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尚 初福善 王曉燕 顧慶忠 謝紅 郭廣生 陳川
互聯網時代的便民警務
文/吳尚 初福善 王曉燕 顧慶忠 謝紅 郭廣生 陳川

圖/顧慶忠
社會服務是警察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新中國警察從建立之初便帶有鮮明的“人民性”,這一性質從“人民警察”的稱謂便可見一斑。改革開放前,群眾路線在我國警務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警察職業化改革,特別是110報警系統的應用以及“四有四必”政策的實施,公安工作“便民服務”的特色更加鮮明。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后,網上公安局使各種行政審批事項實現在線預約、在線受理,大幅提升了公安行政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受到百姓的歡迎。時代在變,民警的工作方式也在變。在科技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公安為民服務的警務工作逐漸從網上延伸到掌上,“互聯網+”警務讓老百姓找警察越來越方便,公安機關辦事效率越來越高。

網上公安局大幅提升了公安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圖/初福善)
公安官網是公安機關最初運用互聯網開展警務工作的重要成果。近年來,山東威海就將更多的服務內容注入公安官網,提供一站式服務。
網上申請辦證。隨著居民出國旅游、留學等需求越來越旺盛,山東各地申請出入境證件的數量不斷增長。以前,出入境受理窗口群眾“排長龍”的情況時有發生。推行網上預約辦證以來,群眾按照預約時段到受理窗口辦證,時間自主掌握,不再需要到受理窗口排隊等候,改變了以往出入境業務辦理無序、不可控狀態,達到預期的便民、利警、有序、高效的效果。
港澳再次簽注雙向速遞。對再次申請辦理港澳團隊旅游簽注的申請人,只要在線提交申請,由郵政速遞公司上門取證并郵寄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管理部門簽注后再由郵政速遞公司將證件遞送給申請人,真正實現了足不出戶就可以網上辦事,方便了那些在外地上學、就業的申請人。
“境e通”系統。近年來,到威海就業、訪問、旅游、辦企業的外國人數量逐年攀升,給基層公安機關外國人服務管理工作帶來了新課題、新挑戰。“境e通”公共服務系統的推廣改變了以往外國人必須到派出所申報臨時住宿登記、再到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簽證等煩瑣模式,不僅為涉外單位內部管理和外國人提供了方便,推進了涉外信息的互聯共享,也進一步提高了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和社區外管民警的工作效率。
針對當前很多人手機不離身的現狀,不少地方公安機關推出公安APP軟件,并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推廣。群眾只要在手機里下載一個APP,便能“隨身攜帶”公安便民服務。
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分局推出APP“麒麟微警務”以來,警務工作從“網上服務”升級到“掌上服務”,吸引了數萬市民下載。“麒麟微警務”包含麒麟警訊、便民服務、防范詐騙、警方提示、交通違法查詢等39項查詢服務功能,群眾可以用手機在線咨詢、查詢。他們還重點推出網上辦事大廳,設置了戶政服務、交警服務、治安服務、出入境服務、消防服務和禁毒知識等八項服務內容,使公安APP真正成為百姓的“掌中寶”。2014年12月,麒麟分局通過“麒麟微警務”幫助走失的兒童晨晨找到了家人。幸虧在“防范詐騙”欄目里看到了警方的提示,趙女士才如夢初醒,避免了財產損失。據統計,“麒麟微警務”開通兩年間,成功阻止各種騙局21起,為群眾避免經濟損失47萬元。
“麒麟微警務”還有一項功能——“一鍵報警”。當市民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和受到不法侵害時,只要按下“一鍵報警”,便可以直接撥打110報警電話,及時報警和求助。2014年12月23日23時許,市民劉女士通過“一鍵報警”反映,她路過某商場時發現有個小偷在撬盜某手機店。附近的巡邏民警及時趕到,當場抓獲正在實施盜竊的嫌疑人。
新疆烏魯木齊市有一個“靜微吧”微信群,創建人是一名新入職兩年多的“80后”警花,她的名字叫馬靜。這個微信群為“好友”提供在線咨詢和實際幫助,自2014年7月底成立以來,市民紛紛轉載、推薦,并陸續有市民加入,非常火爆。
馬靜是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碾子溝派出所的一名內勤,剛剛踏上公安工作崗位兩年多。看到有些群眾由于不熟悉辦事流程,來所咨詢后還要再跑一次,馬靜的腦海里閃現出一絲絲靈感——創建一個微信交流平臺,通過微信為需要辦理業務的群眾提供咨詢。馬靜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派出所領導及同事,得到大家的一致贊許。很快,馬靜就創建了“靜微吧”,吸引不少市民轉載、點贊。如今,“靜微吧”已經不僅僅服務于轄區內居民,許多其他縣(市、區)的“微友”也紛紛向其咨詢。馬靜成了微信“朋友圈”的名人。

動動指尖,民警就在身邊 (圖/郭廣生)

馬靜(圖/謝紅)
2014年以來,各地公安機關積極應對“互聯網+”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將“互聯網+”與警務工作深度融合,服務群眾更高效。不少地方公安機關借力微信的普及性,開設微信公眾號與群眾互動,提供線上服務。
2014年9月,山東泰安寧陽縣公安局推出“寧陽公安民生警務”微信公眾平臺,為群眾提供安全防范、業務咨詢、情況反饋,成為群眾關注的“熱點”。
“1、2、3、4、5”,業務辦理不辛苦。自從在寧陽的工作穩定下來之后,小張就想把戶口轉到當地來,但不清楚相關手續和具體政策。細心的他在小區宣傳欄發現了“寧陽公安民生警務”微信二維碼。他只在“平臺”回復了數字“1”,就了解了所有的流程并很快備好相關材料,順利辦理了落戶申請。
為了讓群眾查詢辦理業務更加方便快捷,“寧陽公安民生警務平臺”將百姓日常關注和最常用的戶政、出入境、車管駕等業務辦理流程、手續等事項設置成自動回復模式,群眾有需求時,只要回復相關業務代碼即可。
動動指尖,民警就在身邊。“警察叔叔,我爸爸的一個朋友來到家里說在南昌有一樁賺錢的好生意,爸爸不顧家人阻攔要投好幾萬塊錢,說幾個月就可以掙回500萬,還準備拉著親戚和朋友同去,能不能幫幫我們”……有了微信公眾平臺,民警便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群眾每天更新的朋友圈,成為警民和諧的“互動圈”。民警根據群眾發布的動態信息及留言,及時發布“警情提示”和“安防提示”,使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