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福勝
2016年以來,廣西河池市巴馬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創業富民強縣這一目標,準確把握就業形勢,堅持以宣傳引導創業、以政策支持創業、以資金扶持創業、以服務促進創業、以平臺吸引創業、以典型激勵創業,在該縣形成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高潮,截至2016年9月底,新創辦小企業 1255個,培養小老板 1255個,創造新崗位1658 個,累計發放小額貸款2000多萬元,累計發放創業補貼及微形企業創業補貼547.63萬元。舉辦創業培訓班56期,培訓人數2837人,其中,創業意識培訓 792人,創業能力培訓526人,培訓后實現自主創業的1255人,帶動就業1658 人。建設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1個,提供30個見習崗位,城鎮新增就業862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7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52人。該縣的做法主要有:
一、加強領導,順利開展創業創新工作
巴馬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創業富民工作,著眼全局,把全民創業富民工作與政府的中心任務緊密結合,加強領導,精心部署。建立黨政領導牽頭推動機制,專門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創業富民工程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研究和管理工作;建立部門分工負責協調機制,發改、人社、財政、婦聯、團委、工商、稅務、銀行等十幾個部門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建立上下聯動工作機制,縣、鄉鎮配備專人負責,形成了縣、鄉聯動的工作推動機制。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
積極搭建就業平臺,促進就業。今年以來在該縣舉辦“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就業援助周”等各種活動,搭建勞務對接平臺,為廣大城鄉務工人員提供就業服務。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根據市場和廣大城鄉勞動者的需求,該縣落實職業技能培訓,將培訓課堂設在全縣需要的前沿陣地,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主動聯系,掌握信息,加強協作,努力拓寬勞務基地,在鞏固原有勞務基地的同時,該縣主動聯系,廣交勞務合作伙伴,使全縣勞務輸出基地從“珠三角”地帶延伸至“長三角”地帶,勞務基地從原來的7個發展到現在的17個,為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有利平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人數。
三、強化培訓,提升創業能力
堅持把創業培訓作為全面提升創業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針對不同群體和不同階段,加強創業培訓。發揮定點培訓機構、專兼職的創業培訓師資隊伍作用,承擔創業培訓工作。創新培訓形式,發揮人社、發改、農業、科技、工會、婦聯、團委、殘聯等部門的職能優勢,根據不同的創業模式,提供不同的創業培訓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培訓,將新一輪創業者全部納入培訓范圍。注重培訓成效,根據不同群體、不同階段的創業需求,以 SIYB 培訓為主,采取理論與案例相結合、邊培訓邊見習的教學方法,進行個別指導,就近就地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輔導,讓學員親身感受和體驗創辦微小企業的有效步驟和科學方法,切實增強他們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四、加大扶持,激發青年創業活力
巴馬縣各部門緊緊圍繞創業能力缺、場地難、資金難等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真心幫扶,努力實現重點、難點上的突破,激發創業源泉。加大創業能力培養,人社局開展返鄉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訓;共青團以農村青年創業培訓、婦聯以巾幗創業培訓,解決各類群體創業能力缺問題。加大創業扶持力度,為創業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并給予貼息,成立了 巴馬青年和婦女就業創業培訓服務中心和巴馬青年和婦女就業創業培訓基地,促進了該縣青年創業工作的開展。
五、落實就業優惠政策,促進青年創業工作
巴馬縣全面落實就業政策,著力抓好稅費減免等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完善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新模式,深入開展全民創業勞動就業工作,鼓勵全縣青年以創業促進就業。
六、落實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減輕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就業人數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若干措施的意見》(桂政發〔2016〕20號)文件精神,該縣及時對城鎮企業基本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繳費費率進行階段性調整。實行階段性社保費率調整,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經營成本,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從而實現擴大就業。
(作者單位:巴馬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