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岳
2016年8月17日凌晨5時許,經周密部署,海南省公安廳刑警總隊與海口市公安局美蘭分局聯合專案組冒著傾盆大雨,成功將21年前被拐兒童王寶解救……
老鄉撬門盜走男嬰
1995年5月19日,原海口市公安局振東分局(現為美蘭分局)接到受害人王某德報案:5月19日21時40分許,因有事和妻子外出,一小時后回家發現房門被撬,五個月大的兒子王寶和75元人民幣現金被盜。5月31日,原海口市公安局振東分局依法對該案進行立案偵查。該案兩名犯罪嫌疑人王某勝、陳某雷被原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振東分局抓獲歸案。經審訊,犯罪嫌疑人王某勝、陳某雷供述王某德兒子王寶系被其四川巴中老鄉“陳定順”盜走,其二人只負責看管,被拐兒童王寶已被“陳定順”和另一名四川巴中老鄉“楊某”抱走賣掉,且不知被拐兒童下落。1996年4月10日,犯罪嫌疑人王某勝、陳某雷因犯綁架兒童罪被原海口市振東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并處罰金人民幣8000元。
該案后經海南省公安廳刑警總隊、海口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美蘭公安分局多方偵查,基于犯罪嫌疑人“陳定順”“楊某”身份信息不詳,受當時破案信息條件限制,真實身份難以確認,導致該案陷入僵局……
2016年年初,面對尋子21年的王某德夫婦的訴求,海南省公安廳領導高度重視,要求省公安廳刑警總隊與涉案地海口市公安局美蘭分局成立聯合專案組,不惜一切代價,抓獲潛逃的犯罪嫌疑人,找到被拐兒童。刑警總隊將該案作為目標案件限期偵破,并指派廳刑警總隊有組織犯罪偵查支隊與海口市公安局美蘭公安分局組成聯合專案組,組織開展對犯罪嫌疑人“陳定順”“楊某”的抓捕工作和被拐兒童王寶的解救工作。

一字之差曾令案件陷入僵局
2015年8月12日,專案組在四川省巴中市公安局平梁派出所的大力協助下,終于確認犯罪嫌疑人“陳庭順”的真實姓名其實為陳定順,一字之差,令該案起死回生,公安部門迅速對其展開網上追逃。8月13日,犯罪嫌疑人陳定順向公安機關投案,供認自己拐賣兒童王寶的犯罪事實,但拒不交代被拐兒童王寶的下落。為抓獲另一名犯罪嫌疑人楊某,專案組搜集了巴中市上百名符合年齡條件的人員照片讓相關人員進行辨認,但時過境遷,“楊某”身份還是不能確定。
2016年6月6日,犯罪嫌疑人陳定順被海口市美蘭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陳定順律師以該案至今已超過20年法律追訴期為由,提出免于追究陳定順刑事責任。為依法懲處犯罪,辦案機關經向最高人民檢察院請示,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復認為陳定順以出賣嬰兒為目的盜竊嬰兒的行為,已觸犯1991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嚴懲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的決定》第二條的規定,雖然已超過20年追訴期限,但犯罪情節惡劣,后果嚴重,依法予以核準追訴。
經多方努力,警方通過對20世紀90年代四川巴中籍在瓊務工人員進行大量排查、走訪和分析研判,掌握了一條涉嫌參與被拐兒童王寶的犯罪嫌疑人楊某和介紹拐賣犯罪嫌疑人羅某義身份的重要線索。為防止驚動犯罪嫌疑人和被拐兒童所在家庭將其藏匿,根據部署,專案組多措并舉,通過調取視頻卡口及跟蹤守候等方式,最終確認了被拐兒童王寶現在的身份為“陳貝”,并確認了其養父母身份、家庭住址等信息。隨后,專案組及時采集了陳貝的DNA樣本送廳刑警總隊技術處進行檢驗比對,經檢驗,陳貝和王某德夫婦DNA相似度大于99.99%,這個結論證明陳貝就是21年前被拐兒童王寶。被拐兒童身份被確認后,專案組一邊迅速組織人員前往四川、南京等地對犯罪嫌疑人羅某義、楊某進行抓捕,一邊研究被拐兒童解救方案。
據到案后的羅、楊交代,1995年5月,犯罪嫌疑人陳定順、陳某雷、王某勝三人因缺錢心生邪念,經預謀,由陳定順潛入王某德家將其小孩偷走,交由王某勝和陳某雷看管。隨后陳定順委托楊某介紹買家,楊某便找到了當年在海口當清潔工的四川巴中老鄉羅某義幫忙尋找買家。羅某義經多方打聽得知海口竹林村陳某君夫婦一直想抱養一個兒子。為此,羅某義便攜陳定順、楊某夫婦等三人將被拐兒童王寶抱到海口市龍華區竹林村一條小巷內,楊妻謝某對陳某君妻子謊稱被拐賣兒童系其私生子,后因自己被甩便想將孩子賣掉。陳某君妻子覺得小孩長得非常可愛,當場表示愿意收買,雙方經討價還價,最終以8000元人民幣價格成交……
2016年8月19日,來自四川巴中的王某德一家手持“海南刑警好樣的”大紅錦旗,感謝公安民警幫他們找回失散多年的骨肉。
編輯:黃靈