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龍德
在全球貿易持續下滑、國內經濟低迷和人工成本不斷攀升等多重利空疊加下,造船業步履維艱已是不爭的事實,倒閉潮、合并潮、裁員潮和罷工潮頻頻發生。面對如此惡劣大環境,船企在遭遇洗牌過程中不得不使盡渾身解數確保生存發展。雖然所處條件一樣,船廠的命運卻大相徑庭。目前船市的確令人悲觀,但并非毫無希望,許多優秀企業硬是通過審時度勢經營贏得了漂亮的逆勢成長,如揚子江船業就是寒夜里的一顆耀眼明珠。
復蘇或是漫漫長夜夢
從2008年金融風暴爆發算起,全球船舶行業陷入低迷已是8年多,至今不但絲毫不見回暖跡象,而且造船三大指標不斷創下新低。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明顯減少,其中新船訂單量為490艘1837.7萬載重噸,與去年上半年比分別下降64.1%、64.5%;手持訂單量為27420萬載重噸,是2015年同期的91.7%。今年上半年的造船新接訂單量若以載重噸計,僅約為2007年上半年的1/5。
究其原因有:今年世界經濟更加衰退,國際形勢和局部地緣政治態勢不穩定因素加大;國內實體經濟處于前所未有困境;航運市場運力過剩壓力持續增加,部分船廠和船東經營行為過度非理性化。采訪中,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林洪山表示,有人曾研究過,船市迎來高峰周期大概為30年一次。這些年雖說船市有起伏,但真正的復蘇之路還很遠。這或許有點悲觀,但絕非危言聳聽。正是市場極度冰冷,今年來世界爆發了一波又一波的大規模裁員降薪浪潮,最終導致員工聚集大罷工。在這場喧鬧紛擾中,韓國可謂最受傷:該國船廠上半年只接單4艘液化天然氣船,其它市場幾乎顆粒無收,接獲新單同比劇降88.00%。效益不好也迫使該國船企裁員達萬人以上,引發了其史上最大規模的工人罷工。
弱市下并非“無機可乘”
海上運力長期低迷和船市大蕭條是有目共睹的,但這并不影響其暗藏的機遇,而實際上一些船企也從中取得了不俗成績。概括地說,今年上半年存在的機會大體有如下幾方面:一是主要船東國家發生明顯變化。一直以來,日本、德國和希臘是全球老牌船東國家,而到了2016年上半年,中國、日本和澳大利亞成了排名訂造新船國家前三位,特別是中國船隊保有量持續上升。這無疑對中國船廠是令人興奮的好消息;二是波動下某些細分船型市場不時帶來驚喜。雖然整體低落的格局不變,但隨著油價久久不見穩定及某些領域的運力增加,油船、集裝箱船、鐵礦石散貨船等今年來相繼呈現了暫短性訂單亮點,尤其是郵輪建造市場爆升,成了熊市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三是船東結構由航運、運營公司向融資租賃金融公司和政府部門拓展。今年市場有個很明顯改變,就是融資租賃金融公司開始抄底市場,政府部門加大公務船等采購力度;四是國家多方位助力造船業。上半年,我國在融資、建模、轉型升級等方面落地了多項政策,融資難問題日益聚焦,去產能、產品技術升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均取得了較好效果,智能制造開始鋪開,“工匠精神”氛圍愈加濃厚。
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景氣市場既可以讓一大批船企逝去,又可以催生一批企業強勢成長。惠爾凱博海洋工程(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徐勝說,油價暴跌造成海工市場風聲鶴唳,這對船廠來說困難是同等的,關鍵是看誰作好了準備,誰能沉得住氣練好內功,勇于趨勢變通。
從揚子江船業看企業“化危為機”
對比熔盛重工、五洲船舶和舜天船舶等船企倒閉或巨虧,揚子江船業集團上半年依然保持盈利,成為低迷船市中的一個最亮點。據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揚子江船業實現收入57億元、凈利潤8.63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其手持訂單量共89艘(共計428萬載重噸)、金額47億美元,包括38艘集裝箱船、47艘散貨船、2艘液化天然氣船和2艘大型液化氣體運輸船,手持訂單量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四。雖然營業額和利潤都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平均每月超過一億元的利潤讓它當之無愧成了中國最能“賺錢”的船廠。
揚子江船業集團是集造船及海洋工程制造為主業,金融投資、金屬貿易、房地產和航運及船舶租賃為補充的大型民營企業,旗下有江蘇新揚子造船有限公司、江蘇揚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和江蘇揚子江船廠有限公司三家造船企業。該集團今年能取得如此漂亮業績是跟它一系列“化危為機”的做法有關的。首先,從去年開始截至目前揚子江船業已裁員6000人,為企業在低潮中活下來爭取了應對資本。其次,經營上擁有一套包括接單方法、產品特色、管理模式、資金運作、人才培養等靈活而良性運行的機制。它憑借堅實的財務基礎、良好的船舶交付紀錄、強勁的綜合實力和有力的營銷模式在常規船型、LNG船、VLGC等市場都大有斬獲。揚子江船業還改變過去拒絕低價接單策略,主動去承接利潤低甚至有可能虧損的訂單。第三,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發揚工匠精神,推出更高科技、更專業和更迎合國際市場需求的高附加值產品。最近,新揚子造船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成功通過設立,為公司人才培養及技術創新提升創造了優越條件。四是推進精細管理和內部經營,通過開源節流、降本降耗、控制撤單風險來達到成本可控、成本合理化,從而實現了優化賬本底線和優化利潤。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市場“寒冬”看似一片蕭然,其實無處不藏生機,若想猶有花枝俏,揚子江船業集團董事長任元林的一番話或許會有所啟發: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對市場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遵循企業實際和市場經濟規律,要對經濟形勢有清晰的認識和辯證的看法。這場危機既是困難也是機遇,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行業洗牌中脫穎而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