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李林燕 魏 云
紅旗渠畔的燈火
文/圖_李林燕 魏 云
溫潤的陽光透過指縫,塵埃顆粒輕舞飛揚,電在林州落地生根的60余年歷程,在我翻閱一張張泛黃卷翹的圖片、走訪數位安詳的老人、漫步多個電力設施舊址時漸次清晰,一部厚重的林州電力發展史正慢慢地拂去歲月的輕紗,穿越時光款款走來。
自古點燈離不開油,電在林州的第一縷光芒是從河南園水力發電站發出的。1950年2月,合澗公社農工商電廠建成投產,主供河南園村委用電,后架設線路供合澗鎮商戶用電,共計130戶,入戶燈泡15瓦,每燈每月交電費5角。1957年林縣電廠成立,采用鍋駝機發電,供縣委機關及大、小菜園7個村照明。
建設河南園水電站時資金不足,河南園村每戶分攤一斗糧食,部分商戶集了一部分款,又讓區公所從代耕款中借出兩萬斤糧食湊齊5000多元,才買了一個15千瓦的電磙(直流發電機)和所需電料。那時誰也沒見過發電機,就連擔任經理的王雪林也說:“磨電哩,磨電哩,不知道咱這磨房盛下盛不下電磨哩!”河南園電站共有6名職工,每月由國家供應指標口糧40斤,掙30~40斤小米。電廠一發電立即引起轟動,那時的農村在家點的是煤油燈,開會唱戲點汽燈,誰也沒見過電燈!附近的老百姓都紛紛跑來看這“新玩意兒”——一根繩子系個玻璃球,不用擦燈(林縣土話,意指火柴)就能點著的燈。尤其是安在電廠門前的那個2000瓦的燈泡,賊亮賊亮,照得老遠老遠,惹得人們驚嘆不已。為驗證燈泡的亮度,經理王雪林專門從家里拿了一本書,親自跑到離光源很遠的地方,看看離多遠還能看清楚書上的字。
1960年動工到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倔強的林縣人苦干十年修建的“人工天河”紅旗渠,改變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局面。小型水電站如雨后春筍般興起,供電范圍也覆蓋到縣南、縣城和縣北部分鄉鎮。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來的百業蕭條期,林縣電力事業的發展反而進入了難得的“黃金時代”。

豫北第一條鋼管塔線路——曹平線路

林州市第一座35千伏變電站——太平莊站

林州市第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平房莊站
1961年,林縣架設了第一條35千伏高壓輸電線路,1963年建設了第一座35千伏變電站太平莊站。1971年,隸屬水利電業局的林縣電力管理所成立,在全縣15個公社分設供電服務點,通電的大隊設電力管理領導小組,配備電工1人,負責維護本村線路和用電安裝。1977年架通第二條35千伏輸電線路,實現了2條與省電網相連的輸電大動脈。之后架設通往林縣各個方向的高壓輸電線路20條,總長200.67千米,建設了21處35千伏變電站,安裝變壓器35臺,總變容量77200千伏安。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電雖然已從“空中樓閣”走下神壇,但只限于服務各公社政府,對老百姓來說是個“稀罕物件兒”,保電限電情況比較突出,一到5月及秋收時節,縣委就統一要求全縣各有電單位“讓電于農”,電管所帶頭節約用電,全體職工點起蠟燭,過起了清貧而樂觀的“無電時光”。
始建于1976年的林縣火電廠,原設計為2/6000千瓦機組,之后20年里電廠經過四期建設,裝機容量100兆瓦,2011年因國家“上大壓小”政策影響關停。1985年林縣有水電站88座,裝機168臺,總容量26183千瓦,年均發電5600萬千瓦時。進入20世紀80年代,“村村通電工程”讓電不再是奢侈品,它走進了平常人家,也結束了林縣多年來嚴重缺電的歷史。1987年獨立管理運轉的林縣電業局正式成立。
20世紀90年代初,林縣縣委勇立改革潮頭,定下年產值要達到20億的發展目標。圍繞市委發展需求,1988年林縣電業局制訂《電網三年發展規劃》白皮書,提出“縣城2座110千伏變電站,全縣17個鄉鎮各1座35千伏變電站”的大膽構想,當年被評為省公司電網發展規劃樣板作品。參與編寫此書的技術員岳文獻回憶,方案一拿出大伙兒都笑他:“你可真敢想,這不是‘懸西游’(林縣土話,意指吹牛皮)嘛!”
1990年12月,110千伏平房莊站建成投運,填補了林州無110千伏電源的歷史空白,溝通了林州與華中電網的高電壓等級聯系,奠定了林縣電網骨架建設基礎。1994年林縣撤縣改市,林州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用電負荷急劇上升,1994年110千伏曹家莊站建成投運,這個在當年被稱為“懸西游”的電網神話,已從藍圖一步步成為現實。
敢較真、敢吃苦、敢想敢干,倔強憨厚、自強不息的林州人從不止步于靠天吃飯,懷著當年“重新安排山河”的豪邁氣魄,在巍巍太行山下、滔滔紅旗渠畔,譜寫了“戰太行、出太行、美太行、富太行”的創業四部曲,林州電力事業如一顆冉冉升起的“太行明珠”,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蛻變。隨著城網改造、戶表改造、井井通電、農網改造、光伏發電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德政工程的順利實施,截至目前,林州境內有220千伏變電站4座,110千伏變電站9座,35千伏變電站39座,10千伏配電變壓器6811臺,境內已形成了以220千伏為主供電源、110千伏為主網、35千伏為輻射的現代化電力網。
說不清是紅旗渠成就了電力事業,還是電力推動了林州經濟的快速騰飛。水繞著山,山托著城,電連起了夢想,夢想很遠也很近……
(作者單位:林州市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