 不同品種及不同機插方式水稻產量及構成

表4 不同品種及不同機插方式水稻生育期及抗倒性
稻谷的加工品質和外觀品質直接影響稻米的商品價值,是稻米商品性優劣的最直接體現。本研對不同品種及不同機插方式水稻稻米加工品質和外觀品質進行系統比較(表5),結果表明,與毯苗相比,不同類型品種缽苗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高于毯苗,而缽苗的堊白米率、堊白大小及堊白度均低于毯苗,以南粳9108為例,缽苗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較毯苗分別高3.01%、3.76%、6.49%,堊白米率、堊白大小及堊白度分別低 3.08%、11.65%、14.36%。說明,缽苗機插稻在延長水稻生育同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當地毯苗機插條件下稻米品質不佳的問題。

表5 不同品種及不同機插方式水稻稻米品質
筆者所在地區屬典型稻麥兩熟種植區,也是常規粳稻、雜交粳稻、雜交秈稻幾種類型水稻品種并存稻區[5]。多年以來水稻生產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雜交稻仍采用傳統手載方式移栽,作業效率較低,農民純收益不高;二是當前使用的毯狀小苗水稻機插方式存在秧齡短、秧苗素質弱、植傷重、緩苗期長、個(群)體生長量小和雜交稻應用難度大(尤其是大穗型雜交稻)等技術“瓶頸”問題[6],一方面壓縮了水稻產量潛力,另一方面常導致下茬小麥不能適期播種,影響稻麥周年高產。缽苗機插可以培育25~30 d帶蘗壯秧,且移栽大田后無植傷,幾乎無緩苗期,人為延長水稻的全生育期,如本研究中缽苗較毯苗生育期平均長8 d左右,成熟期提早了5.5 d,較毯苗可以減輕讓茬壓力,挖掘稻麥周年增產潛力。另外,對于雜交粳稻、雜交秈稻均可精確定量播種,降低大田漏穴率,提高大田移栽秧苗均勻度 ,克服雜交稻毯苗機插中的多個問題,實現雜交稻機械化高產栽培目標。
在對不同類型品種進行缽苗機插試驗之后,依據設定的產量指標初步篩選出若干水稻品種,次年對初步篩選的品種在缽苗和毯苗機插方式下的產量、生育期及稻米品質進行系統比較,篩選出常規粳稻有武運粳27、鹽豐稻2號、南粳49、南粳9108、揚粳805,雜交粳稻甬優2640,雜交秈稻皖稻153、豐優293。對以上品種可先進行大面積示范,條件成熟后可進行一定面積推廣。
[1]張洪程,朱聰聰,霍中洋,等.缽苗機插水稻產量形成優勢及主要生理生態特點[J].農業工程學報,2013,29(21):50-59.
[2]邴延忠,陳宗凱.水稻缽苗移栽機械化技術研發與應用[J].農機科技推廣,2011(4):52-53.
[3]孫德超,李曉東,姜阿利.水稻缽育秧苗機插技術特點及其優勢[J].農業機械,2010(20):69.
[4]張洪程,龔金龍.中國水稻種植機械化高產農藝研究現狀及發展探討[J]. 中國農業科學 2014,47(7):1273-1289
[6]李宗春,王恒雨,許成軍,等.淮北地區機插稻存在問題及栽培對策[J]. 北方水稻,2008(4):54-55.
(責任編輯:宋雙)
Study on the Selection of Rice Cultivars for Bowl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Method
LIU Ren-mei1,YANG Shu-bin1,WANG Tao1,NI Ren-zhong2
(1 Agricultural Technology&Extension Center of Jinhu County,Huaian Jiangsu 211600,China;2 Agricultural Technology&Service Center of Taji Town,Jinhu County,Huaian Jiangsu 211600,China)
A field experiment about screening the suitable rice varieties for bowl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method was conducted with japonica hybrid rice hybrid rice,japonica conventional rice and indica hybrid rice as materials in ricewheat cropping areas (Jinhu of Jiangsu)in 2014-2015.Referring to the setting rice yield index of bowl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method,we selected a number of high or super-high yield potential of rice varieties preliminary in 2014.The same material was treated with bowl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and conventional blanket seedling of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respectively,the rice yield,growth period and rice quality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in 2015.A group of suitable rice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ice production in large area on the climatic factors and yield potential.
Bowl mechanical-transplanting method;Rice;Selection of varieties
S511.0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6737(2016)06-0016-06
由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項目——現代農業(稻麥)科技綜合示范推廣(金湖)項目資助,編號:SXGC[2014]158 SXGC[2015]179。
2016-04-14
劉仁梅(1978-),女,高級農藝師,長期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