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家庭如何做選擇
到了十月,不少家長都開始“行動”起來,各式留學咨詢會成了周末的主題。無論是工薪族、典型中產,還是“不差錢”的土豪,都面臨著讓孩子出國留學這一相同的問題。留學的高昂費用、國內激烈的升學競爭、可預期的親子關系疏離,使家長們陷入兩難。那么,如何根據自家條件,為孩子制訂一個靠譜的留學計劃呢?

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留學都是一個高消費教育投資,甚至是不少“土豪”家長們炫富的又一樣法寶。尤其是孩子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不少家長更是抱著讓孩子出國鍍金的想法,而在選擇學校時,他們也更傾向于華人較多的國家或地區,但是留學專家指出,中國留學生扎堆,不利于學生融入當地社會。在國外留學,講中文要是能多交點朋友當然可以,但很多情況是扎堆了就出不來了,完全是封閉式圈子,對學生來說提升不大。
專家提醒這些不差錢的家庭,父母送孩子出國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理性看待“海外鍍金”,國外院校“寬進嚴出”拿到錄取通知書,未必就保證能順利畢業。“海外鍍金”不是指去了海外一趟,弄個洋文憑回來身價就提升,需要學到一技之長,綜合素質要提升(包外語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國際視野等),才會受到尊重,無論掌管家族企業還是受聘其他企業情況都如此。從留學規劃的角度,若當前英語成績和平時成績不太好,問題也不大,因為海外院校招生時更看重申請人的學習規劃與潛力,如果出國后能認真學好,也有機會轉學到一些排名更好的學校。
建議這類學生,一是先在國內讀預科課程,再升讀對應的海外本科院校;二是入讀海外預科,再轉到海外大學;三是通過“雙錄取”方式,申請部分大學或者美國、加拿大社區學院等門檻相對低的項目,等1~2年后成績有進步再轉學分入讀排名更好的院校。
無論選擇哪種方案,必須要打好外語基礎再出國,這樣在人際交流與衣食住行方面遇到的困難會大大減少。
雖說現在留學門檻降低,但是畢竟是筆大支出,而對于多數的普通家庭來說,是不是就不能送孩子出國留學了呢?對此,留學專家表示,要量體裁衣,根據自己家庭收入、孩子成績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更合理地制訂留學計劃。
專家指出,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并不主張過早地出國留學,因為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是留學成本。比如說八年級也就是初中二年級選擇出國,到完成本科的學習需要9年時間,學費及生活費將過百萬,甚至幾百萬元,一般的家庭難以承受。除了資金問題,學生的自理能力、適應能力、接受能力及語言能力,也是面臨的考驗。因此,家庭條件一般、經濟基礎不夠雄厚的家庭,不妨把孩子出國時間推后一下,在本科甚至在孩子工作以后再考慮去讀研。
對于工薪家庭、小康家庭,如果計劃安排孩子出國留學,卻面臨費用不足,可參考以下四種方式:
第一,是留學貸款
第二,選擇留學成本較低但教育質量同樣備受認可的歐洲留學國家,如德國、法國、意大利等
第三,如果成績夠優秀,綜合能力很強,可選擇提供獎學金的國家,如荷蘭,新加坡、日本、韓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甚至是美國,以上國家在本碩階段申請幾率更大。
第四,讓孩子在國內念完本科、工作2~3年有一定積蓄后再出國。
出國留學,需要孩子的心理素質尤其是抗打壓能力要強。
還有一類家庭,父母雙方收入尚可,屬于中產階級,有計劃送孩子出國留學,并很早開始為孩子準備留學激進,而他們的目的更多的是讓成績中等的孩子在海外獲得更優質的教育。從海外學校錄取的實際情況來看,錄取主要看孩子的平時成績與綜合能力而不是年級排名,出國的確可以避開國內高考激烈競爭,有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的更多可能。這類家庭送孩子出國,當前要解決的問題是,對于“是否出國、何時出國”整個家庭要達成一致的意見。在孩子走向留學成功的路上,父母是第二關鍵角色,充當引導者、陪伴者的角色,起到情感支持與意見提供的重要作用,倘若父母其中一方不同意的話,孩子的心理壓力會加劇,不妨先聽聽孩子意見,把未來的選擇權交回給孩子。
從留學規劃的角度來看,家長如果希望能經常見到女兒,可以選擇臨近中國的地區作為孩子的留學目的地,方便前往探望和照顧。比如:澳大利亞、新加坡及日本、韓國等。如果經濟能力許可,可考慮在初三畢業或者高一年級送女兒出國讀10或11年級,更容易在當地建立朋友圈,語言與文化適應得更充分,日常也有更多的時間了解和接觸海外大學,這樣升讀當地理想大學成功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