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興華 管曉福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江西贛州 341000)
試論現場微量物證的偵破作用
葉興華 管曉福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江西贛州 341000)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各種犯罪也呈現不斷發展、變化的趨勢。針對這些日益復雜化和智能化得犯罪,微量物證逐漸凸現出其在追訴犯罪中的重要地位。通過對基層公安實戰部門對于微量物證的運用實際情況調研走訪后從微量物證的存在特點、規律、和作用等方面展開分析討論,理清微量物證的基本架構和價值體系,以期對偵查實踐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提高微量物證在實際破案中的作用。
微量物證 偵破案件 作用與意義
近年來,隨著新聞媒體對于公安偵破手段的曝光,各種犯罪也呈現不斷發展、變化的趨勢。犯罪分子反偵查意識的逐步提高,傳統手印、足跡等痕跡物證的提取率逐漸下降,給案件的偵破帶了很大的困難,常使一些案件的偵破處于困境。犯罪痕跡物證的檢驗已經從形象痕跡的經驗檢驗逐步走向微量物證的儀器檢測,針對這些日益復雜化和智能化得犯罪,微量物證逐漸凸現出其在追訴犯罪中的重要地位。
微量物證是指與犯罪有關的、能夠揭露和證實犯罪以及為偵破案件提供線索范圍的體小量微的物質。構成微量物證的種類極其繁多,因案件性質、現場環境、犯罪分子和被害人的職業身份等情況而不同,比如種子、花粉、木屑、毛發、羽毛、鱗片、纖維、油漆、玻璃、油脂、墨水、水泥、化妝品、藥物等。通過微量物證的鑒定,可確定其來源,顯現作案過程及罪犯特征,從而為偵查破案提供證據。微量物證形成的理論基礎是物質交換原理,只要兩個物體相互接觸,在接觸面上就一定會發生物質交換的現象,所以微量物證具有不容易毀滅,出現幾率高,多樣性和隱蔽性等優點。不過,它也有缺點,因為太小,容易被污染或者丟失,很多都是不完整的碎片,需要用很精密復雜的儀器來檢驗。微量物證的形成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物質的重復再現,比如印章或印刷品;另一種是物質轉移,比如棉紗從衣服上分離出來,或者是墨水在紙上擴散開來。有些狡猾的罪犯害怕在犯罪現場留下物證會使暴露,于是作案后會清理現場,來逃避警方的追捕。其實這是沒用的,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刑事科學技術人員擁有了更多微量物證的分析儀器和技術,分析結果也更加精確,哪怕是蛛絲馬跡都能讓罪犯原形畢露。有效地提取和研究微量物證,有助于確定案件的原始現場、推斷案件發生過程并偵破案件。
所謂微量物證是指罪犯在實施犯罪過程中,遺留、附著在現場或從現場帶走的能夠用以揭露和證實犯罪行為或為偵破案件提供線索和范圍的有關的量小體微,有時用肉眼很難看見或者根本看不見的物質。微量物證,包含檢材量極少、肉眼不可見和某種化學成分含量很低兩種意思。有些專家認為,量物證主要指需要借助儀器(大型現代化儀器)進行理化分析的關聯物證。微量物證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的特點:
(1)廣泛性。可以說,微量物證包括了所有的物質、物質種類。從金屬、非金屬,有機物、無機物,純物質、混合物,生物體、非生物體,人造物、自然物等方面都可能涉及。因此要對這些物質、物品進行識別、提取和分析、鑒定,必須借助于專門知識和技術。缺少相關的知識技術,會使偵查人員對微量物證的認識能力不足,造成偵查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僵局,而使偵查工作步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所以對偵查實踐的智力投資和技術投資是刑事偵查發展趨勢的客觀要求。
(2)多樣性。微量物證來源廣泛、種類繁多。它可以是單質,也可以是化合物;可以是金屬,也可以是非金屬;可以是無機物,也可以是有機物;可以是非生物體,也可以是生物體。如案件中的文件材料,交通肇事中遺留的涂料、纖維和油脂,爆炸現場殘留下來的各種爆炸殘留物等等,幾乎無所不包。隨著新材料的不斷涌現,微量物證的來源還在不斷擴大。如此豐富、多樣的微量物證來源將對提供破案線索和縮小偵查范圍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3)依附性。微量物證一般都散落在現場周圍或附著在客體上(如案犯及受侵害者身上、作案工具上等等)。微量物證的這種依附性提示我們在可能的情況下要同時提取作案者、受害者身體和作案工具上的殘屑、粉末,以作互相印證。
(4)不完整性。從現場獲得的微量物證大都是從其整體物分離而形成的,即它不是以完整物的狀態存在,而是以破碎和分離的形式出現,不具有也不反映完整物的形象。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孤立地看待微量物證。對于它的檢驗、鑒定結論,必須與現場勘查情況、案情及其他有關的證據相結合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對它的科學可靠性和證據意義作出正確的判斷。
(5)隱蔽性。微量物證量小體微的性質決定了它具有很強的隱蔽性。這一特點使它不易被犯罪分子注意而銷毀,同時也使現場勘查人員難以發現和收集,提取時也極易丟失或受到污染。這就要求偵查人員在認真分析案情的基礎上仔細進行現場勘查,有時還要利用放大鏡。特殊光源等特殊工具和方法去發現和采集微量物證,以提高微量物證的現場采集率和利用率。
犯罪由人的行為所引起,而人的行為必定導致物質的變化與交換,因此微量物證存在于案件現場的位置、多少等與犯罪行為直接聯系,找到這些微量物證便能正確地認知犯罪行為。微量物證在犯罪現場的空間分布,由于與犯罪行為有關,因而從犯罪行為的一般規律就可以基本認知微量物證在案件現場的存在規律。
(1)重點場所。微量物證主要出現在犯罪人在犯罪現場的進出口,中心現場,罪犯活動的來去路線上。犯罪現場的進出口是罪犯進行犯罪活動的必經之路或障礙物,如門、窗。在門、窗損壞部位往往會留下手套及衣服上的纖維;在撬壓的跡痕上還會出現一些如金屬鍍層、油污、油漆等物質。中心現場即是罪犯為達到犯罪目的而進行的活動場所,當中分布了相對較多的微量物質,是整個犯罪活動犯罪行為較為集中的地方。中心現場里由人帶來或帶走的物質較多,是技術人員需要花大力氣尋找微量物質的場所。犯罪人在作案以后逃走的路徑上也會留下一些物質物品,這同樣是技術人員可以利用的有效物證。
(2)重點部位。按照事物的一般規律看。微量物證往往集中存在于被害者或被侵害客體的受侵害部位及其周圍。在被侵害客體的受侵害部位及周圍,凡有強制性的被侵害行為發生。就可能有或多或少、大小不等的造型客體和承受客體之間的成份交流或碎粒傳遞。這些量少體微的物質,雖然不易被人們所發覺,但其價值非常高。如被撬壞的保險框門上往往會留下撬壓工具上的鐵銹、電鍍薄層,撬壓工具上也會沾附有保險柜門上的油漆;槍殺案件中在彈著點上可以提取到射擊殘留物;在電擊傷案件中,受害者身上的電擊點位置能提取金屬電極組成的金屬元素;強奸、強搶殺人案件中,在受害者身上,受害部位有時會發現罪犯的毛發,指甲縫里還會殘留有罪犯的肌肉組織及罪犯身上所持有的附著物。這些附著物能反映出罪犯的職業、生活、習慣等信息將一些物品或身上的物質遺留在現場上。技術人員通過對重點場所、重點部位進行專業的勘驗、檢查,便能夠及時、準確地發現有利于偵查的各種微量物證。
在案件現場尋找微量物證,面對的最大的困惑是“如何下手”。技術人員面對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案件現場,必須在確定勘查順序和重點勘查部位的同時,借助于刑事科學儀器,對一切可疑的微量物質進行識別和收集。如果不能準確識別和鑒別微量物質,就會造成偵查判斷的錯誤,導致偵查陷入僵局,影響偵查任務的完成。一般而言,物證技術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有3種:(1)生物法。其包括警犬法等。(2)理化法。其包括一般物理檢驗、微量化學檢驗等。(3)儀器分析法。其可以展示微量物證,具有快速、靈敏、可靠的優點。
另外,值得強調的是,就我們現在的偵查實踐的情況來看,案件現場的勘驗、檢查過程中缺少一些規范的操作標準。比如微量物證的收集、保存的方法、程式就缺乏規范標準。微量物證的收集袋的運用就沒有得到統一。在現場收集到相關的微量物證以后,我們的偵查實踐沒有嚴格的保管、送檢方式。部分微量物證的收集保管需要可密封的塑料袋,這樣才能保證物證從采集到法庭審理時的真實、可靠性。偵查實踐工作需要物證收集規范的建設,由此才能從一定程度上保障物證技術的科學性。
微量物證所包含儲存的有關信息對證明案件事實具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由于物證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和穩定性,所以它比其他證據都更加可靠,具有較高的證明價值。一般來說,微量物證本身并不能證明案件的事實,而必須與一定人員的行為結合起來才能起到證明的作用,其重要的形式就是物證技術人員的檢驗和鑒定。在案件的偵查、調查和審判活動中,微量物證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微量物證是認定案件性質的重要依據。刑事案件性質的確定,能夠為案件的偵破提供一個明確的范圍。大多數刑事案件性質是比較容易確定的,但是有些案件由于現場遺留的痕跡物證比較少或其它原因,如強污幼女案,因被害人都是年幼無知的兒童,對于現場的環境,對象的特征和作案過程不如成人記憶那樣清楚和深刻,再加上當時的恐懼心理,有時連現場在哪里都搞不清楚。給勘查現場帶來了一定困難,更需要我們全面細致的搜集痕跡物證。如某市在建造中的六層樓工房內發生一起影響大、情節惡劣的強奸幼女案。被害人李某僅9歲,無法確定現場的具體部位,加之現場勘查條件差,技術民警就一個平方,一個平方地細致勘查,終于在四樓的西部北小間的地面上發現了僅占建筑面積千分之一那么大小的一滴血,繼而又發現了精液,從而確定了案件性質。奮戰一個多月終于抓獲了罪犯周某。
(2)微量物證為偵查提供方向和線索。通過現場上相關微量物證的提取與鑒別,可以為偵查劃定范圍、確定嫌疑對象,并提供判斷分析的有力依據。例如,某市中心城區一大橋橋下河水中發現一具無頭男尸,尸身用窗簾布及毛毯包裹、電纜線捆綁,將該包裹物打開后,可見該男尸上身赤裸,下身著灰色棉毛褲,左手手腕部戴有一塊銀灰色男士腕表。未見無任何身份證件。現場勘驗人員根據該男尸上肢肌肉較發達及包裹尸身所用的窗簾布及毛毯較為廉價等現場信息綜合判斷:死者應為從事重體力勞動者,很有可能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但是該市進城務工農民工數量多、分布廣、從事行業雜,如何再次縮小排查范圍?現場勘驗人員再次把目光放在了現場僅有的物證上。終于,細心的現場勘驗人員在死者左手手腕部的那塊手表的表鏈夾縫中發現有很多固體灰垢,并將該灰垢物質刮下提取后進行送檢。初步檢驗結果為水泥結垢,技術人員隨后將檢材送至貴州省某知名品牌水泥廠檢驗部門進行進一步檢驗,檢驗結果為高標號復合硅酸鹽水泥。于是偵查人員立即將搜索排查重點放在該市正在施工并使用該類型水泥的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員上,但時值春節將至,許多工地已停工、工地農民工也都已領取薪水提前回家過節,偵查人員決定落實到戶,一一走訪工地施工人員直至確定人身。最終在距案發現場不遠的一處在建住宅小區施工工地上,摸排到一高姓中年男子自一月底領取薪水后就未見蹤影。于是,偵查人員采取高某直系親屬的血樣進行比對,最終認定該死者正是高某。隨后,偵查工作進展順利,犯罪嫌疑人楊某落網,案件事實水落石出:犯罪嫌疑人楊某為了將朋友身上的錢財占為己有,便將與自己同居一室的好友殺害,并殘忍分尸。
(3)微量物證是查明案件事實的重要依據。案件一般是過去發生的事件,偵查人員往往無法直接去感知那些與案件有關的重要事實,而只能通過各種證據來查明或“重視”案件事實,微量物證可以幫助辦案人員查明案件的性質,案發時間、地點、過程、原因以及涉及的人或物等。如某市八一四大道某報社門口上發生一起聚眾斗毆案,其中有一個人被人砍死。根據現場群眾反映,當時門口有二十多人進行斗毆,地面上有大量的血跡。該案的關鍵側是確定斗毆參與人員,還有確定那個斗毆人員把死者砍死。技術人員經過仔細勘查,對現場血跡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確定斗毆人員打斗的軌跡,并對外圍現場勘查時,在一個小路的路上和圍墻上發現了許多滴落狀血跡,根據這些血跡來判斷斗毆人員逃跑的路線。技術人員還在現場提取了木棍、椅子腳等斗毆人員打斗時的遺留物,通過遺留在這些物品上的汗液和少量血跡進行DNA提取,在不到數小時時間里便確定了參加斗毆的幾名人員。
(4)微量物證是審查和印證其他證據的有效手段。一起案件之中往往存在多個證據,相對于物證的“人證”就有許多種,如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嫌疑人或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等。與上述“人證”相比,微量物證的可靠程度更高,因為物證的證明價值一般都是經過科學檢驗確認的。2011年05月08日某市住戶家中發生一起盜竊案,在現場的地面上使用照相提取一枚鞋印和在防盜門的貓眼上提取一片樹葉,法醫通過遺留在樹葉上唾液做了一男子的DNA,并把該DNA入庫。不久民警在汽車站檢查中抓獲了該嫌疑人員,技術人員將該嫌疑人鞋子與現場的鞋印進行比對,發現該嫌疑人的鞋印與05月08日住家戶中提取的鞋印一致。在審訊過程中,該嫌疑人對盜竊行為拒不承認,于是技術人員提取嫌疑人的血樣進行入庫,結果在樹葉上的DNA與嫌疑人血樣中的DNA完全吻合,在有力證據的相互印證下,犯罪嫌疑人最終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該案例便是利用微量物證印證了其他證據。
············
從上述案件中我們看出,這些細小的痕跡物證,都以其特有的表現形式,反映了與案件關聯的犯罪信息,對于判斷犯罪嫌疑人的作案過程,分析犯罪動機和目的,劃定偵查范圍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這就要求每一個技術人員,不但有一雙反應敏捷的眼睛,洞察一般人不容易或不能發現的細小痕跡物證,還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揭示其與案件內在聯系,從而利用微量物證在案件偵破中有更大的作用。
[1]劉景寧.微量物證在偵查實踐中的價值和作用.江蘇公安專科學校學報[J].1997,1期。
[2]胡世澄.微量物證與訴訟.刑事訴訟前沿研究(第一卷)[J].p.97.
[3]崔寒冰.淺析微量物證的作用.偵查前沿(第二輯)[J].p.353.
[4]鐘鑫.犯罪現場微量物證的形成及運用.中國痕檢技術創新與應用[J].p.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