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 倩 李 亞 攝影/吳忠富 曾 軍
在“中”心畫圓 為大健康造林——訪駐馬店市大自然綠色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勇劍
文/本刊記者 張 倩 李 亞 攝影/吳忠富 曾 軍

編者按
10月中旬,《公關世界》一行一路向南,走出濃霧中的石家莊,駛往駐馬店——越向前,越欣喜。陽光慢慢透出云層,射進車窗,繼而眼前變得明媚。每每回想這一路,總是會被采訪時吳勇劍說的“我沒有啥愛好,我的愛好就是園林”而感動。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平凡、樸實,像他基地中的一棵棵大樹一樣,在“造林”這個事業中深深扎了根。
古代,有一處交通要沖,南來北往的信使、官宦均在此處駐驛歇馬。這一要沖,便是如今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美稱的駐馬店。
在駐馬店市南40公里處,有一片集古、幽、秀、奇于一體的“百里畫廊”——薄山湖風景區,那里湖面煙波浩渺,水天相接,湖四周群山環繞、密樹蒼翠。其中,有一片山林,面積46平方公里(近七萬畝)。放眼望去,林海中綠樹秀竹,一坡又一坡叫不上名字的南方名優珍稀樹種,一坡又一坡的茶樹,一坡又一坡的金銀花,一坡又一坡的軟籽石榴……宛然一處綠色畫廊,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郁郁蔥蔥。

《公關世界》雜志一行采訪吳勇劍董事長
據了解,這里是長江以北最大的南林北移馴化基地項目,也是全國唯一一處南林北移馴化基地。而這個基地的建設者,就是吳勇劍——駐馬店市大自然綠色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建筑風格典雅的大自然公司深山會所

位于確山縣境的金銀花基地

吳勇劍董事長接受《公關世界》記者采訪
10月的深秋,逃離了霧霾中的石家莊,《公關世界》雜志一行,來到了駐馬店,采訪了這位以園林為核心、以大健康為主打產業,以駐馬店為中心,苗木產業已輻射全國的實干家,吳勇劍董事長。
問及公司的主要產業,吳勇劍回答得很簡單:農業、林業、農業林。他介紹說,大自然綠色農業有限公司創建于2010年,圍繞著“打造生態、構建和諧、團結拼搏、共創未來”的企業宗旨,對綠色農業、生態農業、休閑旅游、養生養老進行了四位一體的開發,逐漸塑造了企業優質、高效、誠信的企業形象,成為了駐馬店市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

位于正陽縣境的5000畝彩木基地
有如此大規模的產業,并繼續扎實而穩健地向前推進,與吳勇劍對苗木的感情分割不開。“我家祖輩就是做苗木生意的,從幾歲的時候開始,我就特別喜歡和苗木打交道”,吳勇劍尷尬地表示,小時候樹種還比較單一,但是從那會,自己就經常“流竄”于樹林之間,與它們產生了感情。
小時種在吳勇劍心里的小樹苗,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漸漸生了根、發了芽。盡管在十幾歲時走進了部隊這個大熔爐,但內心的那棵樹苗,讓他并沒忘記“初心”。
提到初心,吳勇劍很謙虛,他說自己就是個特別普通的人。對此,駐馬店市公共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黑彥芝認為,他的普通,表現在對苗木并不普通的專注上。
部隊的經歷,吳勇劍覺得它更像是一所大學。這所特殊的“學校”,讓自己學會了做人、做事。有著農村孩子樸實、勤奮性格的他,在寧夏部隊時被一位北京的領導看中,“鯉魚跳龍門”似的,吳勇劍一躍來到了京城。正是這“一躍”,奠定了他以后的事業之路。
到北京幾年后,吳勇劍轉業,他沒來得及多想,就回到了一心向往的事業中。關于對園林的理解,吳勇劍認為,人離不開綠色,離不開大自然。
“那還是1997年,人們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表達。尤其在北京,很多人的想法都是:一到冬天,光禿禿的大街,沒有一絲生氣;回到家中,更渴望能有一抹綠意,又或是幾盆色彩鮮艷的景觀植物,修身養性。”
憑借著對北京“市場”的敏感,依靠著北京戰友、親朋的資源,吳勇劍決心大干一場。他找到了貨源,打通了運輸渠道和銷售渠道,拉著滿滿幾車的景觀樹,開始了接各種綠化、景觀工程的生涯。
最開始的時候,吳勇劍拉著各類綠植盆栽駐扎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小區中。“我都是擺放很多景觀樹在門衛門口,借助門衛的力量銷售。一段時間以后,他開始承接較大一點的工程。
“他就是這么一步一步地開始,第一桶金就是在北京搞綠化掙的”,黑彥芝會長說,都知道吳勇劍能吃苦,可誰也不知道,他曾經晚上就在卡車底下鋪個涼席、裹著軍工被休息,第二天又精神飽滿地奔波了。
眼里閃著光,吳勇劍拿出紙巾擦了擦額頭,篤定地說:“回想起以前的種種苦日子,我覺得很自豪。沒有過去的堅持,哪有今天這份事業。”
現如今,吳勇劍的大自然綠色農業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花卉苗木培育、園林工程、林果種植,山地生態農業林業種植和鄉村旅游,南林北育馴化,薄山湖風景區旅游等項目,總公司下轄常莊綠化育林擴繁基地、廊道綠化林木種植基地和正陽花木公司、薄山湖怡帆航運公司四個單位。去年9月9日,大自然綠色有限公司又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掛牌。
“做這些事情,進行南林北移馴化基地項目,往大說,是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往小說,我沒有別的愛好,我唯一的愛好,就是園林。”
就像南方苗木北移需要過渡一樣,企業的運營也要有個過渡期,而并不是立馬就能看到園林種植的效益。“有的,甚至需要五年甚至更久。”吳勇劍表示。
為了做好大自然綠色農業有限公司,為了把自己夢想中的園林大業做起,吳勇劍計劃興建一個以生態開發為宗旨,集苗木種植馴化、采集品嘗、觀光旅游、休閑體驗、康復養老于一體的南大北育馴化基地農業生態園,即“大自然”項目。做了無數次調研,他總結出了一份“大自然項目建設背景必要性及可靠性報告”。
報告中指出,建設大自然項目,是城市化建設快速發展的需要,是林業生態建設的需要,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現代農業科技與農業生產的有機結合,潛力巨大。未來項目建成,可帶動區域農業科技推廣運用,使環境得到改善,真正做到對資源與生態的保護。




吳勇劍(左二)與花木技術人員在一起觀察深秋花木生長情況

基地各種花木
吳勇劍認為,只有可持續的,才是好的事業。近幾年的大氣污染問題讓吳勇劍看得越來越明白:必須在這個行業上深扎。對此,他不斷擴大著自己的事業版圖。
他的常莊綠化育林擴繁基地,養殖了超過1800萬株南方樹種,香樟、桂花、紅豆杉等20多個品種,都已經實現了北育的目標。他的苗圃花卉培育基地里,4200畝的總耕地面積,也栽滿了園林綠化、市政綠化所需要的高規格景觀林木。計劃中的廊道綠化林木種植,2015年,大自然綠色農業與確山縣政府簽訂合同,要在總長120公里的確山縣境內京港澳高速和石武高鐵兩側進行綠化工程……

花木基地春意濃
大自然項目的運作并不簡單,要將整個生態園建設好更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吳勇劍對此并不著急。他認為,這是一項長期穩扎穩打才能看到效益的事業。在當前國家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環保產業的大環境下,以林業為核心的項目,將是企業面臨的最大機遇。“2016、2017、2018這三年將是至關重要的三年。”實際上,早在2015年的時候,從事園林綠化及相關產業的就已經覺醒了。“很多農民看到了這當中的利潤點,有的也開始了小范圍的苗木種植。”吳勇劍表示。
企業的發展,除了作為掌舵人的吳勇劍的魄力之外,各方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在吳勇劍看來,要想最終讓社會獲益、讓群眾獲益、讓公司獲益,離不開群眾的支持,離不開這么多年在全國各地積攢的人脈的支持。這其中,前者讓他無后顧之憂——家鄉群眾支持的力量讓他在駐馬店扎穩了根基;而后者,助力他的事業版圖越做越大——以駐馬店為核心,苗木經營范圍輻射到了全國各地。
當然,群眾的支持、朋友的助力,都有一個前提:吳勇劍要夠專業。在這一點上,他很自信:“本身我是從園林起步的,有自己的基地,對苗木的種植、生長、養護等各方面都很熟悉,也有自己的苗木購買渠道和銷售渠道。我們有專業的人才,先進的技術。從工程進度、樹種成活率等方面,我們也一直穩居于駐馬店九縣一區的榜首。不夸張地說,在園林綠化這方面,大自然綠色農業有限公司已經形成了產業化,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專家。”
苗木、園林、苗圃、“大自然”項目……所有業務的發展都如預想的那樣:盡管周期比較長,進行了四五年的前期鋪墊,但可喜的是,這些項目都已經逐漸成熟,并開始有了回報。
偶然的機會,吳勇劍看到了一則新聞: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古巴,為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帶去5公斤、約1.5萬粒辣木種子,將其作為國禮贈送給了卡斯特羅。自此,“辣木”這種鮮有耳聞的植物一夜之間火起來。更偶然的機會,一位領導聽說吳勇劍在從事園林綠化方面的事業,便將辣木也推薦給了吳勇劍。

辣木樹

辣木基地
辣木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用處?它和自己的產業有什么關聯?辣木又會有什么樣的市場前景?……一個個問題接踵而至,吳勇劍花了大力氣,去研究這個號稱“奇跡之樹”的神奇物種。
經過在網絡上對辣木知識的了解,請教專家,多方實地考察,吳勇劍發現了商機:辣木,俗稱鼓槌樹,又被稱為“營養之樹”,原產于印度。它的根莖具有極高的醫學價值,葉片和果莢富含多種礦物質、維生素。其中,辣木干葉粉所含鈣質是牛奶的4倍,蛋白質是牛奶的2倍,鉀是香蕉的3倍,鐵是菠菜的3倍,維生素C是柑橘的7倍,辣木是全球最熱門的高營養多用途植物,被譽為“植物中的鉆石”。更重要的是,它的嫩葉一年四季可采。
苗木養護經驗豐富的吳勇劍,看到辣木的諸多優勢之后,結合駐馬店當地的氣候特點,決定也開始種植這個神奇的樹種,在駐馬店“做做實驗”。有著“天中之地”之稱的駐馬店,氣候集南北優勢,風雨和順。尤其是,南林北育馴化基地的落成,給了辣木適合生存的土壤和時機。
“畢竟它在北方還是新鮮的作物,所以,去年我在山上種了一部分辣木做實驗。資料現實,辣木怕水淹,我覺得種在山上會好一些。可沒想到的是,冬天一到,山風猛烈,山上的樹種幾乎全部凍死了,只有山腳下的一部分樹種存活了下來。”要想把辣木培養得能夠適應駐馬店的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就需要不斷地去摸它的“脾性”。對此,吳勇劍說:“我在老家到處試驗,希望能夠發現辣木在當地種植的優勢和弊端。”
樹種培養的過程,必然是不斷摸索的過程。吳勇劍一邊在老家做著試驗,一邊到處請教專家,去掌握辣木的更合理的種植方法。與此同時,他也在研究著怎么才能用辣木這個樹種去造福人類。

辣木葉

炒制辣木茶

辣木茶
自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政策提出以后,吳勇劍結合辣木的養生價值和藥用價值,終于將方向瞄準了大健康上。他認為,辣木全身上下都是寶,把它推廣到人盡皆知,讓人們都能有健康的身體,這將會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找準了定位,同時,也發現了辣木生長所需的環境條件,吳勇劍決定明年在駐馬店直接種植四萬畝的辣木樹種。“國內目前全國辣木種植面積不超過四萬畝,明年我就想把這個事情做好。”話語一轉,吳勇劍又說道,“但是,駐馬店種植的辣木將會和其他地方的有所區別。我們將對樹木進行矮化,以方便工人對辣木樹葉的采摘。如此一來,工人將會采集得非常便利。”
這種一年四季都能采摘的樹種,給吳勇劍很多新的提示——辣木粉、辣木茶、辣木的相關功能性飲料、辣木含片、辣木餅干……它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而這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從計劃變成現實。
“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以大健康為主。發展大健康產業,這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它是屬于全人類的東西。”吳勇劍充滿期冀地說,“我的生活‘豐富多彩’,看我園林里的這些苗木,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