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妮 徐耀琳
1.河南省安陽市中醫院,455000 2.河南省安陽市職業技術學院
?
刺絡放血聯合黛力新治療中風后麻木癥的療效觀察※
張國妮1徐耀琳2
1.河南省安陽市中醫院,455000 2.河南省安陽市職業技術學院
中風后麻木癥;刺絡放血;黛力新
麻木是中風病患者常見的伴隨癥狀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患側面部或肢體麻木,可伴有感覺減退或過敏、疼痛、酸脹、蟻走感,輕者影響日常生活功能,重者自覺痛苦難堪,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給患者造成焦慮、抑郁情緒。有研究發現,腦卒中后肢體麻木患者更易發生焦慮和抑郁,肢體的麻木常隨負性情緒的出現而加重[1]。為尋求較好療效,我們2013年3月—2015年3月對50例中風后麻木患者采用刺絡放血療法聯合黛力新片口服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00例患者均為我院腦病科門診及住院病人,按照隨機原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41~75歲;腦梗死42例,腦出血8例;病程最短3 d,最長180 d。對照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41~72歲;腦梗死40例,腦出血10例;病程4~182 d。
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為腦梗死或腦出血并經頭顱CT或MRI證實,疾病診斷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2]。②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表現為患側面部或肢體麻木、蟻走感、感覺過敏或減退等。③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無嚴重并發癥。④沒有明顯智力或精神障礙,能理解和執行治療人員的簡單指令。
排除標準:①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或病情危重的中風患者。②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圍神經病。③凝血障礙相關性疾病。
基礎治療:腦梗死患者基礎治療為抗血小板聚集、穩定斑塊及改善腦循環及代謝藥物,急性期以靜脈用藥聯合口服,病情穩定后改為口服藥物。腦出血急性期給予脫水降顱壓、減輕腦水腫等治療,穩定后改為口服降壓藥物,針對合并癥加用相應藥物,如高脂血癥加用降脂藥物,糖尿病加用降糖藥物等。
治療組:采用梅花針刺絡放血聯合黛力新片口服。刺絡放血療法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同時口服黛力新片早飯后及午飯后各服1片。刺絡放血療法:①取穴:面部阿是穴,如為半側面部麻木,可取陽白、四白、地倉、下關、頰車。四肢部位取十二井穴。②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后,用梅花針叩刺直至皮膚有滲血,用消毒棉簽拭去滲血,保持放血部位干燥,忌洗澡。穴位可以交替進行,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根據患者緩解程度決定治療時間,最多不超過2個療程。
對照組:口服黛力新片,每日2次,早飯后及午飯后各服1片。
療效標準:療程結束后評價療效。痊愈:患者自述癥狀消失,與健側比較無明顯差異;顯效:患者自述癥狀較治療前明顯好轉;有效:患者自述癥狀較治療前有減輕;無效:患者自述癥狀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改變。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0%,對照組總有效率64%。經統計學分析,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肢體麻木是卒中后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常常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長久可致焦慮、抑郁情緒。肢體麻木屬于中醫“血痹”范疇,《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癥并治》中“邪在于絡,肌膚不仁”,認為病機為“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認為正氣虛而感受外邪為中風發病原因。氣血陰陽虧虛,風、火、痰、氣、瘀邪致病,故目前認為中風后肢體麻木與瘀血痰濕阻滯絡脈有關,針刺絡脈可以疏通絡脈,實現氣血滲灌,調和營衛[3]。井穴刺絡放血能夠調整肢體的經絡氣血,使惡血得除,新血得生,經絡之氣得以調和,氣血運行得以疏通。有研究證實,十二井穴位于手足末端,該部位在解剖學上有末梢神經感受器、末梢血管,在此放血或針刺,可以改善組織微循環和神經營養功能,降低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4],影響腦組織離子濃度變化,有利于緩解腦水腫發生、發展[5]。因此,刺絡放血可以調節離子平衡,改善微循環,促進癱瘓肢體活動的恢復,使靜脈或淋巴的回流得以改善,減輕肢體的麻木,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黛力新是一種新型抗抑郁藥,為四甲蒽丙胺與三氟噻噸的合劑。前者有抑制突觸前膜對 5-HT 及去甲腎上腺素( NE) 的再攝取作用,故提高突觸間隙胺類遞質的含量; 后者主要作用于突觸前膜多巴胺( DA)自身調節受體(D2),促進DA的合成和釋放,使突觸間隙中 DA 含量增加。二者綜合作用的結果是提高突觸間隙 NE、DA 及 5-HT 等多種神經遞質的含量,活躍情緒,改善抑郁癥狀,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6]。二者聯合使用療效加強,考慮與其上述作用機制有關。該療法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1]徐慧霞.肢體麻木主訴對腦卒中后遺癥患者負面情緒的影響和治療指導[J].醫學信息,2012,25(12):56-57.
[2]中華醫學會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內科雜志,1996,29(6):379-380.
[3]劉華,劉仲杰,施土生.刺絡放血法治療中風偏癱麻木癥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6,26(5):337-338.
[4]丁晶,郭義.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對中風初起患者意識狀態影響的臨床對比觀察[J].中國針灸,2004,24(10):673.
[5]周國平,鄧常青.“手十二井穴”放血抗兔實驗性腦缺血機理的研究[J].針刺研究,1999,24(2):101.
[6]陸連生,陳娜,史萬英,等.黛力新聯合心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治療效果[J].河北醫藥,2011,33(23):3587-3588.
2015-12-21)
※河南省重點中醫專科(學術)帶頭人培養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