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敬業律師事務所王凱
當保險成為遺產要如何分
遼寧敬業律師事務所王凱

蔣先生在某保險公司投保了一份分紅型人壽保險,保險期為6年,保單的投保人、被保險人均為蔣某。幾年后,蔣先生與妻子離婚時,女方要求對蔣先生投保的這份保險也進行財產分割。蔣先生應該與妻子分割這份保險嗎?
律師解答:從我國《婚姻法》第17條第2款“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可以看出,是否分割主要看購買保險的錢是夫妻共同生活收入,還是婚前個人無形財產的收入。如果是夫妻共同生活收入,應列入夫妻共同投資的財產。具體到本案中,被告蔣某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為自己購買的分紅型人壽保險是一種有價證券,在被告未到庭證明自己系以個人財產購買保險的情況下,應當認定被告是用夫妻共同財產購買保險,其保單的現金價值在離婚時亦應以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所以,蔣先生應該與妻子分割這份保險。
董某為一貨車司機,與高某結婚,一次董某在出車時,與一輛汽車發生交通事故,董某當場死亡。董某在生前曾購買人身保險,根據保險合同,保險公司賠償了38000元人身保險金及13200元財產保險。當年董某投保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為妻子高某,因此高某認為這38000元歸她個人所有,而董某父母認為這筆錢是兒子用命換來的,和13200元財產保險金一樣都是兒子的遺產,做父母的享有繼承權,應當和高某平分這部分錢。這份保險金到底應該給誰呢?
律師解答:根據我國保險法規有關條文規定的精神,人身保險金能否列入被保險人的遺產,取決于被保險人是否指定了受益人。指定了受益人的,被保險人死亡后,其人身保險金應付給受益人;未指定受益人的,被保險人死亡后,其人身保險金應作為遺產處理。結合本案,38000元保險金指定的受益人是高某,就應屬于高某,13200元的財產保險金屬于董某的遺產,由其繼承人——高某和董某父母共同繼承。
劉大和劉二的父親因病去世,單位發放了5.8萬元撫恤金,劉二將這筆撫恤金領走。兩年后他們的母親去世,劉二又將單位為其母親發放的2.2萬元撫恤金領走。
為母親辦完喪事后,劉大與劉二多次協商,要求分割父母的撫恤金,均未果。無奈,劉大將劉二訴至法院,請求平均分割撫恤金。
劉大訴稱,父母去世后共遺留撫恤金8萬元,應當由子女共同享有并繼承,劉二應當返還自己4萬元。
劉二辯稱,父親的撫恤金領取后交給了母親,因為母親工資低,根本不夠基本生活所需,現在也已經花完。母親去世后,他雖然將母親的撫恤金領走,但辦理母親喪事也花了不少錢,而且父親去世后,母親主要由自己贍養,所以分割母親的撫恤金時自己應該多分。這筆撫恤金究竟該怎么分呢?
律師解答:撫恤金是有關單位依照法律規定給予死者家屬的物質幫助和精神撫慰,特別用以優撫、救助依靠死者生活而無經濟來源的人,并非是死者的個人財產,故撫恤金不屬于遺產的范圍,不能作為遺產繼承。
本案中,劉大劉二均為有勞動能力的成年人,故父親去世后其單位發放的撫恤金,應當認為主要是對其母親的撫慰。
他們的母親去世后,單位發放的2.2萬元撫恤金是對其子女的撫慰,因此該撫恤金應歸劉大、劉二共同所有。
王大和王二的父母相繼去世,留下房產一套。父親王某曾立過三份不同遺囑,臨終前又立下了第四份,遺囑中表示,之前寫的遺囑都作廢,今后不再立遺囑。王某立下的這四份遺囑,到底那一份有效呢?
律師解答:被繼承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遺囑,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后遺囑為準。所以,即使王某沒有強調之前遺囑作廢,王某的最后一份遺囑也是有效的。
離婚后同居,同居關系受法律保護嗎
劉某與前夫何某辦理了離婚登記手續,由于雙方再無別的住處,仍在原共同購買的房屋里居住。同年7月,雙方都覺得,其實兩人并沒有很大的矛盾,在一塊生活比分開過好多了,于是兩人決定重新一塊生活,財物各自管理。自此,雙方就開始了同居生活,但一直沒有去辦理復婚手續。
幾年后,劉某發現何某很少回家,對劉某也是愛理不理,再也不關心劉某。劉某覺得納悶,問其緣由,才得知何某愛上了另外一名黃姓女子,并準備與其結婚。此后,何某搬離出去居住,同年,何某與黃姓女子辦理了結婚手續。劉某想通過法律途徑得到何某的賠償,法律會保護劉某的同居關系嗎?
律師解答:離婚后雙方未再婚,未履行復婚登記手續,又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應按同居關系處理。因為,涉及離婚判決書、離婚調解書、登記離婚的效力問題,前面有那些生效的法律文書,后面兩人又不履行任何法律手續就以夫妻名義同居,法律并不因為當事人曾經是夫妻關系而對其同居關系予以保護,當事人之間不存在夫妻的權利義務關系。在無子女和財產糾紛的情況下,法院對此情形將不予受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