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玉良
(遼寧省凌源市職教中心,遼寧凌源 122500)
牧醫專業助推地方經濟發展運行機制的探究
烏玉良
(遼寧省凌源市職教中心,遼寧凌源 122500)
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既是職業教育的重要職責,也是職業教育自身生存的生命線和發展的動力源泉。實踐證明,中等職業教育要想很好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必須確定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必須建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辦學模式、培養模式和課程結構,必須建立社會服務運行體系和運行機制,多層次、多形式開展社會服務工作,以此來推動地方域經濟發展。
中職 社會服務 運行機制 探究
黨和國家十分重視職業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把職業教育作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造更大人才紅利,加快我國經濟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重要手段,作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因此,中等職業教育如何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既是歷史賦予的重要使命,也是自身生存的生命線和旺盛發展的動力源泉。筆者在多年的牧醫專業教學中,經過認真探索實踐,就牧醫專業如何推進地方經濟發的運行機制做了有益的探索。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職業教育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確定了“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指出明確的發展方向。
1.1立足地方實際,明確培養目標
我校根據凌源市畜牧業“十三五”規劃制定的“市級抓龍頭,鄉鎮抓基地,村區抓大場戶,實現畜牧業生產規?;藴驶?、優質化、品牌化,畜牧業生產與畜產品加工同步發展,畜牧業年產值達到40億元”的發展目標,把我校牧醫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為為凌源畜牧業發展培養留得住、干得好、能致富的中初級技術應用人才和管理人才,農村靠科技致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實施的踐行者和帶頭人。
按照這一培養目標,我們建立了教學、科研、生產、服務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強化了教學、實習、生產、經營、服務育人的五個環節,使整個教學工作引入了“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促技術、以技術促服務、以服務促教學”的良性循環體系,促進了牧醫專業的發展和服務地方能力的提升。
1.2依托產業需要,優化課程結構
我們成立了由畜牧行業企業專家組成的專業委員會,在調研行業、企業的基礎上,結合我市豬、牛、羊、禽飼養及深加工業和飼料生產銷售業的需要,與行業專家研究確定了牧醫專業的課程體系及標準,在課程中明確體現了服務區域的鮮明特點。其次,我們打破原有的學科教材體系,編制了符合地方技術需要的《畜禽解剖與病理教學實習指導》、《畜禽飼養技術流程》、《畜禽疾病防治技術流程》等8本校本教材及配套的考核細則。這些校本教材和相應的考核標準,注重實踐教學的指導,注重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和分析評價,體現了操作性和指導性,對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服務地方能力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1.3實施產教融合,確保校企共贏
我們從育人雙主體、學生雙身份、雙導師指導、雙課堂推進、雙文化滲透、雙證書取得六個方面,與禾豐牧業凌源分公司、凌源宏達牧業公司等企業開展深層次的校企合作,學生以公司“學徒”或“準員工”的身份,進入工作崗位,師傅真正在“做中教”,學生真正在“做中學”,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同時師生也把在校學習的生態發酵床養豬技術、奶牛高產綜合配套技術等新技術和研究成果應用于企業的生產中,大大推進了企業的技術革新和全體員工技術的提高,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持,實現了校企共贏。
2.1強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社會服務有效運行
多年來,我們根據國家下達的“燎原計劃”和省市縣開展的“科技之冬”活動要求,分別與全市各鄉鎮建立了以職教中心為龍頭,以鄉鎮農技校為龍身,以村農民夜校為龍尾的科技培訓網絡,并與各鄉鎮的至少兩個村,每村至少10戶建立了技術服務和承包關系,使我們的技術服務工作形成了由上到下、 由面到點、全方位輻射的立體格局,把我校牧醫專業教學引入了農村科技興農的主戰場。
2.2發揮龍頭作用,多層次、多形式開展社會服務工作,推動地方域經濟發展
在三十多年辦學實踐中,我們經過反復實踐探索,總結歸納出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方法體系。一是我們每年每學期都根據農時季節和生產實際需要,制定社會服務工作實施計劃,成立由專業教師和骨干學生組成的科技培訓“講師團”,深入生產一線進行畜牧業科技普及培訓。二是成立科技服務“小分隊”,深入企業和專業戶,進行技術指導,解決生產上的技術難題。三是對重點戶和示范戶進行系統服務指導,扶持農村致富典型。四是對我校畢業生采取“扶上馬,送一程”的措施,培養他們成為農村靠科技致富的典型;截止今日,我校業生在學校的扶持下,自辦獸醫站、改良站、飼養場、飼料營銷等企業達98家,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起到了示范和引領作用。五是制定科技扶貧效果獎勵政策,將服務指導和培訓效果納入學生的成績考核和專業教師的業績考核之中,大大激發了教師和學生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熱情。
在牧醫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工作中,我們總線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原則。
一是社會服務要與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結合。推進大從創業萬眾創新,最核心的因素是創業者要有適應地方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創業項目和相應的技術技能,而這些技術技能的培養培訓是地方職業教育的重要職責。
二是社會服務工作要與我地區推進科技扶貧和精準扶貧相結合。我們在科技服務工作中,針對各鄉鎮貧困戶,從技術和項目上為他們量身訂制脫貧方案,提高他們的造血功能,從根本上引領他們走向永遠脫貧的道路。
三是打好科技服務“游擊戰”和創建穩固的服務“根據地”相結合。在社會服務工作中,既要面向全體群眾進行巡回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又要重視科技興農示范鄉村建設,以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
中等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是促進國家經濟轉型升級,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實施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專業教師,必須從自身的職責出發,不斷探索服務地方經濟的新方法、新途徑,以更好地完成職業教育的歷史使命。
烏玉良(1962—),男,蒙古族,遼寧凌源人,大學本科學歷,凌源市職教中心教學副校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課堂教學方法及教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