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鋼 圖/李鋼 瑞典國家警察署
瑞典斯德哥爾摩省警察局戰術反應大隊
文/李鋼 圖/李鋼 瑞典國家警察署

瑞典(Sweden),全稱瑞典王國,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首都為斯德哥爾摩,西鄰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東邊為波羅的海與波的尼亞灣。瑞典與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624千米,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是北歐最大的國家。
瑞典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盟成員國之一,被視為具有社會自由主義傾向以及極力追求平等,設立許多社會福利制度,且通常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中名列前茅。瑞典社會穩定,治安良好,犯罪率較低,人們安居樂業。
瑞典警察隸屬司法部,全國共有三級機構,基本屬于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相結合的體制。在中央一級,警察機構的最高機關為國家警察委員會,下轄國家警察總局。國家警察總局下轄三大國家級警察部門,即國家安全局、經濟犯罪局和刑事犯罪偵查局以及若干行政管理、財務及后勤保障單位,國家警察學院和國家法醫實驗室也直屬于國家警察總局;在省一級,警察機構的最高機關為省警察委員會,負責該省警察局的總體規劃、資源分配、協調組織、聯合行動和指導省警察機構的警務工作。省警察委員會下轄省警察局,負責日常警務工作及整個警察局的正常運轉;每個省又分為若干個區,每個區有獨立的警察委員會,下轄區警察局。區警察委員會對地區警務工作的計劃和目標、組織管理和經費、警察局長的任命和其他由警察局長提交給委員會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區警察局具體負責警務行動。瑞典警察三級機構之間不存在隸屬關系,國家警察委員會不干涉省和地區警察局的日常警務工作和警方的具體行動,但是國家警察總局可通過經費劃撥、人事任免、制定工作評估標準及警察招募培訓計劃,對地方警察工作進行調控和指導。
瑞典警察執法的依據是《警察法》和《警察條例》。目前,全國共有警務工作人員約21951人,其中包括16429名警察和5522名文職人員。

瑞典代表在回答提問
斯德哥爾摩省警察局分設三個警務區,下轄地區調查大隊、情報大隊、邊檢大隊和行動支隊。
行動支隊由指揮中心、戰術反應大隊、交警大隊、地鐵警察大隊、海警大隊、騎警大隊和警犬隊構成。
瑞典警察系統共有三個戰術反應大隊,分別位于斯德哥爾摩、哥德堡和馬爾默三個大城市。斯德哥爾摩戰術反應大隊的主要責任區是斯德哥爾摩省,但也可以在瑞典其他地區執行任務。斯德哥爾摩還有一個警察反恐大隊。四個大隊共有250名警員。
斯德哥爾摩戰術反應大隊現有警員約140名,設大隊長一名(警司銜級),下設辦公室(含一名督察和三名文員)、行動隊(含偵察小組)、談判小組、訓練小組和警衛隊。
行動隊有五名戰術現地督導官,負責制訂行動方案及行動的具體實施。行動隊下轄八個行動小組和一個偵察小組;每個行動小組有一名小組長、八名隊員。每個行動小組都含有狙擊手、衛生員和破拆手。
偵察小組負責在行動前或行動過程中執行偵察監控任務,有一名組長和六名組員,其中含兩名女警員。
談判小組由一名小組長、三名協調員和20名警員兼任的談判專家組成。每天有兩名談判專家24小時待命。
訓練小組由一名組長和五名教官構成,負責為各小組包括專業人員制訂訓練計劃,組織相關訓練。
警衛隊下設兩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名小組長、八名組員,主要擔負駐斯德哥爾摩的大使館安全警衛工作的協調,以及到訪斯德哥爾摩的外國政要室內警衛任務。
斯德哥爾摩戰術反應大隊的主要任務是執行高危作戰任務,處置如封閉環境下的突發事件、人質劫持、武裝搶劫及綁架等案件。輔助任務是協助兄弟單位打擊重大有組織犯罪活動。
戰術反應大隊每年執行650~700次任務,其中約有400次是在高度危險的復雜環境下執行的特殊任務。大隊每年處置15~20起人質劫持事件。
大隊實行日夜輪流戰備值班制度,一年365天都有一個作戰小組全時備戰。
申請入隊人員至少要有一年半的警察工作經歷。新隊員選拔歷時約六個月,在通過包括體能、心理、面試、射擊、攀登、幽閉恐懼癥等一系列測試考驗后,最后再進行為期一周的綜合考核。入選隊員的基礎訓練課程時間為20周。行動隊員的后續訓練時間大約占工作時間的30%。
此外,狙擊手、破拆手、索降手和衛生員等專項隊員還要進行額外訓練。
2014年,共有130名警員申請參加戰術反應大隊選拔考試,只有六人通過并完成全部基礎訓練課程。
斯德哥爾摩有三套軌道交通系統,即地鐵系統、公交系統和長途火車系統。盡管到目前為止,瑞典沒有發生過地鐵人質劫持事件,但是有關人士認為,應“防患于未然”,所以戰術反應大隊對此問題的研究從未放松。
戰術反應大隊具有完善的綜合指揮體系,無論時間長短或行動計劃是否完備,均可執行各種類型的任務、處置各類突發事件。
指揮系統中有適用于不同層級、不同功能的標準作戰程序。標準作戰程序下,所有的隊員都能明確各自分工,靈活處置各種情況,這一點在復雜情況下尤為重要。隊員必須抓住重點,把握時機。
指揮系統中有一條重要原則,那就是要明確職責分工,充分向下授權,目的是在行動中能夠視情快速組織,靈活處置。指揮系統包含的其他重要原則還有:
1.合理掌控現場局勢(正確研判現場態勢,制訂處置方案)。
2.根據行動需要,成立突擊小組。
3.制定行動備用方案。
4.保障參戰單位與各層級間的通信暢通。
這套指揮系統在戰術反應大隊廣泛應用,所有隊員、小組長和督導官都是在這套系統中受訓的。
該大隊還利用不同的技術平臺監控技術行動。例如,各個小組之間可以直接收發信息、圖片、地圖,并利用GPS定位系統隨時進行追蹤。

瑞典警察在街頭執勤

2015年地鐵反劫持戰法國際研討活動
1.情況響應、情況評估、下定決心。如需要采取立即行動,就要成立快速反應分隊。在幾分鐘內迅速出發,并按標準作戰程序展開行動。
情況評估主要包括:我方所面臨的形勢,恐怖分子劫持地鐵的原因,該事件的性質(是劫持人質事件還是自殺式劫持事件),我方人員抵達現場時會遇到什么情況。
2.成立行動指揮小組。行動命令由最高指揮機關下達,指出行動方向,同時也為行動隊執行任務提供了依據。成立由現場指揮官和地鐵技術專家組成的現場行動指揮小組,現場指揮官掌控全局,具體負責核心區外的封控、集結點設置、人員篩查、人質疏散等行動;核心區解救人質行動則由戰術現地督導官具體負責。
3.派出突擊小組,處置地鐵內外突發情況。行動初期要采取的一項最重要措施就是切斷地鐵供電,迫停運行中的地鐵列車。即使在沒有相關情報信息或不確定人質具體所處位置情況下,也應迅速派出突擊小組,隨時準備發起攻擊。同時,確定支援小組人員,成立職能完備的現場辦公室,包括話務員、作戰協調員、副狙擊手、辦公室負責人等,確保突擊小組安全。
4.偵察小組和狙擊小組的行動。對行動指揮中心的情況來說,偵察小組是他們的眼睛,幫助其正確研判現場態勢,為下定行動決心提供情報保障。
偵察小組和狙擊小組可利用光纖、遠距離偵聽裝置、高清攝像裝置對地鐵實施偵察行動,給指揮中心提供如何抵近地鐵、有多少種突入方式、多少個突入點可供選擇、從站臺突擊還是從隧道一面突擊等相關情報。
在整個準備行動過程中,要進行不間斷偵察,分析研判情報,制訂地鐵突擊最佳方案,最終方案要報總指揮和最高指揮機關審批。
斯德哥爾摩地鐵公司可以為指揮中心提供地鐵車站、站臺、地鐵列車內部的實時監控錄像。通過這些監控攝像頭,指揮中心能夠及時掌握現場情報,確定恐怖分子和人質位置及狀態。
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狙擊手無需武器使用特別許可,但一定要以大局為重,為行動全局服務。


瑞典警車
談判專家要盡快與劫持分子接觸,展開談判行動。一般來說,由兩名談判專家實施談判,一名助手把談判內容實時傳往指揮中心。談判開始前,要制定接受投降計劃和向被劫車廂提供給養計劃。
戰術反應大隊地鐵反劫持戰術是:兵力(人數適當)、速度、控制、突襲、安全秘密抵近目標。
戰術反應大隊采用CQB(近距離作戰)戰法處置襲擊或人質劫持事件。
CQB戰法適用于不同環境下作戰,如建筑物、公交車、船舶、地鐵等。
CQB戰法也可用于陌生環境作戰,可在未偵察現場情況或沒有目標詳細信息的情況下實施應急處置行動。
在執行地鐵反劫持任務時,必要情況下需使用特種裝備。例如,戰術梯、特種破拆工具,以及開啟地鐵車門的特殊鑰匙等。
在斯德哥爾摩共有108個大使館。大使館是恐怖襲擊的潛在目標,因此,戰術反應大隊經常與大使館密切合作,互相分享安全方面的情報。有的大使館為其提供使館平面圖紙和處置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方便其遇有突發情況時快速處置。
2015年夏天,戰術反應大隊與英國大使館進行了一次聯合演習。情況設想是:大使館遭到兩名武裝分子襲擊,有使館人員受傷。戰術反應大隊快速抵達現場,突入使館區域,擊斃兩名襲擊者。隨后,一架救護直升機抵達現場,降落在使館區域,救治受傷人員。
英國大使說,這樣的演習對英國大使館來說還是第一次。此次演習得到現場觀摩人員的高度贊揚。觀摩人員來自其他國家大使館、警察兄弟單位和瑞典外交部。據悉,此類合作在未來將會不斷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