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八道”的來龍去脈

“胡說八道”,也叫“胡說亂道”或“胡說白道”,是指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亂說、瞎說,即信口開河,不顧事實,隨心所欲,任意發揮,不計后果,張嘴“胡咧咧”。
在日常生活中,正派善良的人一句“你別胡說八道”,即刻就把此類德行的人給“噎”回去了。許多文學作品中,也多見借助“胡說八道”來刻畫人物性格,增加可讀性的。《西游記》六八回:“你那曾見《素問》《難經》《本草》《脈訣》,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這等胡說散道,會甚么懸絲診脈!”《三俠五義》七回:“小婦人告訴他兄弟已死,不但不哭,反倒向小婦人胡說八道。”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為了造語驚人,對仗工整起見,有些文豪們是簡直不恤于胡說八道。”
實際上,“胡說八道”這個成語,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胡說,二是八道。“胡說”一詞源于“胡人”,在我國古代,一般把居住、生活在大西部和北部的少數民族,統稱為“胡人”,而“胡說”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晉之后。那時,居住在西北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匈奴、鮮卑等,但中原人并不認識他們的文字,而且也聽不懂他們說的話,于是,就把“胡人”的文章和說話叫“胡說”。實際上,“胡說”的胡應該是“胡人”的意思,而絕非他意。至于以后意思的演變,說到底,也是“自我”盲目和對“人家”的冤枉。
從資料看,“八道”一說是源于佛教,即“八正道”,又稱“八圣道”,是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一類,它主要論述通向涅槃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另一說是源于道教。道教追求的是長生不老與得道成仙,但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過八個階段,也就是八道。一是入道,即進入道門;二是學道,即學習修道的理論和方法;三是訪道,即對道的研修要請高道、大德加以指點;四是修道,即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五是得道,即通過修行、參悟,使自己的道行達到高深;六是傳道,即有了道行,不僅要個人修持還要普渡眾生進行傳道;七是了道,即通過上述過程終于得道,脫胎換骨完成了修道的過程;八是成道,即升入天界成為所謂的神仙。
再看“胡說八道”這個詞,就一目了然了。明明是自己聽不懂胡人講佛法,又看不懂胡人的佛文;明明是自己聽不懂胡人講道經誦經文,又看不懂胡人的道經文章,反而還“倒打一耙”,說人家“胡說八道”,這是不是有點兒不講理?但“約定俗成”,古往今來,一直這么說這么用,以此比喻有的人愛“胡說八道”,警惕“一派胡言”絕不可信,倒也“入木三分”。
據《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