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為什么自稱哀家

太后,主要是東亞漢字文化圈中,現任君王尊封給其母、祖母、前任君王正配甚至是前前任君王正配,或是其他具有相當地位女性的位號,而西方世界與奧斯曼帝國等中東地區的君主的母親,在中文翻譯時也會稱為太后。
在中國,太后的起源不詳,最早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以前就有太后出現,是世界上最早的太后。太者,大也,又基于漢字文化圈多半有以孝為天的思想(尤其是中國),因此太后的身份與地位總是凌駕于君王之上,甚至造成歷史上部分太后的專權。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的帝位,一般都是等先皇死后才傳給后代(兒子)的。這就是說既然成為皇上,那就是沒有父親的,她的母親就是寡婦了,也就是說,皇后一定要等死了丈夫以后才能成為太后。所以,太后為什么自稱哀家?“哀”隱含先帝去世哀痛先皇之意,稱“哀家”的只能是太后、太妃,但是現在很多影視作品里面,皇后也總會自稱哀家,這應該是個笑話,否則豈不是詛咒皇帝?那可是死罪。電視里的話不能夠當真的。
據《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