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烈
胃炎患者用藥種類較多,用藥時間長,治療效果有時不明顯,不少患者對于藥物治療有一些疑慮。
專家答:肯定不行。
其中有兩方面。理由第一,煙酒本身就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不去掉病因,談不上有效治療。其次,已經有藥理學研究證明,煙酒可影響藥物的療效,只是不同種類藥物,程度與性質有所不同而已。英國一位治療胃病很有經驗的專家,在1982年歐洲消化學術會議上回答同行詢問成功秘訣時說,“我只治療不抽煙的患者”,看似開玩笑,卻是“真經”。我知道要離開這兩位“老朋友”是多么不容易,然而我同樣看見不少因此治療成功的朋友,關鍵是要下決心!
專家答:這種說法未免太悲觀了吧!
這要看治好的標準是什么。嚴格地說,“好”應該包括三方面:癥狀好轉(或消失),功能好轉(或完全恢復),病理改變好轉(或完全正常)。經過科學治療,前兩個要求大多可以達到。但要求病理改變完全恢復正常則要看病變的程度,一般說來,淺表性和輕度萎縮性胃炎的病理改變有可能恢復正常,病變比較重而深的要完全恢復正常不太容易,只要能控制不再發展,就應該認為滿意了。
顯然好轉不會“從天而降”,合理的藥物治療是不可或缺的方面。
專家答:沒有所謂的“最好”,只有更適合。
“最好的胃藥”并不等于價格最貴的藥,也不一定是“洋藥”,更不是電視、媒體上不停登載大幅廣告的藥。您相信一種“神奇胃藥”能夠治療好各種胃病嗎?我不相信,我認為最好的藥就是準確針對您病情的藥,最適應您體質的藥,這是基本原則。
具體地說,因為每個胃炎患者病因不同,有無幽門螺桿菌,有無煙酒嗜好,胃腸功能如何,過去用藥情況等,都是在選擇藥物時必須考慮的方方面面。
此外,對于好藥有幾條共同的標準:改善癥狀顯著,恢復功能好,不良反應少,價格合適。
專家答:這是因人而異的。
一般治療無效,癥狀又比較重的慢性胃炎患者,只要有幽門螺桿菌陽性,均考慮根治細菌。幽門螺桿菌是胃炎最常見的病因,約70%的胃炎患者胃內都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炎一些主要癥狀如腹脹、噯氣、消化不良等都和細菌感染有關,更重要的是,胃炎病理改變加重,從淺表發展到萎縮,甚至少數到癌癥,都是細菌在起作用,因此從治療與預防觀點出發,根治細菌都有重要作用。新近的臨床經驗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一些頑固難治的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在預防胃癌方面,也有可喜的苗頭。
細菌陰性的患者自然無需這種治療。
專家答:這要看病因是什么。
炎癥有感染(細菌)性與非感染性,感染性炎癥使用抗菌藥物抗感染是正確的,除前面談到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還有極少數胃炎,屬于感染因素引起,應該使用抗菌藥。但其余的胃炎并非感染引起,對于這一類胃炎不主張使用抗菌藥,使用了也無治療作用,還可能帶來一些不良反應。
專家答:和所有藥物一樣,常用胃藥也可能有各種不良反應。
抑酸類藥物(奧美拉唑、蘭索拉唑、西咪替丁等)有惡心、上腹部痛、消化不良、頭疼、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
抗酸藥(氫氧化鋁、鋁鎂加、硫糖鋁等)有便秘、腹瀉、惡心等不良反應。
促動力藥(嗎丁啉、莫沙必利等)可發生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胃黏膜保護劑的鉍劑,可使大便顏色發黑,舌面發黑,發生惡心等消化道癥狀。
總的說來,這些反應都不太重,可以停藥或對癥處理。
專家答:并無統一的療程。
治療慢性胃炎的藥物并無嚴格的療程,服藥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主要看藥物的療效。總體來說,服藥時間應該長一些,這是因為胃炎是慢性病,恢復得有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