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近日出版的由朱永新領銜主編、新教育研究院編著的《新教育晨誦》讀本將為誦讀活動在教育中的推廣與實踐提供重要的理論體系與操作綱要。該晨誦課程是新教育研究院通過16年的長期扎實研究創造出的綜合課程體系,它經過了千余所新教育實驗學校的廣泛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教育晨誦》;詩歌;兒童
【作者單位】王蕾,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誦讀對于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美感的收獲和詩意哲學的融匯,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近日出版的由朱永新領銜主編、新教育研究院編著的《新教育晨誦》讀本將為誦讀活動在教育中的推廣與實踐提供重要的理論體系與操作綱要。新教育實驗作為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民間教育公益機構,由朱永新教授發起,多年來致力于教育改革與創新。晨誦課程是新教育研究院通過16年的長期扎實研究創造出的綜合課程體系,它經過了千余所新教育實驗學校的廣泛實踐,應兒童身心發展之需,助教師共讀共學之想,達家長寄寓自然教育之思,賦予新教育“家校合作共育”的教育理想以實踐的綱要。
用各種形式的詩歌來構建誦讀課程的內容體系,這是《新教育晨誦》不同于其他誦讀活動的最大特點。新教育研究者從數以萬計的中外詩歌中選取順應兒童本能興趣與審美趣味的詩歌。這些詩歌既有傳承中華文化精華的古典詩歌,有洋溢美好情感的現代詩篇,還有傳遞人類共同價值的外國佳作。這些詩歌作品不僅僅是名家名篇的薈萃,還有一些是較少進入慣常教育視野中的優品佳作。通過誦讀各類詩歌,兒童可以在隨韻接合的詩句中,體悟美的色調與詩的境界,進行美的熏陶。
此外,《新教育晨誦》課程內容的選文首要標準是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需求。這樣的選取維度使各期兒童能夠在這些作品的閱讀熏陶中保持其童真本心,助力發展。《新教育晨誦》從幼兒園一直貫穿到高中,簡潔平易的作品體系映射出《新教育晨誦》課程的教育哲學,即以兒童為本位。因此,在所有的晨誦作品中,作品本身所傳遞的兒童性比其他任何內容特點都重要。我們可以看到大量充滿童真意趣的小情思、大境界的作品出現在《新教育晨誦》中,比如,這首《露珠和太陽》:露珠/很小,很小,/太陽/很大,很大。/小小的露珠,/卻能把太陽裝下! 一首簡單卻富有深意的作品,用兒童能感知、感受到的意象來敘說,傳遞的卻是心懷世界的大理想。再比如,《從小愛祖國》:鳥兒愛藍天/魚兒愛江河/蚯蚓愛泥土/蜜蜂愛花朵/我們好兒童/從小愛祖國。這首傳遞愛國熱情的詩歌用一組兒童熟知的動物意象,將我們對祖國的愛生動活潑地表達出來。教育的核心是用兒童能理解、能感知的話語體系,傳遞真善美的哲學。《新教育晨誦》系列用富有藝術價值與教育價值的詩歌體系為我們呈現出教育回歸兒童的真諦。
正如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所言,《新教育晨誦》課程是經歷了16年教育實踐沉淀的成果。從2000年新教育組織編寫《中華經典誦讀本》《英文名篇誦讀本》開始,新教育就一直將晨誦作為其教育研究的重點課題。2003年,第一所新教育掛牌學校昆山玉峰實驗學校正式踐行“一條主線——誦讀活動”;2007年,新教育年會正式推出“晨誦、午讀、暮省”的新教育兒童生活方式,《新教育晨誦》開始正式以課程形式在各實驗學校推出。新教育研究院對《新教育晨誦》經過了長達16年的理論探究與實踐摸索,是“晨誦課程的系統梳理和全面提升”。《新教育晨誦》課程的實操性與專業性很好地解決了當前誦讀活動開展中出現的脫離一線教學,與學校整體教學節奏安排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新教育誦讀課程打通了幼兒園到高中13年的教育,整個課程縱向以兒童年齡、年級來定位,橫向以切合課堂內外的主題教學來貫穿,每周為兒童選出7首詩歌,每個晨誦主題有開篇簡介,以便教師與學生共讀時把握核心。同時,每首詩作之后與每單元的主題拓展板塊中都有新教育人就詩歌或主題進行的作品解讀與閱讀思考文字,讓兒童一方面從內容上體悟詩作的美與德,另一方面從詩歌走向現實,讓兒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詩歌對話。這些設計都極大地拓展了晨誦課程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推廣的有效性,為教育理論如何落地一線,落地家庭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模式。
《新教育晨誦》課程明確提出自己的課程目標:“讓每一位讀者,因為詩歌而詩意棲居。”筆者相信這樣的教育理想將通過《新教育晨誦》的一首首傳達真善美、播撒美意與詩境的作品,走進每位與它相識、相知的學生、教師與家長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