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錦華
小女生,為生命接力
? 范錦華

黃曉
家是溫馨的字眼,家是難舍的親情,家是父母用慈愛的傘為兒女撐起的晴空,家是兒女用孝順的心給父母奉上的暖陽。
她勤奮好學,幼小的心靈中埋藏著一顆積極進取的種子;她清雅聰慧,一言一行溫潤知禮。她先后被學校評為“禮儀之星”“文明之星”“閱讀之星”,還是大家公認的“小畫家”。
她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爸爸媽媽的好女兒,奶奶的好孫女,外公外婆的開心果;她懂得替父母分擔壓力,淘米、擇菜、洗碗都是她的拿手好活;她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不讓家長操心,不惹父母生氣。
她,就是海門市三和小學五(3)班學生黃曉。這位勇敢的小女生,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一段生命的傳奇。
2013年9月的一天,一場不幸降臨到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塑料玩具公司工作的媽媽王賢突然感覺頭昏頭痛,家人陪著去醫院檢查,驗血后發現她的血小板數值只有健康人的十分之一,經過進一步檢查,很快被確診為白血病!
治療半個月后,媽媽的病情突然急劇惡化。醫生建議,最好的辦法就是骨髓移植,尋遍中華骨髓庫都沒有合適配型,當醫生建議直系親屬進行配對時,黃曉立刻提出為媽媽捐獻骨髓,但家人一致反對,媽媽更是無法接受。她說:“女兒才9歲,怎能用她的骨髓?”可是黃曉很堅持:“是媽媽給了我生命,現在我要給媽媽生命,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我也要試一試,我相信媽媽一定會好起來的。”
2014年1月,黃曉跟隨外公外婆一起去蘇大醫院做了骨髓匹配的對比,50%!和外公的差不多,但是醫生說孩子的骨髓成功率更高些。
4月底,正式移植前兩周,黃曉分別給媽媽輸兩次血,一次200毫升,一次300毫升。第二次抽血后,她臉色蒼白,出了一身冷汗,還出現了胸悶的情況。懂事的她看到親人們心疼的表情,不時安慰大人:“我沒事,我很好。”
5月7日,骨髓移植。從前一晚開始,黃曉就不曾吃過一點東西,喝過一口水。早晨,她被推進手術室,中午時分骨髓移植完成。麻藥過后,黃曉開始感覺疼痛,豆大的汗珠從臉頰上滲出,但她強忍著,不想讓家人擔心。第二天抽造血干細胞,她靜靜躺在病床上,幾根管子分別插在她的兩個胳膊上,珍貴的造血干細胞伴著深紅的血液從她的血管中汩汩流出……錐心的疼痛讓汗水浸濕了小姑娘的衣衫,她咬著蒼白的嘴唇,忍著。十分鐘過去了、三十分鐘過去了、一小時過去了……“爸爸,疼……”她終于忍不住哭了。爸爸忍著心痛鼓勵女兒,他深知孩子正在經歷著大人都難以忍受的疼痛。醫生連連夸贊:“這孩子真堅強!”
因為身體虛弱,黃曉不得不在蘇州待了一段時間。擔心落下功課的她常常躺在病床上或拿出語文書讀讀課文,或拿出數學題演算演算。醫院里的醫生、護士、病人無不夸贊她是一個勤學的好孩子。半個月后,黃曉從蘇州回到了海門,剛到家,她就急著回到了學校。專注的眼神、響亮的回答、認真的作業,除了小臉蒼白,一切似乎沒什么不同,誰也看不出她家中發生了這么大的事。“腿好像空的,沒力氣。”老師詢問時,她淡淡回答。當老師讓她中午到辦公室的躺椅上休息時,她輕聲說:“老師,我不想受到特殊的照顧,我沒事的。”這是一個多么懂事的孩子呀!
愛是什么?愛是那一句“為了媽媽,我要堅持”,愛是那一抹堅強的微笑。小女孩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孝”的真諦,完成了這次生命接力,賦予了“家”最美的幸福。
(本文系江蘇省總工會“健康女性幸福江蘇”征文活動獲獎征文)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編輯劉建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