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麗
“藏”過寒冬
文/張麗

寒冬時節,雪花慢慢從空中飄落下來,楊樹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干,凍得直發抖。一會兒,山頭白了,房子白了,窗外的一切都變得潔白無瑕。積雪覆蓋下的樹木正在積蓄能量,迎接來年璀璨的春華秋實。
冬季閉藏,萬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內,可以說冬季是“儲蓄”健康的最好季節。我們在這時要順應這一時令,遵循“冬藏”養生之道,在身、心上,做到多“儲蓄”,少“透支”,健康會更輕松地獲得。
12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之一,陰氣極盛,所謂盛極而衰,冬至陽生春又來,陽氣已有所萌動。此時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內,有助于日后體內陽氣的升發。
冬至后,天氣寒冷,陽氣伏藏,順應這一變化,此時養生當注重于“藏”,早睡晚起,不要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養腎十分重要,鹽要少吃,肉要少吃,適度即可,以免造成血液黏稠,發生意外。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冬至養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要避免受寒及過度疲勞,積極治療原發病。在飲食上以溫熱為主,多食用糯米、狗肉、大棗、桂圓、芝麻、木耳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外出時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氣溫較低時盡量少出門,避免凍傷,或誘發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
《易經》中記載“冬至陽生”,此時陰氣已達到極盛,陽氣開始萌芽。順應這一趨勢,養生亦應適當補養陽氣,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羊肉、枸杞等,注意生活規律,定時開窗換氣,常呼吸新鮮空氣,適當進行室外體育鍛煉。
《內經》有“秋冬養陰”之說,而北方冬季氣候一般比較干燥,常有大風天氣,因此,滋益陰精也是冬至養生的重要內容。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多喝水,多吃水果,多吃蘿卜、白菜,因為冬天常吃肉易生痰,所以冬天“多吃蘿卜白菜姜,不勞醫生開藥方”。
冬天調養得好,春夏發病就少?;谶@個觀點,冬補應以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為宜。可用各種魚類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藥人參、黃芪、桂圓、紅棗等調養脾胃,或做湯,或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進補后定會使人儲
備更多的能量,從而增強免疫抗病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