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中國制造2025”,很多人便立即想到“德國工業4.0”。2013年德國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占領先機,推出了“工業4.0”戰略。“工業4.0”也被人們稱為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生產系統及過程中形成“智能工廠”,在生產物流管理上實現“智能生產”,整合物流資源上實現“智能物流”。去年,中國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主要由于中國人口紅利的流失,隨著勞動力價格要素的上升,人口結構的變化,低質、低價的“中國制造”形態需要向中高端轉型。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中國計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2025年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
我們向德國學什么?
就在這個當口,“中國制造2025”開始與“德國工業4.0”對話。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對著臺下的中德觀眾說:“我們和德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廣東佛山如何規劃落實好‘中國制造2025’,如何向‘德國工業4.0’學習,如果與德國等制造業先進國家進行互惠互利的合作,對佛山的整個發展都至關重要。”
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數據,中國制造業凈出口居世界前茅,制造業增加值在世界占比達到20.8%,是個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但由于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在基礎零部件、材料、工藝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仍面臨著質量的問題,發達國家早在“工業2.0”時代已經解決了,因此中國還不能算是“制造強國”。周濟表示,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新常態下,形成經濟發展新優勢,重點在制造業,難點在制造業,出路也在制造業,我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實質發展恰好形成了歷史性的交匯,共同推動新一輪的工業發展。
中德聯盟,強強聯手
在努力參與全球化分工,加速自身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擁有中德工業服務區、中歐城鎮化合作示范區兩塊“金字招牌”的順德,格局更為開闊,它還著力于為中國制造與世界先進制造業國家、地區的交流、合作筑就平臺。“以前人家說中國的制造業是量,德國的制造業是質,質與量的握手,順德希望能為企業家們構建這樣一個平臺,去共享發展的經驗,共謀發展的路子。”順德經科局的一位負責人表示。
在“第二屆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大會”上,獲得“燈塔行動”最佳實踐獎的徐工集團的企業代表就提到,搭建對話平臺、組建城市聯盟雖然是政府行為,但它起到了橋梁的作用,能讓企業從中尋找自己需要的資源、信息與客戶,學習和借鑒其中的先進思維與理念,能帶來與先進制造國家的思想、技術的交流,帶動制造業企業的發展提升。
去年4月,總部在順德的大自然家居通過認購了ALNO股份的方式,一躍成為這家德國高端廚具企業的第三大股東。目前,大自然家居仍然在德國尋找更多并購標的。大自然家居(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佘學彬表示,過去我們把中國的產品賣到全世界,現在我們“走出去”是買他們的企業。德國很多企業的價值體現在他的人才和技術,他們可能在二三十年的時間里每天增長一點點,越做越好,所以他們的技術和人才是他們最大的價值所在。
“10億的產值可能把產品做出來,但是百億企業的市值一定是通過并購”,順德區領導介紹,過去一年19家順德上市公司并購將近20宗,涉及金額非常大。并購是一個很專業化的過程,順德支持企業去做,政府做的事情主要是在信息對稱方面做工作,比如與德國城市進行交流,很多信息通報給企業。目前,順德已給19家上市公司和26家新三板企業做梳理,對他們的需求分門別類,通過搭建信息互動的平臺,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參與進去。
在這次中德工業城市聯盟的交流會上,前民主德國總理洛塔爾·德梅齊埃博士心情不錯,忙著與老朋友敘舊,這是他第5次來到佛山。他說,“聯盟”一詞自古多用作軍事領域, 但這次中德合作,是一次和平的聯盟,讓人充滿期待。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