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立宏
約定與守信,我家的三步走
? 殷立宏

教育孩子,始終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在女兒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嘗試著用約定與守信的方法引導女兒,女兒也一直在我們的合理期許中穩步前進。
由于受年齡經驗的限制,孩子有時會做錯事,所以需要家長事先跟孩子明確“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這個事情到底應該怎么做”等等,這就是“預先提示”。
女兒5歲時,我帶她到同事家玩。因為知道同事家兒子比較嬌慣,容易哭鬧,我們就事先跟女兒說好,到那里后可以跟小哥哥玩搭積木、看繪本或者看電視,不能跟小哥哥搶東西;如果小哥哥哭了,不要笑話他,并且約定:“如果做得到,就一起去,如果做不到,就不去了。”因為有約在先,女兒果然懂事很多,小哥哥哭鬧時,她還上前哄小哥哥,想辦法帶領小哥哥玩。
還有一次我們帶女兒參加婚宴,事先告訴她,今天去新娘那兒吃飯,可能會有小餅餅、小包子等,你不能一個人吃太多,要讓大家都吃,你得吃點菜,吃點飯,然后再去玩氣球。這些很有效,孩子那天的表現也很好。
“預先提示”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前置暗示”,在孩子沒有相關認知儲備的前提下,引導她養成良好的性格習慣。
在孩子犯錯后,給他們適當的懲罰是有必要的,這樣,他才會警醒自己的行為,牢記不應該做什么事情。
在女兒上小學時,一次我無意中發現,她文具盒里有支筆不是我們給她買的,問女兒,她一會兒說是好朋友小薇送的,一會兒又說是用自己的新橡皮和小薇調換的。見她支支吾吾,我感覺不對勁,于是馬上打電話問小薇媽。原來是我女兒看中了小薇的那支筆,向她要的。
弄明白原因,我對女兒說:“你喜歡這支筆就要來,那別人不就沒有了嗎?你應該跟大人講,我們也會給你買。更不好的是,你剛剛撒謊了,不誠實很不好。”女兒聽了開始嘩啦啦流淚,我一邊幫她擦淚,一邊撫摸著她的頭問:“知道自己錯了吧?”女兒點點頭。我說:“知道錯,爸爸很欣慰。人們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知錯是第一步,下面還要改正。為了體現你改過的決心,下面給你幾個建議,你看怎么樣?第一,今天你要親自把筆還給小薇,當然,爸爸可以陪你去;第二,今后不能再要別人的東西,要誠實做人。如果你做到了,這個學期結束后,我會買兩支筆給你,到時你可以自己選。”
后來,我陪著女兒跑步一刻鐘到了小薇家,把筆還給了小薇,算作小小的懲罰,讓她對這次錯事有深刻的印象。回來時,女兒說,腿很酸。我笑著對她說:“這就是做了錯事應該付出的代價。”陪她一起去,一方面是孩子還小,路上安全問題讓人不放心;另一方面是要孩子覺得,無論在什么時候,遇到什么困難,我們家長總是在真心實意地幫助她,陪伴著她度過難關。以后女兒再沒隨意要過別人的東西,我也兌現了跟她的承諾。
在初中階段,我并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把孩子送到城里的重點學校,而是就在農村學校就讀。一則感覺女兒還小,讓她在校寄宿我們有點不放心;二則女兒在自己身邊學習,我也能隨時輔導她。為激發女兒的斗志,我跟女兒約定好,如果你在鄉下讀也考取江蘇省常熟中學,爸爸媽媽暑假就陪你到北京看看故宮、長城和清華大學。
為了不斷地激勵女兒,幫助女兒實現三年后的大目標,我在每一學期都給女兒制定了小目標:初一第一學期,進入年級前十名,寒假里到蘇州游玩,順便看看當初我進修過的蘇州大學;初一第二學期,進入年級前三名,暑假里到黃山游玩;初二第一學期,因為徐市中學要并到我校,并校后也能保持在年級前十名,寒假就到浙江杭州的宋城游玩,感受中國宋朝的繁榮,初二第二學期,也考得年級前三名,暑假里就到廈門一趟,去看看廈門大學;如果初三還是保持這種態勢,寒假就到上海的大觀園看看,見識紅樓夢的場景,同時去復旦大學感受一下;下學期考取省中,就可以如愿以償地到首都去開開眼界了。2015年6月,女兒如愿以償地考取了省重點江蘇省常熟中學。
因為有較好的習慣支撐,女兒確實很爭氣,我跟她的每一個約定都能實現。而且,在游覽過每一處景點和學府后,女兒都會迸發出新的沖勁,向下階段的目標努力。
高中學習剛剛開始,前不久,我接到女兒班主任老師發給我的一條短信:“你女兒很優秀、很積極,上課全神貫注,相當認真,上次競選班委也很自信,我覺得她一定能學得很好。”這也讓我很欣慰。當然,接下來的學習任務更繁重,除了目標激勵,我們還會全方位地去關心、愛護、引導孩子。
總體來看,我女兒無論是在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都很好。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她會主動與我們溝通;當碰上委屈的事時,她有耐性;當受到表揚時,她會保持平靜;當遇到困難時,她會放松心態……所有這些,離不開女兒的努力,也凝結著我們的付出,我深深感覺到,家長的意識決定了家庭的氛圍,家庭的氛圍造就了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本文獲常熟市婦聯“教子有方”征文一等獎)
編輯劉建淑314606305@qq.com
法國:網上“曬娃”涉嫌違規
大數據時代,社交網絡在人際交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通過朋友圈等平臺,記錄并分享自己與家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尤其熱衷“曬娃”。
大多數“曬娃”者認為,網上曬出孩子照片,記錄孩子成長的同時也能夠讓他人一起感受這份幸福,何樂而不為呢?
但此舉在法國涉嫌違規。前不久法國出臺法規,父母若未經子女同意,擅自公開他們的私人生活,即屬違反法規,最高可罰款4.5萬歐元及監禁1年;若小孩成年后因此控告父母,父母更可能要支付巨額賠償。
報道稱,法國警方擔心家長上傳的兒童照片會落入不法分子手上,最近在社交網絡服務網站“臉書”網頁上發出提醒家長保護孩子的警示。
“臉書”副主席帕利基爾表示,公司擬設立確認系統,當用戶上傳孩子照片前,提醒他們是否確定要這樣做。
有網絡法專家認為,小孩懂事后會希望父母尊重他們的私隱,或許不希望生活照被無故“曬”在網上,家長有責任顧及子女的感受。同時,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父母有義務保護子女的隱私,更要防止照片經過網上傳播被他人不正當使用。
編輯劉建淑3146063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