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志鵬
導讀:媽媽,是我們成長旅途中的一棵大樹,給我們安慰,為我們遮風擋雨,讓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大家都來說一說自己的媽媽吧!
我的媽媽是一名質檢工程師,年僅三十六歲的她,頭上已出現幾絲白發。這是她日夜操勞、辛苦付出的標志。
(點評:第一小節簡單交代媽媽的職業及外貌。開頭即強調媽媽的辛苦——緊扣題目,點明中心。這樣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在生活上,我小的時候媽媽每天都要接送我上下學。①有一次,公司里有事,她來晚了,恰巧那天下雨,我又沒有帶傘,被淋得像一只“落湯雞”。媽媽看到了,心疼得馬上把她的外衣脫下來裹在我的身上。到家后,我發現她從頭到腳全濕透了。(這樣的事發生過好幾次。直到三年級開始,我一個人能獨自上下學,不需要媽媽接送了,媽媽才稍稍輕松了些。)②每天晚上,媽媽在辛苦工作了一天之后,還會為我做很多好吃的:紅燒魚、炸雞翅、清蒸鱖魚、燉豬腳……真是形色各異,讓我嘗遍了各種美味。
(點評:第二小節圍繞本文中心“媽媽真辛苦”,講述媽媽在生活上如何照料“我”。作文選了兩件事,一是接送“我”上下學,二是為“我”做飯,一詳一略,安排合理。
畫線部分與中心關聯不大,不需要,可以刪除。刪除后,使作文更緊湊。)
在學習上,媽媽真是為我操碎了心。由于我的動作慢,作業經常做到很晚,媽媽則會耐心地陪伴在我身邊,一直等到我全部做完,并認真檢查好才放心。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媽媽也從不閑著,每周六晚上6點到9點都會陪我上奧數班。有幾次,她聽得比我還認真,筆記記得比我還完整。③回家后,她把我不懂的地方再教我一遍,直到我弄懂為止。
(點評:第三小節,圍繞“媽媽真辛苦”這一中心,講述媽媽如何關心“我”的學習。每晚媽媽陪伴“我”寫完作業,周末陪“我”上奧數班。
如果能采用一詳一略的方式,把其中一件事寫具體,媽媽的辛苦更能表現出來,文章感人的力量也會更強,中心表達也會更突出。)
看,這就是我的媽媽,每天為了家、為了我而奔波勞累。媽媽很辛苦,從現在起我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才不會辜負媽媽的辛苦付出!
(點評:最后一小節,總結全文。再次強調媽媽的辛苦。與開頭遙相呼應,點明本文中心——“媽媽真辛苦”。)
總評:
實事求是地講,從語言表達的角度來說,這篇作文中并沒有太多優美的句子,細節也不夠生動,算不上最好的作文。
但是,這篇作文最值得學習的地方有兩處,掌握這兩個方法,可以讓你的作文更上一層樓。
一是選材圍繞中心。這篇寫媽媽的作文,能圍繞中心“媽媽真辛苦”來選材。開頭即說明媽媽的辛苦,即使寫外貌,都不忘圍繞中心來選材;接著用兩個小節,分別從生活和學習兩個方面,講述媽媽關心照料“我”是如何地辛苦;最后一節,再次強調媽媽的辛苦。
二是結構圍繞中心。作文共有四小節,小作者已學會架構寫人作文的基本方法,“開頭總起+中間分述+結尾總結”,首尾照應,點明中心。因此,作文顯得結構完整,層次清晰。可以說是這篇作文最大的亮點。這種寫人作文的基本結構模式,也是值得小讀者們學習的。
技法點撥:
這篇作文,重于敘述,疏于描寫。因此作文的畫面感不強,缺少一點兒味道。建議小作者放慢節奏,放大畫面。如文中①處,可以把下雨的場景以及媽媽關心“我”的動作,描寫得再細膩一些;文中③處,媽媽是如何教“我”的,不妨適當地加入對媽媽語言的描寫,以此表現媽媽的辛苦。這樣修改,媽媽辛苦的模樣,就更容易浮現在讀者的腦海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